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撒謊的後遺症

撒謊的後遺症

俗話說,撒一個謊要用無數個謊來圓。其實,謊言從脫口而出那一刻開始,就已開始對你的大腦和身體產生驚人影響。

《Shape》雜誌的一篇報道,用一系列心理學、生理學的事實告訴我們:撒謊縱使騙得了對手,卻騙不了自己的大腦和身體。

看看你的身體在你撒謊之後,會產生哪些變化?

撒謊後開始計時:

00:01:00

要騙過對方,你得編一個故事來圓謊,這會使你緊張,神經系統開始分泌皮質醇進入大腦。

《認知科學》雜誌主編馬克曼博士對此說明,如果你撒下彌天大謊,你甚至能體會到腎上腺激素驟升的滋味——心跳加速、瞳孔擴張、身體冒汗。這是大腦意識到謊言會讓你陷入危機所做出的應激反應。

通俗地說,就是你的身體此時已做好兩手準備——謊言若騙過對方,就可以放鬆了;謊言若被拆穿,就要為自己辯護。

00:05:00

此時你的大腦已開始記錄保存內心的真實活動以及你跟對方說的謊言。這項工作對於你的「工作記憶」是沉重負擔。

馬克曼博士解釋,大腦做出決策、解決問題時,需要動用「工作記憶」來儲存信息,而撒謊帶來的額外「工作量」,會影響大腦做出明智決定。

這或許能解釋為何有些騙子能在第一個謊言上瞞天過海,接下來卻栽在第二個謊言上。這是因為大腦正在努力工作以消除前者造成的後遺症,暫時沒空圓謊,就讓騙子在言辭上露了馬腳。

所謂「言為心聲」,「心」正是由大腦控制。

00:10:00

撒謊不過10分鐘,你已可能憤怒起來,看什麼都不順眼,尤其是面對撒謊對象。你需要開始發泄來轉移注意焦點,為自己的不誠實尋找各種理由,可能對方的正常提問在你眼裡也成了「愛管閑事」。

不妨想像一下一個十幾歲少年跟父母吵架摔門而出的場景,或者一個小孩偷吃東西被大人發覺後的表現。

馬克曼表示,成人可以讓大腦認識到剛剛編造的故事有可能是真的,也慢慢感覺可以解釋自己的撒謊行為,所以他們會更圓滑地處理自己此時的不滿情緒,但他們仍需要發泄。

00:30:00

半小時後,皮質醇也好,腎上腺激素也好,這些應激激素都消退了,但你卻可能慌張起來。

馬克曼稱,為了驅散這種慌張感,你可能對欺騙對象表示歉意或善意,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將對方「妖魔化」以獲得一種心理優越感。

馬克曼表示,此時你的大腦正試圖圓謊,告訴自己「對方好像本來就不應知道真相」。

24:00:00

自謊言脫口而出後,整整24個小時過去了。此時你已「活在謊言中」,甚至忘了真相卻渾然不覺。

馬克曼說,人並不習慣撒謊,大腦在說謊24小時後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你可能會身體莫名地不舒服或者心裡莫名地不愉快。這是人體負面反應在提醒你——別忘了你撒過的謊。

馬克曼補充說明,人會下意識避開讓自己感覺不快的情景或對象,但身體卻會自動地做出種種反應以示「警告」。

72:00:00

三天後,「生活在謊言中」的包袱會引起你的慢性焦慮,同時開始刺激大腦分泌皮質醇等應激激素。

激素在大腦里不斷循環,會妨礙你頭腦清醒,削弱你免疫系統,導致你更易感冒。若你睡眠不佳,更會「火上澆油」。

馬克曼說,「如果你睡不好覺,消極情緒就會拖得更久,哪怕撒謊這事已過了好幾天。」

當然,謊言導致的負面情緒和反應終會過去,但是否最終能雨過天晴呢?馬可曼表示,不會。一旦你覺得謊言可能曝光,身體的這種種反應又會捲土重來。所以從長遠看來,說實話雖然可能會讓你陷入一時的麻煩,但只有讓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下,你的身體才會真正感覺輕鬆無負擔。

文 摘自羊城晚報 軻之心編譯《撒謊後的72小時》

圖 來源網路

GIF/53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靜波法師:學佛不是做與世隔絕之人
大安法師:四字佛號和六字佛號功德是否一樣
除了會布施,還要會迴向
工作中應如何對待上司?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十五 滿慈觀舌識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