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宇:「造導彈」的第一書記

張宇:「造導彈」的第一書記

達木河和東湖村聯合成立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在神池縣城北部30多公里處,有一個名叫達木河的小山村,也稱南堡。村子屬於神池縣東湖鄉,相傳這裡曾是穆桂英屯兵的古堡,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古堡遺迹。多年來,達木河村一直保持著傳統的農業特色,沒有工業污染,藍天白雲,周圍全是山坡草場。夏季更是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每年的6月至8月,胡麻、土豆開花季更是別有一番風景。

達木河村海拔1660米,土地貧瘠,廣種薄收,以種植小雜糧為主。如今全村常住戶只有58戶,其中47戶是貧困戶。除了必需的生產生活採購,村裡人很少去縣城,外人也很少來村裡。這裡就像一處靜謐的世外桃源,美麗而寧靜;又像被遺忘的角落,落後而貧困。加上村裡基本只剩下老弱病殘,達木河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近兩年來,隨著扶貧工作的開展和第一書記的進駐,達木河村開始出現了一連串可喜的變化:即將完工的搬遷移民工程將實現村民告別石窯住進縣城樓房的夢想,產業扶貧相繼開花結果,村民們開始種植優質馬鈴薯、中藥材,養雞養驢,建設光伏電站……一件件新事物,讓小小的達木河村開始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今年8月,達木河村首次開通了快遞線,搭上了電商扶貧的致富之路。樸實的村民是淳樸善良的,也是最講感恩圖報的。他們說,村裡的這些變化要感謝黨的扶貧政策,更要感謝會「造導彈」的第一書記———張宇。

進駐達木河,有備而來,紮實調研

達木河村第一書記張宇是個85後,碩士畢業。原是山西省國控集團國營大眾機械廠的研發部主任,做的是軍品研發,2016年受單位委派到達木河村任第一書記。剛來的時候,因為單位名字長,村裡又都是上年紀的老人,總是記不住他單位的名字,光知道是軍工廠來的,於是就口口相傳,成了「第一書記小宇,是個碩士,單位是造導彈的」。

沒想到,僅僅半年多,這個「造導彈」的年輕小夥子,硬是憑著自己那股在軍工廠練就的的幹勁,給這個落後的貧困村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改變的不僅是達木河村,還有張宇自己。原來是個白白凈凈的年輕人,如今經過農村大自然和陽光的關照,成了皮膚黝黑的小夥子。形象變黑了,村民們對他的信任卻增加了,在村裡一說起小宇書記,村民們一個個都豎起大拇指直誇:「真是好乾部,他來了,村裡可是大變樣了。」

2016年11月底,從軍工廠來的張宇剛駐村時就直接把家搬過來了,鍋碗瓢盆、鋪蓋、電暖氣,一樣不少。「我就是有備而來的,不是來看看就走的。」言語間透露出軍工人特有的果敢和堅毅。就這樣,張宇帶著他那股子年輕敢闖的幹勁,和在企業積累的專業素養,全身心投入地干起了達木河村的扶貧工作。

剛一開始,由於對村裡的情況缺乏了解,很多工作難以開展。於是,張宇決定從調查入手,著手建立全村的資料庫。白天他挨家挨戶走訪,晚上再把各種詳細數據錄入他的資料庫。憑著深入走訪和紮實的資料庫信息整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把村裡的情況摸了個清清楚楚,誰家貧困,因何致貧,有什麼好的脫貧辦法……他一一記錄下來。用村支書的話說,小宇書記現在是誰家幾隻雞,誰家幾畝地,種了點啥,收入多少,比他自己都清楚。

動員移民搬遷,先解決後顧之憂

因為軍工人的優良作風和素質,張宇很快便進入了工作狀態。第一項工作便是動員村民實施移民搬遷。在農村,這一直都是令許多幹部頭疼的棘手工作。

達木河村屬於典型的「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村民們居住的都是幾十年前的石窯,生活條件惡劣,又交通不便,按照目前的各項扶貧政策,搬遷扶貧是比較適合達木河村的脫貧實際。縣裡也決定對該村實施扶貧搬遷。但千百年來安土重遷歷來都是國人的傳統,古話還常說「金窩銀窩難比自家的狗窩」,達木河村人更是不願搬遷。加上經濟條件、就業等多方面的現實憂慮,很多村民寧願守著舊村過苦日子,也不願搬遷到外面的世界去冒險。

達木河村民們之前居住的石窯。

一開始,張宇天天給大家做工作,說的嗓子冒煙滿嘴白沫也沒見什麼效果。後來得知村民是顧慮搬出去後沒有工作,沒有生活來源,他便以最快的時間到縣扶貧辦、鄉政府了解了相關政策,然後在領導的支持下,連夜制定了一份可行有效的搬遷工作後續產業發展方案。然後拿著方案挨家挨戶地跟村民解釋搬遷後的生活保障和就業政策,讓大家權衡搬遷的利弊。憑著這份真心實意和實實在在的產業發展規劃,他很快便完成了移民搬遷的動員工作。

