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妮兒薦讀 伊人
42年前,在上山下鄉的洪流中我被「發配」到離開封150華里的「廣闊天地」插隊。在去的路上,一個送我的同學悄悄告訴我:如果你想在知青里物色對象,可以考慮考慮這個,說著他指了指坐在汽車前排右側的一個姑娘。我定睛一看,是一個刀削頭、圓胖臉、膚色健康、眉清目秀的姑娘。嘴上雖沒表示什麼但心裡說,還不錯。3天後,作為知青隊長的我慢慢熟悉了每一個戰友,自然也包括她。
她的乳名叫黑妮兒。也許是緣分吧,老同學的「亂點鴛鴦」,居然成就了我們的婚姻。6年後,1981年元月一個飄雪的冬日,我和她走進了婚姻殿堂,開始了30多年風雨相伴、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涯。
那年月年輕人談戀愛,沒有花前月下,沒有玫瑰余香,更不敢越雷池半步。她性格老實、思想保守得有點過分。記得談了6年戀愛,我們就看過3次電影,而且都是開映之後她才進電影院,散場之前她已經在劇院對面等我了;如果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有熟人或者親戚什麼的,她「哧溜」就跑到馬路對面了,像偷人家似的,如果哪個熟人或者親戚和她說話、聊天,她就會把我忘到九霄雲外……
就是這個靦腆、老實、不善言辭、保守得有點過分的女人,卻有著一份與我同甘共苦的品質和情懷。
結婚後,她融入了我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兩年後,我的三弟遭遇不測,那時我在尉氏縣教書。她一面上班,一面帶著幾個月的女兒操持家務,還經常代替我到外地看望三弟。1985年,我父親暴病去世,母親整天以淚洗面,全家的重擔幾乎都落在我這個長子身上。因為蓋房,欠下一屁股外債。二弟尚未成家,我在外地調不回來。按母親的話說,媳婦操的心、受的苦、作的難比我這個當兒子的還要多。為了還賬,她不但每月工資全交給我母親,還時常到娘家拿錢幫我母親還債。1986年我調回開封后,工作之餘妻子和我一起做小生意貼補家用,先後賣過雞蛋、山楂糕、塑料製品,星期天到農村集市賣過衣服。只要能賺錢還債,再苦再累她都沒有怨言。
記得有一次周口的表叔來我家,看到我母親在寒風中站在橋頭賣元宵,我和妻子在對面賣雞蛋,流著淚對我母親說:嫂子啊,真沒想到,勝利兩口都是知識分子,能這樣為你分擔,難得的好兒子、好媳婦啊!說著,塞到我母親手中300元錢(300元在20世紀80年代不是小數字)。其實,做長子的為家庭承擔責任是天經地義,妻子能心甘情願地為家裡分憂,吃苦受累,真的讓我很知足。
妻子在娘家排行老小,也是嬌生慣養,結婚前幾乎什麼家務活都不會幹。每當娘家親戚問她:黑妮兒,嫁給勝利後悔不後悔啊?她總是說,後悔有什麼用?既然走進了這個家,就得為這個家分擔,這也是命吧。她就是這樣,不善言辭,不會說好聽話,既樸實又誠實。今年90歲的姑姑(我奶奶的乾女兒)喜歡她勝過喜歡我,總是提醒我,一定要珍惜你媳婦兒,黑妮兒可是為你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自從走進我家門,她沒和母親拌過嘴、吵過架,兩個弟弟、弟妹都很尊重她,親戚朋友、街坊鄰居也都能合得來。從母親患病到去世前的3年時間裡,她床前日夜守護,盡責盡孝。2005年母親去世前反反覆復念叨一句話就是:我的大媳婦沒享過什麼福,卻受了不少苦和累,是個少有的好媳婦……
我在我們家是個「甩手掌柜」,家務活基本不幹,柴米油鹽基本不問,按她的話說是個「油瓶倒了都不會扶」的人。兩個女兒從出生到上幼兒園,我沒洗過一次尿布,沒餵過孩子幾次飯,尤其是1994年調入新聞單位之後,整天外出採訪、奔波,更少為妻子分擔家務,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人操勞。看到妻子漸漸生出的白髮和皺紋,我也心疼,但每每聽到她嗔怪幾句,我都「理直氣壯」地說:我是男人,你主內我主外嘛,孩子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包括就業,不都是我操辦的嗎?是的,讀最好的學校,找好的工作,做父親的我為孩子做到了。但捫心自問,這些都是一個父親應該做的,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與妻子傾其一生的默默付出相比,又何足掛齒呢?
現在回想起來,我內心對妻子是有愧疚的。因為我識文斷字,能寫點東西,也算個文人,所以骨子裡總覺得妻子文化層次不高。雖然在醫院工作,但既不善修飾打扮,又不懂浪漫情調,特別是我從事了新聞職業之後,感覺和她的共同語言少了,興趣愛好有差異了。久而久之,夫妻間的溝通、交流越發貧乏。
時間是醫治冷漠最好的良方。2009年秋,我因心臟病住進了醫院,妻子和兩個女兒日夜守護在病榻旁,精心服侍,噓寒問暖。2012到2013年,我又因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數次住進醫院,包括一次手術,妻子四處奔波借錢為我治病,沒有一絲一毫的埋怨和怠慢。她曾對我這樣說:我們既然是夫妻,就是命運共同體,矛盾歸矛盾,但有病就要治,就是砸鍋賣鐵我也不會不管你,因為你是我的丈夫、孩子的爹。
5年前的今天,當我在鄭大一附院手術台上醒來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又看到明天的太陽了!潛台詞我最清楚,因為30多年的夫妻相伴使我領悟了一個道理:默默付出,不圖回報,是女人最可貴的品行,珍惜擁有,才是男人的福。
現在我和妻子都已經退休,盡享天倫之樂,幸福的家庭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溫馨和諧。雲南,烏鎮,草原,我國的香港和寶島台灣都留下來我們觀光旅遊的足跡。我這個曾經的「甩手掌柜」也多少有些變化,也學著拖地、做飯、操持家務,常常得到妻子、女兒和外孫的讚揚和誇獎。2016年4月,健康體檢時發現妻子肝部長了一個血管瘤,在做微創手術和住院觀察的20多天里,我也做到了幾乎天天在醫院守護、侍奉,直到她康復出院。
有句老話說的好:要吃還是家常飯,要穿還是粗布衣,要疼還是結髮妻!記得20多年前,我曾在《開封日報》發表過一篇散文《相伴到永遠》。今天發表在《河南思客》的這篇短文權作呼應,了結我心頭的缺憾和心愿,為了黑妮兒那顆樸實善良的心。(成稿於2017年9月1日)
GIF/1K
作者簡介
伊人,原名伊勝利,開封市人,《河南日報農村版》開封記者站原站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開封市第九、第十屆政協委員。
本文作者伊人授權河南思客獨家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2017年編委會
編委呂佩義胡耀楨王銀玲
庄鳳娟劉文玉陳旭
王立國
統籌楊海燕
本期編輯王睿鵬
指導單位河南省直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成功者的標誌薦讀薦轉
※那些與QQ相伴的日子
※十字綉情緣 王全戰
※感動自己 伊人
※七夕二首 如月
TAG:河南思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