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是否被過譽了?
原創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
在過去,微生物一直導致很多致命疾病的罪魁禍首,比如黑死病、天花和瘧疾。這些都是微生物的負面新聞,事實上,只有少量的微生物是致病的,而生活在我們身體中和身體表面的很多微生物(尤其是腸道中的數十億細菌)對我們的健康是有益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
過去10年中,腸道微生物成為了最熱門的生物學研究領域。在短短的時間內,科學家們發現了能夠產生影響大腦結構、功能和發育的化學物質的微生物,還發現消化系統中的微生物與焦慮、帕金森症、自閉症、多發性硬化等疾病相關。
這些研究成果使得專家們認為,痴呆和精神類疾病或許在未來可以使用「精神生物學」或者對精神健康有益的腸道細菌來治療,而肥胖和腸道易激綜合症則可以通過糞便移植來治療。這在幾年前還被認為是不可能,甚至是會荒唐的。腸道微生物現在被認為是個性化醫療的新希望。大量的TED演講都認為微生物將為人類健康提供最終的解決方案,甚至是微生物塑造了人類。
我們應該相信這些宣傳嗎?腸道微生物是不是被過度炒作了?腸道微生物確實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但是相關研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很多重要的問題仍未被解決。最大的疑問之一是,腸道微生物如何與大腦交流。我們正在開始尋找可能存在的交流途徑。途徑之一是通過迷走神經,迷走神經的分支進入消化系統,腸道內壁存在感覺神經末梢。腸道細菌合成和釋放出的神經調節化學物質可以通過影響這些神經的活動來為大腦提供信號,大腦可以通過相反的途徑來給腸道細菌發出指示。
腸道細菌還能釋放出作用於腸道內激素生成細胞和腺體的化學物質,使它們分泌特定種類的肽,通過血液輸送到大腦並影響其運作。它們還會通過釋放激活免疫系統的代謝物來影響腦功能。同樣,我們對於腸道菌群多樣性以及不同個體之間的腸道微生物成分為何不同仍然不清楚。
雖然科學家逐漸地取得了很多研究進展,發現特定種類的微生物能夠合成神經調節化學物質,但是對於事情的全貌仍然不清楚。我們還開始理解從人類出生開始細菌在腸道中生存的初始過程。比如,我們知道,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孩子和順產的孩子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不同,而這些情況如何對終生的健康和行為產生影響,至今也仍然不明確。
進一步地理解腸道微生物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新的治療方法。我們都知道腸道細菌在消化食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越來越明白飲食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但是飲食到底是怎麼樣影響腸道細菌,而腸道細菌又是如何進一步影響我們的思維、情緒和行為呢?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或許可以開創所謂的「營養精神病學」,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食物來防止或治療精神疾病。
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很多利用糞便移植來治療肥胖和腸道易激綜合症的臨床試驗,但是研究結果喜憂摻半。而關於腸道微生物對焦慮和情緒問題影響的研究完全都是在嚙齒動物中進行的,而且轉化到類研究的過程非常緩慢。所以,現在迫切需要隨機的、雙盲的、安慰劑對照的人類臨床試驗。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無論是精神疾病還是生理疾病都可以通過腸道微生物來治療,至少是能夠緩解。但是只有我們更好地理解了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它們生成的化學物質和代謝物,以及特定種類細菌產生有益作用的背後機制,才可能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隨著這些問題被逐漸地「撥開迷霧見月明」,科學家將可以提供益生素、營養學甚至是糞便移植的療法來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科學研究是個耗費時間的過程,往往需要花數十年才能取得重大發現並用於治療。所以,即使現在有很多關於腸道微生物的重要成果,但目前還是不要完全指望用益生菌來改善情緒了。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點擊展開全文
※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川大華西二院丁楅森教授、曹中煒教授團隊在轉化醫學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科學家發現PI4KIIα特異底物競爭小分子抑製劑
※提高面部識別能力:熟能生巧!
※美科學家抗議臨床試驗新政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