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逐漸消失的老物件,你還能想起哪些?

這些逐漸消失的老物件,你還能想起哪些?

有句曾經很流行的話叫什麼來著?不是我不明白,是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確實,當時間進入二十世紀後,歷史的巨輪是越轉越快,稍一不留神,就會被時代遠遠地拋在身後。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甚至我們曾經非常熟悉的日常用品一轉眼就成了「老物件」,被一代人慢慢珍藏、又慢慢忘記。

今天,說史君就為你盤點下那些曾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老物件,本文只講講廚房那些事,看看你還能記得多少?

壓水井

GIF

壓水井

壓水井算不得老物件,也就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新發明」,此前人們吃水一般是到水井裡打水,水平面淺的,直接用桶舀,水井太深的就得藉助繩子往起提,有些地方則用轆轤,這樣才更省力。水打上來後,兩隻水桶拿挑水扁擔兩頭的鐵鉤或木鉤一鉤,晃晃悠悠地挑回家,倒進廚房的水缸里,以備一天之用。

記得小時候,大人太忙裡,我們這些小孩子也會幫父母去水井邊挑過水,只是,滿滿一桶水,挑回家,往往都晃成半桶了,還濕了鞋襪和褲子,非常狼狽的。

只是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這種更加方便、衛生的壓水井才走進農村的千家萬戶,只是,由於自來水的普及,它們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台。現在沒通上自來水的農村,每家院子里還會有這樣一個壓水井,特別是到了夏天的時候,壓出來的水涼爽甘甜,特別好玩。

轆轤井

轆轤井

把水桶掛在井繩一頭的鉤子上,轉動轆轤,把水桶放到井下,再反方向轉動轆轤,就會從井下拉上來滿滿的一桶水。

挑水扁擔

挑水扁擔

小時候去水樓子挑水,個子不高,扁擔鉤子長,就會將兩頭挽上一圈,晃蕩著朝家裡奔去。

水桶

水桶

那時的水桶都是木製的,本身就非常重,所以挑水這活,一般身體強的孩子是幹不了,該算是件重體力勞動。

由此,我又想起了那首「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歌謠來。

水缸、水瓢(葫蘆瓢)

水缸、水瓢

水瓢

那時的水缸一般都在廚房的一角,盛水的時間也不能太久,講究些的家庭,會一天一換水,就是夜晚把一天吃剩下的水統統倒掉,或潑地、澆菜,把水缸清洗乾淨後,第二天一大早再換新鮮的水,這樣水質才相對衛生,不至生蟲。

風箱

風箱

風箱

有句歇後語,叫「老鼠鑽井風箱里——兩頭受氣「,說的就是上面這傢伙。那時候沒電,沒鼓風機,鐵鍋土灶的,柴禾燃燒得慢還不充分,為了煽風點火助燃,就全靠它了。

吹火筒

吹火筒

生活條件好點的家庭才會置辦風箱的,一般家庭,弄個吹火筒不夠了。這樣的助燃器都是自製的,取一截枯竹,搗通中間的竹節,底部用燒紅的鐵條燒個小孔,一件吹火神器就OK了。

火鉗與煤爐

火鉗

煤球爐

別小看這東西,不會用的,還會夾手,所以笨人只好兩手齊上的。火鉗留給我最溫馨的記憶就是,姥姥做

搪瓷缸子洋瓷碗

搪瓷缸子

洋瓷碗

相對於傳統的粗瓷大碗,這玩藝在當時是引領時尚的,俗稱「摔不爛」,上面印著各種圖案和標語,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特定產品。一般只有部隊官兵、廠礦職工及上下下鄉的知音青年才會擁有的,鄉下人,只是後來在商品放開供應後才能買到的。

木盞子(木碗)

木盞子

這才是真正的「摔不爛」,通俗名稱叫木碗,我們老家有個俗稱叫「木盞子」,是專為剛學會自己端碗吃飯的小孩子準備的。記得小時候隨大人一起走親戚,姥姥、舅媽表、姨媽、表大娘什麼的,大老遠就會接出來,摸著小客兒的小腦袋說:「咦,我們家的『木盞子客』來了啊!」

所謂的「木盞子客」,後來就指從小走到老的老親戚。可惜,現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節奏都快如飛碟,那些本該常常走動的親戚也越處越淡了,「木盞子客」怕是也會成為上一輩人的遺憾與回憶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聊不急 的精彩文章:

同屬漢字文化圈,為何有的國家搞漢字廢止,有的國家始終傳承?
李自成部進京後,因「捐」逼死降臣,連他們的妻女都不放過
老公為什麼又稱「丈夫」?
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你知道是哪十八變?
中國最低調的「第一夫人」騎車上下班,至今沒人能記住她的名字

TAG:史聊不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