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站第一天:一場有關科學與科技的終極探索與思考
沒有受教、求知探索。
北京時間2017年9月10日,GASA大學矽谷站正式開學, 這一天,GASA校董、 學員與科學家一同討論了「科學復興」,搭乘人文與藝術,這場運動會將把中國帶到全新高度。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企業家學員們應該把自己的公司放置在這個大背景下去思考公司的責任。
這一天,我們安排了開學典禮、團建與GASA學員分享:
開學典禮:科學精神探索的價值
魯白
GASA校董、國際著名神經科學家,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媒體之一《知識分子》創始人
魯白:科學並不代表科技
一直以來,我們邏輯是:科學可以推動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帶動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繁榮帶來社會的進步。但我現在懷疑這套邏輯關係,我的觀點是:科學不代表科技。
很多人講到「科學」,其實心裏面想到的是 「科技」,科學是探索世界認知和未知的活動,這是我們天生的內心需求,是基於好奇心的人類活動。它和吃喝的生理需求是一樣的基本需求。
科學和科技的不同是:它是一個想法,然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驗證,通過分析、推理、歸納,找到理論、規律、思想,它不一定是有用,或者馬上有用。
科學精神:探索、獨立思考、自由、批判、民主
科學精神就是探索未知、實事求是、開拓進取(我們希望把這個精神逐漸推廣到社會中去)、獨立思考和自由的精神;它基於證據、可重複的、可檢驗,具備原創性的(當然,科學可以通過合作實現);此外,科學精神還需要我們有批判和懷疑的精神,哪怕是愛因斯坦發現的東西,也可以去質疑;最後就是要有民主精神。
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提到,「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他還把這句話刻在他的墓志銘里。這是科學創新的靈魂基礎。
強國的崛起不只是靠技術,而是人文和新的思想
中國在商代以來就曾出現市場經濟繁榮,但卻無法形成資本主義體制,有眾多文明與科學發現,卻無法形成真正的科學體系。在現代,中國已經達到了:科研投入、科學家人數、科學產出(論文和專利),但沒有改變世界的偉大發現(如達爾文、牛頓、愛因斯坦)、一大批科學大師(哥本哈根學派就是因為有一大批科學家、學者和教授)、持續原創的科學文化。
科學復興和文化藝術的興起是同步進行的。這需要我們在人性、理性與超越性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
人性:尊重人追求幸福、尊嚴的基本需求;
理性:就是尊重真理、思考真理,真理是廣義的科學精神;
超越性: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它超越自我、超越時空
比如,美國在成為世界強國的時候就是有著代表自己風格的藝術人文大師,比如美國在飛奔的時候湧現了安迪·沃霍爾、傑克遜等等作為代表的原創藝術家。我們希望用「科學復興」,讓所有的學員把自己的公司放在這個大背景下和大環境下去思考自己的責任。
楊培東
GASA大學校董、著名材料化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楊培東:中國正在探索科學領域的原創性想法
中國正在探索原創,中國版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探索原創科學想法的嘗試,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和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這個獎項鼓勵大中華地區過去20-30年出現的科學發現。對原創科學的尊重會促使科學家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科學應該是技術的源泉和原動力,技術離不開科學和基礎科研。美國能源部是一個支持能源相關的科研機構,每年從國會拿很多錢,過去幾十年當中,基礎科學是純粹的原創性的科學,然後再把原創性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加以應用,形成良性的循環。這驗證了科學和技術是連接在一起的。
我們還可以看一下美國的三大學院: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研究院。我在2010年當選美國人文和科學學院院士,這是一個民間的學院,也是很有意思的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成立的,第一屆院長是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它的成員包括科學家、商界、政界、文藝界人士等等,在這裡可以看到科學和人文充分結合。
張宏江
GASA大學校董、金山軟體前CEO
張宏江:GASA大學的產生是偶然的
我們一直在探討GASA大學的目標是什麼?人們將記住GASA的什麼?大家什麼加入GASA大學?GASA大學要成為獨特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大學,我們的課程不做隨機的疊加,而是擁有很好的課程結構。
文廚
GASA大學創辦人、長城會創始人兼董事長
文廚:GASA大學:
科學探索、終身學習、全球視野
