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升級 你看懂社交電商了嗎?
老朋友聚會,老王說他家缺個凳子,老徐說他兒子在朋友圈賣,可以去看看。
老謝聽到了,一臉嫌棄,「那都是坑我們這群老熟人的,你敢買?人家大超市才靠譜!」
這下老徐不樂意了,「不想買就別買,也別唱衰我兒子啊,敢情不好的東西我兒子敢給你們推薦?東西要不好這幾十年交情是不是不要了?況且你們買到了假貨我們還能跑了不成,我們就在這,東西有問題儘管找我!」
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出現,將零售帶入2.0時代,而隨著社交電商的崛起,零售3.0迅速佔領了大多數人的生活。類似這樣的對話也許每天重複上演無數遍。
自主創業的新媒體人鄧慧玲一直以來致力於研究新零售和消費升級,如今將注意力轉到了社交電商上。「這個是很有意思的商業現象。」
鄧慧玲認為:「社交電商任何人都可以做,可以用在任何產業或者行業,其實已經變成一種商業思維。」
到底什麼是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就是以明星打造或者說一個人為中心,然後以自己的影響力做銷售,核心是口碑推薦。」鄧慧玲認為:「如果你真正去體驗了產品,然後再去推薦給別人,做口碑推薦,那是沒問題的。」
微商剛剛出現的時候,被很多人詬病吐槽。
「好多年不見的朋友一聯繫就是賣貨」
「朋友圈刷了幾十分鐘了還是廣告」
「從今天開始關閉朋友圈了」
······
朋友圈賣貨是社交電商的一大表現形式,在不少人看來,通過透支人脈資源盈利,得不償失。
事實上,這真是一種友情的透支嗎?
「很多人賣東西是為了掙錢,是在忽悠,動用了社交資源,但是核心已經變了,這不再是口碑推薦了。如果我是用了產品覺得非常好再推薦給別人的話,這個推薦是可以無限循環的,哪怕有一個遞減的率。」
鄧慧玲強調,社交電商這種商業模式沒有好和不好的界定,更多的是看操盤手怎麼運營。
「如果這個人的口碑推薦不是基於這個核心,那他一定會死的,因為他只是在找接盤俠,不可能忽悠一輩子,會崩盤。」利用社交電商的形式和紅利,銷售產品,只想著掙快錢,就像是「掛羊頭賣狗肉」,實質上,這種運營早已經脫離了社交電商的本質,也就是「口碑推薦」。
暴力刷屏、垃圾產品也能賣出好價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行業從業人員越來越專業化,嚴格的把控讓流通的產品品質越來越高,那些仍然靠忽悠的產品已經被擠壓得越來越沒有立足之地。
零售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微博有個段子「相信很多童鞋認為,淘寶客服就算不是個萌妹子也會是個雌性,但真相是,一個個猥瑣大叔摳著鼻屎和你說,親,特價哦!」
不知道淘寶客服是個大叔之前覺得「她」萌萌噠,親切可愛,內心總存著無數的幻想,且大部分是美好的。
在社交電商上呢?
