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航母樓」最新進展照片曝光 我國第三艘航母已開始研製 不排除採用核動力
中國航母專家李傑10日在看了網傳的照片後表示,根據現有信息來判斷,第二艘國產航母可能已完成初步設計,並進入研製階段。後續不排除上一艘尚未正式服役,而下一艘進入研發建造階段的可能。
資料圖:002型航母
「第二艘國產航母設計基本敲定」的說法伴隨著互聯網一張據稱是位於武漢的「航母樓」最新進展的照片,近日引起軍迷的強烈關注。按照國內網路媒體的分析,新一艘國產可能「艦島變高,噸位更大」。中國航母專家李傑10日在看了網傳的照片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根據現有信息來判斷,第二艘國產航母可能已完成初步設計,並進入研製階段。後續不排除上一艘尚未正式服役,而下一艘進入研發建造階段的可能。
對於網上有關武漢「航母樓」最新照片中出現的艦島新造型意味著坊間傳說的下一艘國產航母設計基本確定的說法,李傑向記者介紹,「航母樓」是建造在陸地上,主要用來模擬航母甲板以上部位的設施。一般包括雷達、通信系統、武器設備,尤其是艦橋部位。它的重要作用就是檢測各種設施互相之間的兼容性。李傑表示,從航母樓的新造型來判斷,第二艘國產航母的初步設計應該已經完成,但隨著後續測試可能還會進行改進。
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
去年6月,時任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艦船電磁彈射裝置的研究專家馬偉明少將打傘的照片在網上引起熱議,隨即一些媒體與觀察家一度認為,中國將會在第三艘航母上採用電磁彈射方式。
對此,李傑更傾向於蒸汽彈射。「目前無法判斷是採用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雖然中國已擁有電磁彈射相關技術,但真正工程化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來看,採用蒸汽彈射的可能性較大。」軍事專家尹卓認為,這只是一個選擇問題,對我國來說沒有任何技術門檻。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報道列舉了由各方面匯總的中國下一代航母採用的新技術,其中國產彈射器最為引人關注。中國一直在遼寧興城附近的飛行基地進行陸上模擬彈射測試。今年夏初,中國在公開報道中首次披露彈射起飛的殲-15T艦載機和陸上模擬電磁彈射器和蒸汽彈射器。通過對殲-15T戰機和彈射器的廣泛模擬測試, 未來002型航母的艦載機飛行員和空勤人員將能夠很快適應彈射起飛的複雜操作。
艦載機是航母主要戰鬥力的體現。報道認為,殲-15戰鬥機仍將是002型航母的主力戰機。據披露,從2017年7月初亮相的一架編號為「111」的新型殲-15艦載機可以看出,它的機身加裝了一個空中加油吊艙,可以進一步擴大殲-15的航程,增加現有艦載機的滯空飛行時間。
模仿航母建造的「航母樓」近期備受關注。
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
對於網上有關「艦島變高,噸位更大」的說法,李傑認為,根據目前網上流傳的圖片來看,艦島變得更高,但為了滿足艦島的多種基本功能體積不會太小,從這一點來判斷,這艘航母有可能仍會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據介紹,一般來說艦島上設置有駕駛平台,指揮人員戰位是固定的,常規動力航母還會在艦島安裝煙筒,因此艦島的體積都不會太小。但隨著核動力技術的成熟與完善,也不能排除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核動力的可能性。
「核動力航母對技術的要求遠比常規動力航母要複雜得多。由於船體規模有限,不僅要能設計和研製大功率、緊湊型的反應堆,而且需要具備製作高濃縮燃料棒的能力,還要考慮它的安全性。」李傑說。
據介紹,相比具有多個反應堆,且常可以檢修和更換燃料的地面的民用核電站,船用反應堆20年左右才換一次料,換料時需將整個堆芯從船體中取出,而且這期間是不能使用的。美國船用反應堆的燃料濃度在93%以上,超過武器級的濃度,這樣才可保證使用幾十年不換料。比如美國「企業」號航母裝備8座反應堆,不僅佔用大量空間,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
李傑說,船用反應堆對核安全性、密封措施的要求較高,因為幾千名艦員就生活、工作在反應堆附近,一旦發生問題,災難是不可想像的。船用反應堆對控制技術也要求很高,民用反應堆啟動後一般是平穩運行的,如果艦船要高速航行或停泊入港,則需要對堆芯熱能精確控制。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報道稱國產新航母採用下一代國產發動機提供新動力。它可能裝備完全國產化的CGT-60F燃氣輪機,這是由清華大學燃氣輪機研究中心、東方電氣、上海電氣聯合設計生產的燃氣輪機,輸出功率在170-230兆瓦之間。這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國產大型燃氣輪機,關鍵性能指標超過傳統大型蒸汽輪機水平。
對此,尹卓表示,即使使用電磁彈射,航母也不一定必須使用核動力,大型燃氣輪機完全可以滿足。
滑躍起飛還是彈射起飛?
李傑認為,新的國產航母不會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而是採用彈射起飛。尹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我國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彈射起飛的可能性比較大。
根據此圖是否可以判斷下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呢?李傑表示,可能已完成初步設計,並進入研製階段。一般來說,建造新航母的規律是在前一艘航母快要交付之際才會啟動新航母研製。但這一情況在中國可能會出現例外,中國有兩個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廠,具備同時開工的能力,因此存在兩艘航母的研製出現重疊與交錯的可能性。
三艘以上是形成初級作戰能力的基礎保障
近年來,中國海軍發展勢頭迅猛。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2017年4月26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正式下水。據統計,截止2016年,中國海軍艦船總數超過300艘,且一半以上都是2000年之後的新式艦船,尤其是作為航母編隊核心艦艇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八成以上都是2010年之後新建造。
但如果按照現在航母服役期50年的話,那麼至少本世紀末下世紀初,航母仍是世界海上霸主,依然是各國海軍,尤其是大國海軍的重要利器。
「未來中國海軍擁有三艘以上航母是形成初級作戰能力的基礎保障。一艘作戰、一艘訓練、一艘在維護,這樣一旦有事,可保證最少有一艘航母能夠出現在應該出現的地區,或在事關重大的海上戰略方向發揮突出效能。」李傑告訴記者。
尹卓表示:「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需要在重要的太平洋、南海至印度洋的海域各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將來需要部署5至6艘航母。」
李傑稱,中國不僅在山東青島有航母母港和駐泊點,而且還將在中國南部海南省建有航母母港和駐泊點。
專家分析,現代戰爭的主力是導彈和航空戰力,因此中國需要在儘可能遠離本土的地方部署戰力,拓展作戰空間。目前,航母戰鬥群活動的預想地點包括有事時美國海軍等通過的、對中國安全至關重要的太平洋,以及圍繞島嶼和岩礁的主權緊張度越來越高的南海和作為主要海上物流航線的印度洋。
李傑稱,今後,國產航母部署後可能會更多的以南海為中心開展活動。
點擊展開全文
※美媒:進美國名校,也要「拼爹」!
※米歇爾·奧巴馬是2020年民主黨擊敗特朗普的最佳人選?
※上海大世界開業100周年,一群影視劇老戲骨聚首話劇《大世界》
※非法「購釣魚島」鬧劇5周年,日本民眾喊東京都退還捐款
※人工智慧會不會走上「邪路」?上海學者激辯,有人淡定有人擔憂
TAG: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