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朝的官制来看包青天和庞太师这对流传千年的“死对头”
自宋太祖以武将之身篡了北周的权后,对武将的防范可以说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有宋一朝轻文重武成了祖制。
宋朝比较有趣的是,文官通常都有官、职、差遣三种头衔。官,也就是正官,称呼的官名,比如现在的省长、市长之类,后来只作为官员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
职,也称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这是一种加官,是种荣誉衔。按高低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
至于差遣,才是最主要的,这个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差遣”本身无品级,只是根据官名定级。例如给三品的翰林学士的差遣如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么这人就是实际上的宰相,这点同后面的明朝差不多。并不是官越大,权力越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包拯曾做过刑部郎中,尚书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这里的刑部郎中,尚书右司郎中就是官品,正六品,也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处级。而龙图阁直学士就是职名,也就是荣誉了。而权知开封府就是差遣,也就是包拯实际的官职了。权知的意思是暂代,并不是正式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包拯以副厅的级别代理北京市委书记。
宋朝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宋朝的“中书”,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
我们来看看庞籍的官位,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论官职,从一品的枢密使,论实际职务则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打实的宰相,爵位还是公爵。
而包拯做过的最高的官就是给事中和右谏议大夫,这是正五品的官,死后才追封为礼部尚书,正三品。而差遣则为疏密副使和三司使。爵位为东海郡开国侯。
此庞籍却是刚正不阿的名臣,与韩琦、范仲淹等人是好友,更是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论人脉、论声望、论官场地位、论资历根本不是包拯能比的,可是却背了上千年的骂名,可以肯定的是小说中的“庞籍”并不是这个庞籍。不是虚构出的人物就是另有其人,而这个庞国公却替人背了上千年的“黑锅”。
※看看北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生活水平
※3條老規矩:管住貴族的嘴 皇帝的手 救了蘇東坡的命
※宋朝版敦刻爾克大撤退,一萬宋軍死磕十萬遼軍,名將一夜成奸臣
※宋朝史上黑市假貨泛濫:所賣衣服古董多來歷不明
※為什麼宋朝對外戰爭總是失利?真的是宋朝無能?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