此皇帝去世後沒有棺材,兒子造了一口大棺材,用近萬人抬十天十夜
嘉慶皇帝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在執政方面一直勤勤懇懇。他痛恨貪污腐敗,大力打擊貪官污吏,和珅便是死在他手裡。而嘉慶皇帝死時,卻出動了上萬人抬棺材,這又是為何?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從圓明園啟程,前往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九月份,嘉慶皇帝疑似因天氣太熱,再加上年事已高,中暑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突然猝死,終年61歲。道光皇帝繼位。
嘉慶皇帝死得太突然,皇宮中並沒有做什麼準備,只能從內務府緊急找了楠木板做成棺材加急送往避暑山莊。嘉慶帝的棺材被稱為「大行皇帝梓宮」。要將嘉慶皇帝的遺體送回北京皇宮,這一路上可謂路途遙遠。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封建社會,一切都得按規矩和禮儀來辦事,抬棺材的人數也是有嚴格限制的,沒錢的人家可能就2個人抬,有錢人家可以有8杠(8人抬)和16杠(16人抬),最多人數不能超過64人。而至於皇帝,得用128杠(128人抬棺材),這樣才能彰顯九五至尊的威嚴。
所以說,每一段路程就得有這樣128名壯丁抬。那還有一個規矩,棺材不能落地,這是很不吉祥的,這代表死者的靈魂也會落地。普通人家都會注意的喪葬禮儀,更別說皇帝了,一定要規範到位。所以承德到北京如此遙遠的路程,就有一路有人抬,下一段有人等著接。這樣光是抬棺的苦力就需要出動大量的人力,最後更是走了10天10夜,才到達京城。
如果嘉慶皇帝死在了自己的皇宮大院,也就不需要如此興師動眾。可當時嘉慶皇帝看起來一切正常,健健康康,夏天高溫,例行地前往避暑山莊避暑。嘉慶年間,雖然嘉慶皇帝一直都很勤奮,但畢竟只是平庸之人,並無大才,嘉慶時代也成了清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嘉慶皇帝的勤懇沒有起作用,反倒是一樁樁政務拖垮了他的身體,以及精神狀態。
嘉慶皇帝儘管去了避暑山莊,還是時常念叨國事,此時的國家頹勢已經逐漸顯露,他的政務卻不能扭轉局勢,所以一直急在心裡。而作為一個年事已高之人,再加上精神焦慮,中暑後隨即猝死,也在意料之中。
以下熱門內容,猜測您也會喜歡:
明朝末年缺兵少將,他建議和尚與尼姑強行結婚,生的兒子全部充軍
古代「老牛吃嫩草」的五位名人,80歲娶18歲美女,還被兒子綠了
曾國藩手握重兵,弟子遍布天下,慈禧送他4個字,他馬上交出兵權
※明朝官員得知崇禎殉國,把頭埋入淤泥自殺,弟弟只能這樣為其安葬
※御史五十多歲無後,隨崇禎殉國前讓小妾為他留後,小妾說了這番話
※崇禎上吊前向妹夫求助,駙馬說了這番話,後全家在公主棺材前自焚
※崇禎朝殉國文臣錄:崇禎上吊後,此人投井,是內閣中唯一殉國之人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