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Vs.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當你離開,我的思念,有很多種

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肝腸寸斷;

天公為下曼陀雨,是虔誠祝福;

天涯何處無芳草,是深沉念想。

蘇軾一生中,或許有很多韻事,

但唯有那三個姓王的女子,

是他所有的深情!

1

三十歲的時候,王維的妻子去世了。我們總是喜歡給詩人打上「風流」的標籤,以為王維很快會續弦。

然而他竟然從三十歲開始打光棍,直到生命盡頭……

四十五歲的時候,杜甫被困長安,前途未卜,生死難說。但是在那一年的中秋節他卻寫下了:「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這樣的詩句。看,他在那麼艱難的時候,還在懷念妻子的雲鬟、玉臂。而且他一生提到妻子的詩有多達數十首。

那麼是幾個妻子呢?一個!

王維和杜甫太專情了。跟他們倆相比,蘇軾不算從一而終,畢竟陪伴他一生的先後有三個女子。

但是,他很深情……

2

婚姻和賭局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你在不了解真實狀態的情況下做出一個決定。古人的婚姻更是如此。還好,這一局蘇軾贏了。

蘇軾第一次走進婚姻時才十八歲,他的妻子王弗小姐更小,才十六歲。十六歲,正是青春期,該是很叛逆吧?不。

大家應該還記得《甄嬛傳》中一個橋段:雍正第一次選秀之前,各家秀女都在家模擬排練。沈眉庄的母親假裝皇上或者太后問沈眉庄讀過什麼書,眉庄說她讀過《左傳》《孟子》。沈母立刻打斷了她,告訴她皇帝是要充實自己的後宮,綿延子嗣,不是要選大臣。後來殿選時,眉庄只說自己讀過《女德》與《女戒》,深得太后喜歡。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王弗不用旁人教,自己便懂得如何來抬舉自己的文豪丈夫。當然了,新婚之時蘇軾還算不得文豪,不過但凡文豪都會有些幾歲能詩、幾歲能文的壯舉名揚一方,所以在王弗心中,蘇軾已然奇偉得不行了。

王弗過門時,聲稱自己不通詩書,可每當蘇軾讀書時,王弗總是在丈夫身旁不肯離去。蘇軾背書有遺忘或者錯漏的時候,王弗便在一旁提醒,但等蘇軾要與她探討之時,她又說自己並不精通,剛才那句是趕巧會的。

所有蘇軾不會都是她會的,哪有那麼趕巧?不過是成全丈夫的顏面罷了。

——善解人意如她!

王弗與蘇軾結婚的第三年,蘇家的男人帶著他們的詩去遠方實現夢想了,家中只留下王弗、蘇洵的老妻和蘇轍的新媳婦。

王弗是長媳,不必說,這個持家的重擔便落在了她的身上。直到婆婆病故,蘇家的幾個男人才從京城趕回家中。三年,她支撐著這個家,操持著這個家。

——勤勞賢惠如她!

公元1061年,蘇軾出任鳳翔府判官,這叫做「京察」,大概就是基層鍛煉的意思。蘇軾是個粗枝大葉並且心思單純的人,一直活在詩中的他,並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所謂的人情險惡。

相較之下,王弗則顯得比她這位詩人丈夫更食人間煙火。在鳳翔期間,王弗曾送給蘇軾三句話,讓蘇軾如獲至寶。這三句話當時王弗是如何說,我當然無從知曉,但大致應該是:天下有賊;言多必失;君子之交淡如水。

——平實精明如她!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這樣一個女子,怎能讓蘇軾不愛?他愛王弗,並且暢想著與她白髮齊眉。然而,命運喜歡用拿走你摯愛的方式來獲得快感。

就在蘇軾完成了朝廷的考察調回京城的那一年,王弗永遠地離開了他。那一年,蘇軾二十九歲,王弗僅僅只有二十七歲。次年,蘇洵也病故了。

蘇軾送老父和妻子的靈柩回四川故里,守著整整三年。這三年里,蘇軾沒有為王弗作一首詩,也沒有填一闋詞,人們都以為他並不傷感。

可在這三年中,蘇軾卻在家族墳塋的山上親手栽下幾千棵松樹,那每一抔土埋下的難道不是思念嗎?那每一片青翠生髮出來的難道不是愛嗎?

公元1075年,蘇軾在山東密州正經歷「蝗旱相仍,盜賊漸熾」的劫難,而這一年,他的妻子王弗也去世整整十年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了,你在陰間,我在陽世;你長眠於家鄉的山崗,我四處漂泊;你在我的夢境中對鏡梳妝,我在塵世的消磨里兩鬢如霜。

字裡行間,道不盡對亡妻的思念,縱然再堅硬的心,讀來也會變得柔軟。

3

守喪期滿,蘇軾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王閏之。是不是很巧?他的第二任夫人也姓王。並且我一直認為,如果這位姑娘不姓王,蘇軾甚至不會娶她,至少,不會那麼快娶她。

難道蘇軾真的只愛這個姓氏嗎?當然不。

蘇軾能在愛妻去世後不到一年便定下這門親事,最直接的原因是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且以溫順賢惠得名家中。王弗去世時,蘇軾與她唯一一個兒子——蘇邁,僅僅六歲。

沒有什麼比稚子喪母更加可憐,蘇軾一個大男人,又是朝廷命官,自然無力照拂這個年幼的孩子,所以他只能續弦。可將他與王弗的兒子交到一個陌生女人的手裡,蘇軾不放心,唯有王閏之,是萬全之策。

事實證明,閏之不負蘇軾,也不負已經去世的堂姐,「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於天」,她把她所有的愛都給了蘇軾和這個家。

我們再來說說王閏之。如果蘇軾把她娶進來僅僅是給這個家庭找個女主人、給兒子找一個保姆,或者,是因為「莞莞類卿」的話,那麼,王閏之命苦,蘇東坡無情。

會是這樣嗎?

