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有個被氣死的開國之君
作為梁武帝的兒子,蕭詧是比較倒霉的,但他又是幸運的。
公元531年,蕭統去世時,蕭詧兄弟以為接下來是他們被立為皇太孫,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梁武帝選了他第三個兒子蕭綱為太子,正常來講,皇帝之位再也不會到他們這派來了。梁武帝也覺對不住這幾個孩子,總想著彌補,將他們的封地選擇在揚州,會稽這一帶,這些地方人文薈萃,很多青年才俊。
梁武帝晚年,政事不理,多有昏聵之舉,蕭詧眼見得大梁江山不保,也學戰國公子們結交各種遊俠,他的身邊有幾千個這樣的勇士。其實稍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遊俠這種身份,多半和不法分子是連在一起的,魚龍混雜,素質有高有低,而蕭詧作為皇孫,肯如此放下身段,可見他心中不平。
一晃梁武帝駕崩,之後的大梁就開啟亂斗模式。因為和張纘鬧得很僵,蕭詧選擇了投靠西魏。他把自己的妻子王氏和長子都送到西魏去當人質,以取得西魏的支持,共同對抗蕭繹的進攻。
在西魏強大的攻勢下,江陵被攻陷,而作為條件,蕭詧成為梁主,擁有江陵一州之地,他原本的襄陽之地要歸於西魏。
公元554年,蕭詧實現了自己的皇帝夢,他的都城是江陵,他的年號是大定,他的地盤只有一州,面對西魏得稱臣,但只要在江陵,關起門來,他就是皇帝。
蕭詧稱帝後,追尊自己的父母,冊封妻子王氏為皇后,蕭巋為皇太子,一切慶典,各種制度,都和帝王相同,只是有一點不同的是在他的江陵城,還有江陵房主,帶兵住在西城的「助防」,明眼人都知道的事,就不多說了,不管怎麼樣,他是圓了自己的皇帝夢了,只是這皇帝做得不夠霸氣,怎麼辦呢?他想到了擴張。
蕭詧領土狹小,心中常鬱鬱不樂。他又愛讀書,每次讀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都要揚眉舉目,握腕激奮,久久嘆息不止。
大定四年(558年),蕭詧派大將軍王操率軍攻佔王琳轄下的長沙、武陵、南平等郡。但是,從此再也沒能擴大地盤,不但如此,他還因為沒有聽從尹德毅的建議而後悔終生。
當初,平定江陵時,蕭詧部將尹德毅勸告蕭詧,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就應該將身邊的西魏精銳各個擊破,然後安撫江陵百姓,讓他們安定後真正臣服,至於文武百官,也應該招攬很有才能的人物,尤其是像王僧辯這樣的人,招攬過來之後就可以渡過長江,不久就可以成大氣候。但是蕭詧不聽,認為自己深受西魏大恩,這麼做是違背道德的,最終也沒有聽。
其實這主意不錯,雖然他是大梁皇子,但是在眾多的皇子皇孫中,他並沒有自己的大部隊,靠的只有別人,要想真正擺脫受制於人的現狀,必須要狠下心來,斷西魏的聯繫,然後劃長江而治。但是他選擇放棄。
果然好機會就是那麼稍縱即逝,江陵全城老少,都被北周俘虜,驅入函谷關,又失去了襄陽的地盤。蕭詧才追悔道:"悔恨不聽尹德毅的話,以致到了這種地步。"又見屋宇殘破,戰亂不息,為自己威望不振、謀略無從實施而感到羞恥,心中常懷憂憤。作《愍時賦》而抒發胸懷。
蕭詧很恨自己沒有聽尹的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性格的弱點。他有大志不假,不拘小節,但是他很容易猜忌他們,雖然對將士們很不錯,但是關鍵時刻,他誰都信不過。
包括尹德毅的意見,看起來忠心耿耿,誰又能確定就與他的主子毫無干係呢?
也許是天下大勢吧,西梁的存在就是戰時的產物,而蕭詧就是那個奇葩。
作為帝王,蕭詧不好聲色,不喜歡喝酒,也極度節儉,對母親尤其孝順。至於女色方面,他很不喜歡。哪怕和女人相隔好幾步遠,他也覺得自己聞到了該死的臭味,實在是為了國家大業,不得不增加皇室成員才要去臨幸女人時,那件他穿過的衣服,他是打死也不肯穿的;他也還有一個為世人所詬病的地方,就是喜歡在人家的文簿上寫下戲弄的話,這哪裡像君王?他也見不得別人的長頭髮,一見之下必然發怒,所以與他見面,一定要小心謹慎,萬一惹他不高興,下場會很慘的。
因為他受不了打擊。
他已活到中年,眼見著白髮叢生,但看看自己的江山:地盤小到不能再小,還有事沒事來個天災,手裡精兵不精,大業隨時會丟,見著新主子又得稱臣,這如何是好啊……
在林林總總的問題面前,他沒扛住,終於在大定八年(562年)二月,蕭竟憂憤過度,背部發疽,駕崩,才四十四歲。(婉如清揚)
※注釋讓人笑翻:外國人竟然這麼解釋《西遊記》
※明初第一奇人:黑衣宰相姚廣孝功高不震主的保命符
※蔣玉菡和寶玉:那點子不好說的事好像已經發生了!
※大唐為什麼那麼富有?每年光這一點就不得了!
※明清傳奇:清朝神探智破姦殺案
TAG:婉如清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