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缺陷兒」的疼痛,呼喚更健康的婚育觀念與婚檢
今天(9月12日)是全國「預防出生缺陷日」。據媒體報道,我國的出生缺陷問題較為普遍。專家呼籲,應當加強婚前孕前檢查,控制出生缺陷。《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也提出,到2020年,孕前健康檢查率、產前篩查率分別達80%和60%以上,新生兒及兒童殘疾篩查率達85%以上。
沒有人不盼望生個健康的寶寶,也沒有人不會想到新生缺陷兒意味著什麼:對家庭和社會來說,不僅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更會帶來嚴峻的家庭與社會倫理考驗。人們不禁為那些不幸的寶寶和家庭揪心。
影響新生兒身體缺陷的因素有很多,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點:父母的基因問題、孕前孕中的環境影響、准媽媽的身心狀況。
要減少新生兒缺陷率,除了醫療手段要跟上,還要培養健康科學的婚育觀念。都說「優生優育」,一些人重視「生」,但對「優」的重要性仍缺乏認識。其實,現代科學已經能提供足夠的條件及時監控胎兒發育,減少新生兒缺陷,提高生育質量。可如果准父母科學意識淡漠,也無濟於事。譬如,高齡產婦生育的寶寶患上唐氏綜合症的幾率遠遠高於年輕產婦。但放開「二胎」後,四五十歲的經產婦再生育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產前篩查出胎兒缺陷的案例越來越多。
另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是婚檢。自從2003年取消強制婚檢之後,我國的婚檢率經歷了「V」字型的波動。2004年全國婚檢率從將近90%滑坡式下降到4%,經過了多年的宣傳教育乃至部分省恢復強制婚檢,才回升到2012全國的40%左右。而這個波動曲線,與新生兒缺陷上升曲線是同步的。
雖然對於婚檢率與新生兒缺陷率的關係,學界仍有爭議,但專家普遍認為,婚檢非常必要,提高婚檢率、產檢率有助於減少新生兒缺陷。首先,婚檢能讓雙方認識到可能存在的生育風險,從而決定是否要生育後代,一些隱性基因帶來的問題可以因此避免。其次,即使是要生育,也能讓人更加理智,考慮得更加全面,做足預防措施。
如果按照孕前、孕期和新生兒期這三級預防體系來看,婚檢是第一道防線。而現實是,在一些地方,婚前檢查幾乎形同虛設,主要是因為觀念落後,一些不接受婚前檢查的人甚至認為要求婚檢是對自己的「不信任」。
新生兒的缺陷率提醒我們,國民的婚育觀念仍顯落後。就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婚檢率也不高,加之「剖腹產的孩子不健康」等諸多觀念的流傳,正在不斷觸動社會痛點。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准父母們加強自身婚育觀念,有關部門加強婚檢宣傳教育,提供免費、便捷和更加人性化的婚檢服務,都是緊迫的任務。我們期盼,更科學、開明的觀念和措施能減少新生缺陷兒的疼痛,讓下一代更加健康。
點擊展開全文
※這些職業消失後,我們又如何放心交給數據來干
※拿第一筆薪水孝敬老爸,這7件小物你買得起又夠體面
※日媒稱東芝決定將晶元業務賣給西部數據,作價183億美元
※雷軍說蘋果是神一般的存在,小米出於尊重提前一天發布了新機
※「共享手機」又來了?商家要炒作「共享」概念到何時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