王閏之比蘇軾小十一歲,從小便目睹堂姐與這位詩人的伉儷深情,並對蘇軾的才學仰慕且崇拜。所以當堂姐病故,王閏之自願來做堂姐的接班人。

蘇軾沒有然她失望,他送給這位王小姐的第一個禮物便是名字。是的,王閏之在嫁給蘇軾之前是沒有名字的,家人只是喚她「二十七娘」,這在封建社會並不罕見。蘇軾不然。

他認為一個人首先要是他自己,然後才是他人的某某。關於「自我」,名字就是一個標識。

所以,婚後「二十七娘」並沒有像其他人的媳婦那樣被稱為「某氏」,而是堂堂正正地稱為了王閏之,這是蘇軾根據她的出生月份為她取的名字。「閏」,也的增添的意思。

不僅如此,在名字這個問題上,王閏之比王弗更進一步,她還有了自己的表字。蘇軾為她取字為「季璋」,「季」當然是王閏之在家中的排行,而「璋」則是美玉,可見,蘇軾視她何等珍貴。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王閏之陪伴蘇軾最久,共二十五年的時間。

這二十五年,也是蘇軾最動蕩、最顛沛的歲月。她默默地陪在蘇軾的身旁,給蘇軾最貼心的照顧。

公元1093年,蘇軾五十六歲時,王閏之撒手人寰。

三年後,蘇軾在廣東惠州做官。雖然在這期間,蘇軾又找到了一位生活伴侶,並且又經歷了沉浮流離,但他沒有忘記正月初五是王閏之的生日,也沒有忘記王閏之生前喜歡求佛誦經、買魚放生。於是在那一年的正月初五,他與侍妾朝雲一起買魚放生,來紀念王閏之的生日。

泛泛東風初破五。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佳氣鬱蔥來繡戶,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放盡窮鱗看圉圉,天公為下曼陀雨。

——《蝶戀花·同安君生日放魚,取金光明經救魚事》

一盞壽殤誰與舉,道不盡,相思語。

4

其實朝雲追隨蘇軾並非是在王閏之去世之後,而是早在蘇軾在杭州做官時,朝雲就來到了蘇軾的家中。

那一年,蘇軾與朋友在西湖畔宴飲,朋友請來歌舞伎助興,其中舞技高超者就有朝雲。等歌舞作罷,伎子們換作常服,朝雲蛾眉淡掃、衣裙素凈地來到蘇軾的身邊時,蘇軾那顆已被世事傷透的心,彷彿一下子痊癒了。

朝雲早就仰慕蘇軾的才華,此次相遇之後,便告別了伎人的身份,隨蘇軾歸家。但此後二十年,她只是以侍女的身份伴蘇軾左右。直到王閏之去世,蘇軾才正式納她為侍妾。

如果蘇軾與王弗之間的是兩小無猜,與王閏之之間的是相濡以沫,那麼他與朝雲之間,便是心有靈犀。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蘇軾一次餐畢,手撫肚子問身邊的侍者:「汝輩且道是中何物?」有人說是文章,有人說是道理,蘇軾聽了搖搖頭。這時朝雲在一旁說:「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蘇軾捧腹大笑。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從此對王朝雲更加愛憐。

蘇軾被貶惠州之時,王朝雲常常為他唱他的《蝶戀花》來消遣。可每每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之句時,又歌聲息止,凝噎而泣。東坡問她原因,朝雲答:「妾所不能竟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朝雲去世後,蘇軾再也沒有提過這首詞。

他們是那樣惺惺相惜。

我們還沒有說朝雲的姓氏。沒錯,她也姓王,但卻不是巧合。

朝雲從小被賣到歌舞戲班,淪落風塵,沒有自己的姓氏。來到蘇軾的身邊後,蘇軾便以夫人姓賜之,從此她就叫王朝雲。

王朝雲一共陪伴了蘇軾23年,她長眠在惠州西湖孤山時,也不過34歲。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西江月·梅花》

王朝雲就是他的那枝梅花,愛過之後,便不會有梨花入眼了。

5

蘇軾愛得的確不夠專,但他愛得夠深。

那一個姓氏里,有他一輩子的掛牽。

本文轉自「子聿說」(ziyushuoshuo)

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子 聿 | 一個不太著調但非常靠譜的語文老師

與詩書死磕到底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獎 狀

上下滑動看名單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最佳課代表

特發此狀,以資鼓勵。

詩詞中國·小詩妹

2017.9.11

蘇軾:最相思,不過你的姓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中國 的精彩文章:

節氣讀詩丨清秋之美,盡在白露
當傳統色譜遇上詩詞,聽起來比看上去更美,滿滿都是中國風
陳更:你順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
9月書單丨秋光正好,最宜讀書

TAG:詩詞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