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才不足則多謀,識不足則多慮,

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勇不足則多勞,明不足則多察,

理不足則多辯,情不足則多儀。

——清代?陳宏謀《養正遺規》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活著很累。因為,我們有太多事情要考慮,有太多不滿要發泄,有太多誤會要澄清,有太多細節要查證……日復一日,便生出許多煩憂掛在我們心頭。清代名臣陳宏謀在《養正遺規》中告訴我們,這都是由於「八不足」造成的。

才不足則多謀

我們遇事經常煞費思量,難以決斷。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我們才學不足的表現。才學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則可以藉助前人的經驗,在前人智慧中迅速找到解決方法,當斷即斷,不受其亂。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識不足則多慮

弘一法師曾對這句話如此解釋:「見識不足、難以決斷,就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沒有安全感。」見識,是在自身才學和經驗上發展起來的,代表人的眼界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多慮,指的是對未來的擔憂,不知道前路如何。而如果見識足夠,就會知道未來不過是現在的延續,專心過好當下生活,一切疑慮都可以消除。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威不足則多怒

很多時候人們發怒,是因為感覺到別人不尊重他,他需要採取極端的手段,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就是威信不足的表現。但這樣的發怒,更加容易暴露出自己在德行上的欠缺。

威望都是從德行而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懾服一切大眾。而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表現出的,必定是謙虛恭敬與平易近人,哪裡會用憤怒去招眾人怨恨呢?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信不足則多言

《易經》有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有的人嘰嘰喳喳地說話,解釋這個解釋那個,很多時候是因為別人不相信他。一言九鼎的人,擲地有聲,根本不需要多費唇舌。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勇不足則多勞

兢兢業業、勞心勞力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有幹勁,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勇氣。沒有勇氣的人,做事畏縮、拖泥帶水,只能被事情所勞。何謂真正的勇氣?憑藉內心持守的一份信念,一鼓作氣而成事,畢其功於一役,事半而功倍。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明不足則多察

做事的時候,往往有很多細節,看得我們眼花繚亂,而這就是「明不足」的表現。「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觀火的智慧。養成這種智慧的人,看山看水好像都是漫不經心,但其實早已將事情的本質把握住。明不足者,只能孜孜以求、多看多聽,以求養出自己的眼力。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理不足則多辯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掌握大道之理的人,不需多作辯駁,時間會證明他們的正確。他們只需默默耕耘,等到收穫成果的那一天,驚艷眾人。本身無理之人,沒有底線原則,他們多巧言令色,其實只不過是在遮掩自己空虛的實質。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情不足則多儀

「儀」,即是禮儀。禮儀是用來規範人際關係的,越是陌生的人越需要以禮相待。感情深厚的兩人,則大可以坦誠相見。王維在《積雨輞川庄作》中寫道:「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用真心待人者,才可以享受與人爭席的融洽無間。

《養正遺規》|越急於表現什麼,表明內心越缺什麼

《道德經》有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自然之道,在於追求平等發展,均衡持重,人應該效法自然。因為按照「木桶理論」,限制人發展的關鍵,往往就是一個人的短板,即其不足之處。

對於個人發展而言,揚長避短也許不是壞事。但人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努力改正;在於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了,努力填平,乃至發展為自己的優勢,從而邁向人生更大的成就。

◎本文轉載自「人民文化」,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朱光潛:讀有趣的書,做有趣的人
《孙子兵法》里的20种大智慧,一口气读懂最高谋略
長知識丨無事不登的三寶殿在哪裡
长知识丨无事不登的三宝殿在哪里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