老朋友給你發了一個產品推薦。「談錢傷感情,要不你買了送我吧!」或者「你怎麼知道我需要這個,買了!」
關係一般的朋友給你發了一個產品推薦。「嗯嗯,好的,有需要的話會找你的。」
沒聊過天的人給你發了一個產品推薦,直接忽略······
偶爾有一天發現口紅快用完了,依稀想起有個朋友在賣,然後迅速找到聊天記錄。交流需求,了解產品,下單。
社交電商與以往傳統電商最大區別是,傳統電商建立的是人與平台之間的關係,雖然有客服存在,但聯繫並不緊密,消費者信賴的是平台。而社交電商則更多的是人與人的聯繫,靠交情和信任做生意,這種聯繫的粘性更強。
但是兩者也有一些本質上的共同點。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自己想要什麼就去淘寶搜,然後找最低價貨比三家,看評論,其實這個也是最初的口碑推薦,不然為什麼淘寶要刷好評呢?只是我們跟淘寶的關係更多的是人與平台的關係。」鄧慧玲認為,買賣雙方本質上離不開「口碑推薦」,只是傳統電商塑造的關係更簡單,而社交電商帶來的關係粘性更強。
「如果沒人推薦就只能自己去找,如果是朋友而且是很熟的朋友跟你說,這個我用過很好用,如果是你需要的,你百分之就是會買這個!」在鄧慧玲看來,需求一直都存在,只不過原先滿足需求的方式是買家通過貨比三家購買,如今有了一個專業的「買手」,充當「生活小管家」,將自己用過並且覺得不錯的產品推到消費者面前。
有個經營社交電商的店主說過,現在朋友需要買什麼都來找我,因為我這什麼都有,而且有質量保證。她的朋友圈儼然成了一個社區超市。
在鄧慧玲看來,社交電商坑人的幾率反而更小:「黑心的商家不只是社交電商有,哪裡都會遇到這樣的人,肯定覺得朋友坑你的幾率會小,因為她自己在用,而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她認為,真正有問題的不是這種商業模式,而是經營者,「有些人沒有底線,產品沒有保障,最後就崩盤了。」
意見領袖效應依舊存在
社交電商的出現帶給了普通人更多的商業機遇,淘寶的出現讓一大票人的錢包鼓了起來,但隨著紅利逐漸消失,運營成本、缺乏貨源、人脈單薄等等成了不少後進者的煩惱。
社交電商的風口也已經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風力開始慢慢減弱。
「社交電商的運營越來越專業,然後是正規化,專業選手的賽場了,啥也不懂只是發個朋友圈都比較難賣貨。」
鄧慧玲認為,隨著越來越多人入局社交電商,瓜分蛋糕的人多了,個人的優勢也開始減弱。
「一個人的影響力和營銷能力會影響社交電商裂變的長度。這個人的社交關係好不好,人品、口碑、營銷技巧好不好都會影響裂變,鏈條上有個人影響力特別小,層次就斷了。」
鄧慧玲認為,原先這條鏈條上的每個人只需要有五個忠實顧客,就能形成一張巨大的網,不僅覆蓋面可以無限擴大,而且彼此粘性很強。但由於個人能力的問題,某個環節上的人可能影響力小,營銷能力差,形成短板效應,會影響這個網的發展。
「在初始階段,大家都是野蠻生長,收割了一波紅利,整頓後,一撥人會勝出,一撥人會被淘汰。」鄧慧玲說:「未來的社交電商需要找到更有實力的人合作。因此,專業性和影響力很重要。」
「一個人在培訓的時候學到很多,但是資源就是那麼有限,比如在一個村子裡,社交資源就這麼窄,也就只能賣個這麼點人。」
由於社交關係是封閉性質的,朋友與朋友之間沒有交叉聯繫,因此,運營更多地必須依靠經營者自身。
「比如說我影響力很大,但是我沒辦法去經營你的朋友圈,你得靠自己,經營能力不強的代理會慢慢流失,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社交資源是優勢也是瓶頸
經營者的人脈資源影響著鏈條的裂變長度,這個網能鋪多大,牽涉到網上的每一個點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
「社交電商以個人為核心,我可能只能賣給五個人,可是每個人都能賣給五個人,但是反過來,好像看門店有很多人,但是你得轉化是百分之十,每天有一百人流量,也就成交十單。實體和傳統電商的缺點就是等別人來買,客戶是有限的,沒辦法裂變,我這個月掙六千,下個月還能掙六千已經很好了,很多時候是沒有的。」
鄧慧玲強調,社交電商也存在收入不穩定的情況,有一個朋友影響力小,不裂變了,層次就斷了。
利用社交資源變現可以實現網路式的銷售模式,粘性大,面可以鋪得很廣,但是社交資源的有限性也很容易讓一些經營者無法做大規模,進而被迫退出市場。
社交電商是風口,但是入局者要想站穩腳跟談何容易。在朋友圈買把凳子,可不止是買進賣出這麼簡單!
TAG:洗滌化妝品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