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4個動作練大腿肌肉,膝蓋老得慢!(附圖示)

4個動作練大腿肌肉,膝蓋老得慢!(附圖示)




很多人喜歡拿膝蓋來調侃,「膝蓋中箭了」 「分分鐘給跪了」……事實上,膝關節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無法逆轉的。






當你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為零;當你站立和行走時,它的負重是你體重的1~2倍,跑步時是4倍,蹲和跪時是8倍。




膝蓋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







別看膝關節如此堅固耐用,其實它也會經歷不斷成長、達到巔峰、開始磨損、衰老退化的過程。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採訪骨科專家,教你護好這個默默無聞的人體「承重器」。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博士 徐啟明




護膝,從20歲就要開始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全球近1/3的成年人都在飽受困擾。




膝蓋疼痛較輕的老人,上下樓梯、走路時會感到疼痛,跪坐、下蹲困難;繼續惡化後,起床時膝蓋會僵硬;最嚴重的連靜止時也會劇烈疼痛,不能行走。







事實上,膝關節問題的病根在年輕時就已種下。生活習慣越差,患病的概率就越大。研究發現,人類由於直立行走,在20多歲時,重力就使得膝關節的軟骨發生退變。因此,

護膝要從20歲開始




注意下面的生活細節,以後膝蓋不受罪:




1


控制體重


因超重導致膝關節炎的患者,在患病人群中佔據了很大比例。




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如果運動量不夠,就會導致關節的壓力過大、負荷過重,讓關節不堪重負。




建議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控制食量、選擇少油少鹽的餐食、適度鍛煉等。




2


女性護膝要趁早


臨床上發現,女性患膝關節炎的比例遠超於男性,這是因為在絕經後,女性體內雌性激素大量下降,全身骨質流失加快,軟骨變薄、變脆、不耐磨損。




女性膝關節的保護,貴在早開始、長堅持。



除了必要的鍛煉外,還要勤曬太陽,「活化」體內的維生素D,吸收和利用鈣、磷,幫助骨骼強壯。




3


減少登高、長距離快走

很多人為了鍛煉,會選擇登山、快步走等方式。但如果運動量過大,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加快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膝關節炎早發。




走路鍛煉簡單有效,建議這樣做:選擇塑膠跑道或草地;控制步速,每分鐘不超過100步;鍛煉時長不超過1小時;選擇大小適合、軟硬適中的運動鞋;運動前充分熱身等。







4


盡量少穿高跟鞋


如今,女性的高跟鞋越來越高,導致足部受力加大。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人必須前挺身體,繃緊膝關節,久而久之導致膝關節韌帶退化和軟骨磨損。




建議女性除特殊需要,日常還是穿平底、寬鬆、質軟的鞋為宜,減少膝關節負荷。




5


避免久居濕冷環境


氣候異常變化和居住環境欠佳,是導致膝關節炎發病的重要外因。




遇到陰霾濕冷的天氣,低溫和高濕,會使膝關節不適並出現酸痛、雙腿無力打軟。




建議順應季節變化及時增添衣物和被褥,夏天避免空調冷風直吹等。




一套大腿肌肉操,呵護膝蓋




鍛煉腿部肌肉,可以減少膝蓋的負擔,緩解變形性膝關節病,減輕疼痛感。




日本整形外科學會推薦了一套鍛煉大腿肌肉的簡單動作,適合每天練習。




動作一


坐在椅子上,抬起一條腿水平伸直,堅持5~10秒後放下,再換腿做。





動作二


膝蓋下方放一塊捲起來的毛巾,平躺,膝蓋用力向下按毛巾,堅持5~10秒後換腿。這兩個動作可以鍛煉大腿前側肌肉。





動作三


面向右側躺下,將右腿向上方抬起20厘米,堅持5秒放下,換另一側。





動作四


坐在地上,兩腿伸直,雙腳間隔距離同肩寬,慢慢彎曲膝蓋,讓腳後跟帶著毛巾向身體側滑動,最大程度彎曲膝蓋後再慢慢還原,換腿重複該動作。





以上動作若感到膝蓋疼痛時,應馬上停止,或下次練習時減量。▲




本期編輯:徐振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趙可佳  美編:靳豐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君

送福利


ofo小黃車

免費騎到年底



領取方式↓↓↓


即日起至9月15日,進入生命時報官方微信頁面,點擊右下角

免費騎車】

,領滿3張ofo小黃車月卡,免費騎到年底!








「騎」時健康很簡單


生命君與你一路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既生菇,何生肉?讓美食家傾倒的「好蘑菇」長這樣
恕我直言:有這10個壞習慣的人,升職加薪你就別想了!
多吃主食易早亡?!營養專家權威解讀《柳葉刀》最新研究
捂好鼻子!今天我們說說衛生間里的一張「健康時刻表」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