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參頭版刊評:人民幣匯率現在還不應完全自由浮動
匯率政策應穩中求進
徐高
近兩個月,人民幣相對美元快速升值,並在近期一度擊破6.5的關口。從遠期匯價來推算,外匯市場中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已經降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可以說,2015年「811匯改」之後,人民幣持續面臨的貶值壓力已經退去。
今年美元的弱勢是人民幣走強的最主要原因。從今年年初至今,表徵美元整體強度的美元指數下跌超過10%。在這段時間裡,歐元相對美元升值約15%,升幅顯著高於同期人民幣對美元6%的升幅。這一匯率走勢反映的是,發達經濟體從之前的美國一枝獨秀,到現在歐洲明顯改善的轉變。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推行的弱美元政策,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內部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最近幾個季度的穩定表現,是人民幣走強的基礎。而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國內政策引導力的增強,人民幣匯率預期的穩定性大大增強。今年5月份,人民幣匯率的「逆周期調節因子」問世。通過這一帶有一定靈活性的調節因子,決策者可以抑制外匯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打破貶值預期與貶值走勢相互加強的惡性循環。從那之後,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速率明顯加快。
必須看到,儘管人民幣匯率重回升值通道,但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並未退回到「811匯改」之前的「原點」,而是沿著市場化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811匯改」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長期與上一日收盤價大幅背離,差距時常超過1.5%。而從2016年至今,二者之間的差距均穩定在0.5%以下。可以說,中間價與收盤價二軌合一的目標已基本達成。此外,各方人士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接受度也大幅增強,市場力量在人民幣匯率決定中所起的作用大於過往。
在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的背景下,有理由擇機退出之前的一些臨時性措施,減少政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近期央行將遠期售匯風險保證金率調回到零,便是這方面的一個具體步驟。不過,減少政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並不意味著放棄政策對匯率的影響力。
「811匯改」之後我國對匯率政策的摸索以及期間付出的代價都表明,人民幣匯率現在還不應完全自由浮動。很明顯,外匯市場中的非基本面衝擊不少,自我實現的預期時常出現。匯率預期與匯率走勢相互加強的惡性循環一旦形成,要打破它就需付出高昂代價。而且,匯率的過度波動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衝擊都很大。因此,有必要通過政策來抑制匯率的無序波動,降低外匯市場對國內經濟的衝擊。事實已經證明,放棄政策對匯率的影響力,一味追求所謂的自由浮動,對中國經濟是弊大於利。
隨著人民幣的走強,市場上可能再次出現要求人民幣自由浮動的聲音。但匯率政策的設計理應更為周全和穩妥,當年的「811匯改」還可以說是為了人民幣加入SDR而採取的不得已之舉。在人民幣匯率好不容易重回穩定軌道的當下,匯率政策理應穩中求進,保持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安排。
點擊展開全文
※義大利今夏遊客數量創新高
※跨境「雙向」網購模式出現新趨勢
※「過午不食」能減肥?小心給身體帶來這5大危害
※生活用品也有保質期 家中哪些物品需要定期更換?
※「艾爾瑪」挺進喬治亞州 橫掃加勒比海破5大紀錄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