正在建設的神池縣神府花園扶貧移民搬遷樓。

如今,達木河村的搬遷地———神池縣城神府花園正在緊張地建設之中,一旦完工,村民們就可以領鑰匙,實現搬縣城住樓房的夢想。

產業扶貧,學習考察加實幹

隨著移民搬遷工作的順利實施,張宇開始考慮下一個主攻的目標———產業扶貧。

他先是自己四處考察,學習一些先進第一書記的經驗和做法。然後自己出錢帶著村裡人去寧武學習養驢,去武鄉看發展養雞,村裡的產業扶貧規劃方案邊考察邊學習邊調整,仔細考慮,反覆論證,確保科學有效。

「軍工產品是用到國防事業的,一點不能馬虎,我們搞研發時候加班加點再正常不過了,我的任期只有兩年,群眾脫貧不能等,必須抓緊點。」張宇說,對農村工作,自己是個門外漢,企業的嚴謹作風要求他,即使看似簡單的種植養殖也必須講科學,不能閉門造車。所以最快捷的辦法還是把別人搞得好的項目拿過來,為自己所用。

張宇和達木河村的板藍根種植戶。

僅半年的時間,在張宇的帶領下,達木河村種植了優質馬鈴薯,規划了試驗田,種植了板藍根、柴胡、藜麥、芸豆,現在莊稼地里長勢正好,村民們直誇他發的種子好。村裡還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公司+農戶」、借雞還蛋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了綠殼蛋雞養殖,帶動了17戶貧困戶,解決了集體經濟破零。雞苗發到群眾家裡以後,張宇便隔三差五就去村民家裡看養殖的情況,聯繫做防疫,叮囑村民要純糧食飼養,不然賣不上好價錢,真是比養殖戶自己還上心。

最近,村民正在張宇的帶領下建設專業化的養驢場,預計今年年底全村驢的存欄量可以突破100頭。

電商扶貧,盤活現有資源,增加造血功能

隨著一件件事情的落實,村裡對這個「造導彈」的第一書記越來越信任,達木河的村民善良淳樸,不善言談,路上遇到張宇,都紛紛招呼去家裡吃飯。一則表示感謝,同時也想跟他聊聊自己家裡的致富想法,讓這個見過世面的年輕人給參謀參謀。

今年上半年,張宇發現村裡的一些農產品不好賣,張宇書記和東湖村第一書記聯合成立了東湖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第一期培訓已經結束,現在孵化出了四個單獨電商,並且對接了呂梁山貨平台,成立快遞服務點。

現在從東湖鄉政府到達木河村的一條線上共7個村莊都可以收發快遞了,由達木河村的一個年輕小夥子統一配送。更重要的是,達木河村在電商中心的培訓後,成立了「達木河」農產品品牌,由專人進行網上營銷,後續村裡的土雞蛋、羊肉、藜麥、土豆、小雜糧等產品就都上線了,通過網路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網路是個橋樑,但打通快遞線僅僅是張宇脫貧攻堅規劃的第一步而已。張宇的想法是,立足本村,輻射全鄉,聯合縣裡的電商能人,逐步做強,把各個村的特色農產品都賣出去,讓貧困的村民真正實現增產增收。

達木河村是神池縣胡麻的原產地,但收購價格並不高,為了鼓勵村民綠色種植,張宇又搞起了訂單農業,把村裡的的胡麻高於市場價收購回來,送到具有資質的胡麻油企業加工,然後再通過電商平台賣出去,這樣農民有收入,做電商的村民有收入,物流還有收入,不但帶動了村裡的種植,更帶動了整體收入。後續村裡還規划了沙棘種植,同樣是結合電商銷售,起到帶動引領作用。他說這叫盤活村裡的資源,增加造血功能。

2017年年底是達木河村既定的脫貧日期,為確保目標如期完成。張宇又規划了達木河村的光伏電站項目和退耕還林種沙棘的項目。上級領導對他的工作也都看在了眼裡,給予了極大地支持。

隨著達木河村「一戶一策」扶貧政策的實施,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晚上村民們聚在小賣鋪聊天,經常會展望即將搬進縣城住樓房的新生活,也會交流各自的種植和養殖經驗。當然,也免不了念叨張宇這個會「造導彈」的第一書記,念叨他的好,也念叨他在村裡受的苦:原本白白凈凈的娃被山裡的毒太陽曬脫了皮,為了村裡的事整天奔波,即使媳婦懷孕期間,他也只是在產檢的時候回去過一兩趟……

張宇說,自己是個軍工人,就要把製造武器的嚴謹作風用到扶貧工作上。相信在他的帶領下,達木河村一定能如期脫貧,過上好日子。

導報推薦

【山西「第一書記」們的故事】張晉軍:解家嶺村的第一條寬頻開通啦

【山西「第一書記」們的故事】臨縣兔坂鎮安家裡村第一書記李志俊

【山西「第一書記」們的故事】馬秋香:我與77歲老媽媽的「母女情」

責編:景海軍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展導報社 的精彩文章:

做強文化產業 建設文化強省

TAG:發展導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