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牛津大學科學辯論:我們是否應該為愛國主義驕傲?

牛津大學科學辯論:我們是否應該為愛國主義驕傲?

牛津大學辯論社曾組織了一次辯論:This house is proud to be patriotic(是否應該為愛國主義而驕傲)

牛津大學

正方:我是美國人,我愛我的國家。我的國家給了我多少的機遇,讓我一個非洲裔美國人實現了什麼樣的夢想,怎樣怎樣 ……(沒多少掌聲,對不起這裡是英國。)

反方:我想請各位先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什麼叫做「愛國主義」。你們能把「愛國」「愛黨」「愛女王」「愛民族」「愛政府」區分開來么?連定義都定義不清楚,何談愛國主義? 你感激的是某個政策,實則這政策可能是當時上台的執政黨指定的,換屆之後或許就沒了。或許你不喜歡你國家裡的某些種群某些族人,可他們是你的同胞。你只喜歡某些族群,那麼你其實就是民族主義。你的國家或許統一過,現在又分裂成了兩個,到底愛哪一個才算是愛國?「愛國主義」是一個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分不清,我們愛的到底是不是國,又如何能因此而驕傲?

正方:如果沒有我們的國家,沒有那些在戰場上奮鬥的士兵,在二戰時期我們已經被德國推平了。現在咱們還能坐在這裡辯論么?他們同樣是年輕人,說不怕死是不可能的。可為什麼他們站了出來?因為,這是愛國的力量。是愛國主義,激勵著他們去保護家鄉父老。 如今,我們依然有士兵在偏遠的戰場上,這是為什麼?正是有了「愛國主義」這種精神,激勵著無數好男兒保家衛國,不列顛才得以延續。不僅僅是士兵,有太多的例子,戰時我們的人民紛紛自發起來,做護士,運輸糧草,空前團結,為什麼?因為我們愛不列顛這個國家,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英國人。當群體的愛國主義被激發的時候,爆發出來的正面力量是難以想像的。可如果沒有愛國主義宣傳,沒有愛國主義教育,在關鍵時刻,一盤散沙如何能凝聚起來?

反方: 「愛國主義」很容易被狹隘化,從而被政客所利用。 二戰中,德國青年為什麼那麼容易被煽動?就是因為盲目地愛國,仇視其他敵人。 戰爭的起源多種多樣,但有很多戰爭的擴大,是因為「愛國情緒」被煽動。人在群體中往往是不理智的,更易被煽動。 所以,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尤其是狹義的愛國主義,並非是一件好事兒。如果沒人利用「愛國主義」,二戰沒準都打不起來,或者至少會縮短戰爭的時間,這樣根本不用激發本國民眾上下一心團結抵抗侵略。即便是德國,那些高喊著「愛國」的青年,死傷一樣不在少數。另外,至今依然也有些國家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侵略,掠奪其他國家。比如說某國在某某某地方掠奪石油。(此處有掌聲)

若要宣傳人道,大愛,請看看國際紅十字會那些人,一樣在戰場上,他們不分國籍,只是救死扶傷。減少殺戮,不要盲目仇恨,請宣揚「人道主義」,而非「愛國主義」。

正方總結似乎是一位軍界高層,白髮,口音非常upper class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爺爺,聲音洪亮,語速緩慢,一開口就是:前幾天Remeberance day紀念陣亡士兵,我的一位去過二戰的叔叔,坐在輪椅上,一定要我推他去市中心,顫顫巍巍地為他的戰友們,那些為了不列顛的榮譽,為了我們的今天,把生命永遠地留在了昨天的年輕人們,獻一朵花。 (此時全場鴉雀無聲)

狹隘的,盲目的愛國主義確實存在,但那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事實上,國家是人民的一個集合,國家會想盡辦法讓人民過的更好。雖然或許可能會走彎路,雖然也許暫時並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國家總是在發展的,並且最終目的是想讓你的生活過的更好。當你出了什麼事兒,國家才是你的後盾。所以,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國家,要相信我們的國家,國家在努力。

反方總結:我們承認並非常感謝所有的軍人為我們的今天所做的一切。追憶過去發生的戰爭,過去的傷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想辦法去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現在已經是高科技時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得戰爭會更加生靈塗炭。大力宣揚愛國主義弊大於利,所以我們主張保持博愛、崇尚人道主義、不去宣揚盲目愛國主義、不被煽動,更易維持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

辯論社結束的時候,學生們需要用腳投票,從寫有「ayes」和「noes」的門裡走出。據我觀察,從「noes」里走出的人比較多,即贊同反方。

最後再強調:以上全部為複述觀點,我試圖回憶所有記得的內容,並且不把個人態度帶到回答裡面來,僅供參考。 如有當天也在現場的朋友,歡迎補充並糾正我的記憶錯誤。 另外,1個多小時的辯論,又是半年以前的事情,原本的句子我記不住了,只複述個大意。

(另補充一個小故事在最後,是聽完這場辯論我與lab里俄羅斯人複述時他講給我的。)1933年,牛津辯論社有一場辯論,主題是「我們從不會為了國王與國家而戰鬥」。This House will in no circumstances fight for its King and Country。 (當時的牛津與如今比起來,中產及貴族比現在多很多)

最後的結果,大部分人依然選擇了「Ayes」(275:153)。 即不會為了國王與國家而戰鬥。

丘吉爾得知之後大怒,公然斥責:這個國家最精英的一群人,卻不愛國,實在是太討厭太噁心了。

當時牛津辯論社也受到了各種輿論的譴責。雖然有人在努力解釋:「這只是一場辯論,其內容是以反戰為主」, 不過這解釋依然並不能受到大多數人諒解。

1939年,二戰開始,牛津徵兵處貼出了公告,招25歲以下的人。預計有3000人符合25歲以下這一標準。令人吃驚的是竟然有2632個人都去報了名。 「可我依然不是為了國王和國家而戰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螞蟻科學Ant賽先生 的精彩文章: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2018年中國會揭開謎底

TAG:螞蟻科學Ant賽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