科學探索作為文科生的我,在與科學家跨界交流中有了不同的感悟。和魯白教授交流中,我發現了科學是美妙的。張首晟教授可以在短短半小時之內用幾張圖畫就把日全食講清楚,對我來說有趣又有效。
我喜歡與不同領域的智者交流中獲得新知,在2年前,在台灣,與大詩人余光中的交流讓我理解到想像力可以成為商業的助推劑,如何可以放下恐懼,不給自己設限。接下來,我受此影響,見了一系列有瘋狂創想的人,比如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
終身學習
我堅定認為,每個人應該終身學習。很多人在斯坦福、北京大學畢業後都很難終身學習,我們在做各種嘗試讓我們在GASA大學的講課內容可以沉澱下來。
我們正在努力打造一個終身學習氣氛濃厚的平台,在這個平台,所有GASA學員都可以看到所有學習資料和互動資料,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組織各種線下的學習課,在這個社群里,大家可以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可能很多事情是校董在推進、學員們自己搭建,營造出終身學習的可能性。
全球視野
GASA大學選擇把學習放在矽谷以及全球各地,4期必修課和其他選修課,只有1期在北京,其他時間學員們都在全球各地領略全球不同的文化和科學家思維。
團建:企業家心中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梁信軍
原復星集團CEO
梁信軍:DNA
通過DNA,每個生物的任何部分可以複製出全部部分,生命是如此精巧,局部就是全部,全部就是局部,生命在時空上可以被壓縮。通過DNA,信息可以完全復現,可以實行遠程傳輸,實現長距離、低成本、精準的傳輸和複製,完成生命復原。
為什麼人類要多元化?用DNA可以來解釋。DNA98%的空間是垃圾信息,只有2%是有效信息,如果100%都是正確信息,那麼一個點錯了,就全錯了,一個社會、一個企業都要允許不同的聲音,否則一旦遇到一個事情,可能就完蛋了。
(備註:「垃圾DNA」也被稱為基因組中的「暗物質」,是DNA廣闊延伸的部分,它們負責確保體內基因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地「開關」。)
魯白點評:DNA是遺傳物質,最主要是基於三種發現,第一種是在生命體裡面的蛋白質、脂肪、糖等等之外,發現DNA是可以複製下去的;第二種是發現了它的傳導機制;第三種是發現雙螺旋結構,從而明白DNA是如何遺傳、複製下去的。
周航
易到創始人,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日心說
周航:日心說
於晨超
第六日創造創始人:地圓說
於晨超:地圓說
張宏江點評:學說的建立不是發現,相對論和牛頓物理都是學說,學說會不斷被各種理論完善和修改。科學的思路是用一種學說描述自然現象。地圓說、日心說都是科學發現,DNA是對生命本身最大的科學發現。
楊培東點評:萬有引力是一個科學發現,地圓說是對地球認識的科學發現。科學最基本的精神是要有懷疑態度。
魯白點評:科學的驗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實驗來驗證,一種是通過推演來驗證。
GASA學員周航分享:
沒有什麼比做正確的事情更重要
周航
易道創始人、前CEO
和「做正確的事情」相比,「勤奮」毫無作用
我們很多時候是用行動上的勤奮掩蓋上思考上的懶惰,這包括:做過很多的「不正確「的事情——很多無法產生巨大價值,屬於小數點後的努力的事情;各種錯誤的努力讓我們在機會洶湧撲來之際無法抓住;自我認知上的盲區與心態上的障礙一度讓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創業方法論:少、正確、重要
少:對於絕大多數公司來說,幾乎一個階段只有一個關鍵任務,不需要太多。把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一擦掉,然後幾乎全部押注在一個事情上,做穿做透。
正確:在誘惑面前要思考以下幾件事:
要思考跟你的戰略相關性大不大,這個事情是否有助於你使命的達成;
是否為你的用戶創造與眾不同、特別的價值?
對於公司的商業價值大不大,包括潛在的收益、成本和投入?
重要:只做必須做的事情。
從「看到」,到「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穿看不透事情本質,因此和現實會妥協。從「看到」,到「看穿」,是質的變化,之後,你的行動變得簡單了,對用戶的理解也清楚了。對於未知的世界,先要去學習和聽懂,而不是先去判斷。要為競爭做準備,不要假設你的競爭對手都是靜態的,寧可放大競爭,寧可過激,不可心存僥倖。要判斷當下的情況下,是生死問題還是得失問題。在生死面前,得失都是小問題仗首先得贏,稀釋多少都無所為。
GASA大學第二天:我們將與以下科學家一同探索科學的未來:
鮑哲南,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
主題課:智能皮膚的未來
張元豪,臨床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
主題課:長生不老的秘密
Alan Stern,NASA 新地平線號冥王星探測任務首席科學家。
主題課:飛向冥王星
張少書,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主題課:中美命運400年
※比去年更出色、難忘的科學家大會
※研究稱未來眼淚或能為新型柔性電池供電
※《未來架構師》吳軍 x 魯白論 「科學之美」
※全球開了5個,這裡腐爛的屍體卻成了學者刑警的聖經
※邁步之前大腦先行
TAG:長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