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李克穆:人工智慧發展迅猛,風險防控不能「臨陣磨槍」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李克穆:人工智慧發展迅猛,風險防控不能「臨陣磨槍」
本報記者 崔呂萍2017-09-12期05版
「30年後,也不會到處都是機器人,我想我們的孩子還是會有工作的。」談金融科技在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之前,要普及的一個概念就是金融科技的基礎。對此,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李克穆認為,最早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被視為基礎。在他看來,當前一提人工智慧,很多人既看到了這一技術對人類生存質量的提升,也感覺到了這一技術在未來對人類將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甚至威脅。不過,李克穆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是不會失控的。
「通常認為,人工智慧是複製、集中人類的智慧,但現實提示我們,人工智慧會自主進行學習,以此大幅度地提升人類智慧、帶來創造性成果。」而談到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運用,李克穆提到,今年5月,國家有關部委發布的相關文件中,講到人工智慧應用要走向標準化,這一點很重要。
「人工智慧是依靠標準化模式運行的,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標準化系統的效率。而金融業也是一種標準化的行為,它極可能成為人工智慧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領域。」李克穆進一步提出,金融業務的運行大量地依靠數據分析,而數據分析是標準化的基礎。雖然在數據分析能力方面,人工智慧具有比人類無限強大的能力,但這種分析依舊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前,包括銀證保在內,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運用已相當廣泛,這些部門都在藉助大數據、雲計算提升工作效率,在李克穆看來,這些技術都是廣義的人工智慧,也就是把很多管理業務、高端信息技術的處理交給計算機系統,由高智能的機器去處理,銀行、證券、保險業的信息平台目前已經相當發達,包括北京的亦庄、上海的張江等地,這些計算機平台、數據中心都具有相當大的規模。據李克穆介紹,他曾參與設立中國保險業的信息技術平台中國保信。這些平台為金融非現場業務監管提供了基礎,非現場監管做好了,對於控制風險很有幫助。
聚焦保險業,李克穆表示,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運用已經起步了,比如平安金融的智能認證、智能閃賠,都是運用人工智慧的嘗試。這些模式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對公司理賠,都體現出了效率的明顯提升。
金融科技也是把「雙刃劍」,在李克穆看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發展和風險總是並存的,人工智慧發展太迅猛,變化也快,這就要求操作者需要不斷提高系統質量和效率,不斷消除風險隱患,否則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個大系統很有可能在一夕之間癱瘓掉,變成廢物,更有可能讓黑客輕而易舉地進入。
談到黑客,李克穆表示,現在說防範金融風險,一個很大的隱患就是黑客,日新月異的金融科技要應對日新月異的黑客,「記得十多年前,我曾參加過一場現場演示會,就是一個操作者在一分鐘之內就進入了銀行的信息系統,他可以把一個存款者的姓名從張三改成李四,取出一塊錢,隨後又放回去。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黑客是什麼水平,大家可想而知。我們防範金融風險做了很多預案,但是在應對超級黑客方面,還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希望有關方面要下更大功夫。」
人工智慧同樣可能帶來新的金融風險。在李克穆看來,所謂人工智慧其實是IT技術演進中的一個階段,對計算機技術的能量有一個新的提升。IT技術的提升一方面提高了金融運行的效率,一方面也會增加風險積累爆發的時速。「我們該怎麼辦?」李克穆表示,「一是在建立信息平台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和設計防範風險的系統,不能『臨陣磨槍』,要建立一個儘可能全面、有針對性的防範風險的預案,這些預案需要及時更新,否則就可能會出大問題;二是人工智慧體系應當按照需求拓展,有些專家提出,要以人類的智慧,從技術上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有所制約、有所設計,按照我們設想的軌道去運行;三是國際社會應當對超級計算機系統,或者說是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步驟達成一種共識,應協調合作,金融業務是國際性的,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也在不斷增長,國際金融風險能量的集聚速度和傳染性是眾所周知的,在這方面一定要有國際性的協調機制,這一點非常重要。」
「無論人工智慧未來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都要努力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這個底線。我們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在這種大環境下,金融業防範風險的任務越來越艱巨,在防範風險、促進金融業穩健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不斷強化IT技術,更有效地駕馭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高新技術的發展,金融業將會迎來新的繁榮。」李克穆這樣說。
GIF/1K
TAG:人民政協報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