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洗硯池畔做硯痴

洗硯池畔做硯痴

關注「山水涯」

我來,你可否不走不逃不厭煩

硯亦稱為研,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稱「四大名硯」。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硯枱曆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製作。

(陸小明訪硯情景)

無錫陸小明彩瓷雕塑博物館館長、無錫市惠山區書聖洗研池文化協會會長、洛社鎮商會副會長陸小明,為了研究王右軍洗研池文化,結合其個人長期從事收藏專長,不斷開拓他個人的收藏領域,營造書聖王羲之出生地洗研池文化的研究氛圍,形成該協會的特色,近年來致力於文房四寶古物的收藏,目前已收藏有歷代古硯百餘只,其中以漢魏唐宋時期的古硯居多,也有明清以來文人使用的硯台。最大的一方漢瓦型制的磚硯寬42公分、長71公分、高8公分,最小一方端硯僅大拇指頭一樣大小。

他收藏的一方鵝形端硯(自然形),奇在巧借了天然的三顆石眼。石眼是端溪硯中天然生長的如鳥獸眼睛狀的「石核」。端硯石眼呈翠綠、黃綠、米黃、黃白或粉綠等色,大小不一,神態各異,多以鳥獸類眼來定名。萬曆《肇慶府志》載,眼之品有六,名鴝鵒眼、鸚哥眼、雀兒眼、雞公眼、貓兒眼、綠豆眼。明學士劉定之認為,活眼勝淚眼、淚眼勝死眼。活眼圓明層暈,或暈為一點間色而已;又認為上眼勝中眼、中眼勝下眼。上眼在硯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陸小明收藏的這方鵝硯三隻眼大小不等,黃白色,位置恰好如上述的那樣上中下三眼。羲之愛鵝,後人為了紀念勤奮的書法泰斗,把鵝的造型也搬上了研台的創製。另外,他還有一方「蘭亭硯」,硯石的四周精雕細刻蘭亭雅集「曲水流觴」的故事,背面刻有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糯米硯)

他收藏的這些舊硯,形態豐富,材質較好,除了常規的硯台外,其中有扇形、正方形、瓶形、畚箕形、雙層疊形、鞋形、半圓形、權形、手抄等觀賞價值較高的舊硯,也有明清時期文人氣息較濃的長方形硯台多方。

一方長方形的瓶形端硯品相氣息很好,背面刻有「枕石齋」款(惜有一條裂痕),正面一角上首有私家收藏款。據了解,「枕石齋」為愛新覺羅毓峨的號,愛新覺羅毓峨,1925年生,字嵋生,號枕石齋,滿族,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現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惇親王后代,祖父載瀛一生精、專於書畫,為當時名畫家。父溥們,叔溥佺、溥佐,俱工書畫,各具風格。堂伯溥儒(心畲)與 張大千齊名,有「南張北溥」之稱。

作者介紹

郜峰,自署冷茶、伴俗齋主人、介生等。現為江蘇省漫畫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江蘇省作家協會創意工作室副主任、江蘇省作家協會書畫聯誼會無錫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泰州弘豐書畫研習會理事、無錫市作家協會理事、胡雨人研究會副會長、惠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惠山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錫山烹飪技術研究會秘書長、無錫市酒文化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惠山新聞報》副刊部主任。出版四部散文集,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市各級展覽,並散見於報刊書畫冊,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水涯 的精彩文章:

倚天笑 驕陽外(9)

TAG:山水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