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漆器識別指南

漆器識別指南

很多人在博物館看漆器只有一個感覺——「」,脫胎、剔犀、彩繪、戧金……傻傻分不清。

誕生於新石器時代的漆器,作為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一直活躍在歷史舞台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長久活躍在歷史舞台上的漆器,經過歷代創新與發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藝術門類的同時,也變得「面的全非」,可能連親媽都不認識了。

河姆渡漆碗:就看看你們想鬧成那樣

很多小夥伴「懵」漆器,館兒君分析了一下,無非是被一些漆器的名稱給繞懵了,什麼夾紵胎、雕漆、戧金、金銀口、金銀平脫、脫胎、木胎……把這些詞進行整理總結,描述的其實也就兩類,一類是描述漆器的底胎的,另一類是描述漆器的工藝

漆器的底胎

漆器的底胎,簡單地說就是漆器的造型胎骨是漆器的支撐。製作胎骨的材料非常豐富,工藝方法種類也很多。今天館兒君就為大家撥拉撥拉幾種常見的漆器底胎材料。

木胎

木材做漆器內胎的歷史非常悠久,前面出來吐槽的新石器時期的河姆渡漆碗,就是一件木胎漆器,到了戰國大部分漆器仍採用木胎。製作漆器內胎的木材,在挑選上非常講究,一般都選用陳年舊料,因為這樣不容易變形和乾裂了,而且最好用上好的紅松、楠木,桐木、楊木、柳木,紅木等木質細密的木材。換句話說就是,不是什麼木材都能當做漆器的,只有那些耐熱性能強、不易變形,有韌性,不崩裂的木材才有資格

戰國中期漆木虎座鳥架鼓

為了使漆器更加輕便,古人又發明新的工藝,他們將木材製成薄片,捲成筒狀,然後進行粘連,製成各樣特殊的造型。和以前單純的木胎相比,這樣製成的漆器造型更加逼真,而且更為輕便。

戰國彩繪鳳鳥紋圓奩

脫胎(夾紵胎)

漆器發展到漢代,造型大為豐富,出現了盒、盤、耳環、尺、案、唾壺等等,造型的豐富也催生了漆器製造工藝的發展,出現了麻胎,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夾紵胎。魏晉南北朝時期脫胎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脫胎漆器的發明,使得漆器創作由漆器表面髹漆和裝飾,深入到了漆器造型創造,這不得不說是漆器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脫胎朱漆菊瓣式蓋碗(清乾隆)

脫胎漆器先以木骨和泥模造型為底胎,在這些造型上面粘貼若干層麻布,每一個都修上漆,形成一個厚厚的、堅硬的漆布殼,然後除去造型所使用的木骨等,就得到了中空的漆布造型,然後在漆布上髹漆彩繪。形象點說,脫胎漆器中麻布是骨架,灰和漆的混合物是肌肉,上面再塗的漆是皮膚,最後用漆描繪的的裝飾繪畫是給它穿上衣服。

沈正鎬脫胎提籃觀音

皮胎

皮胎是用牛皮或其他皮革作為底胎,然後加以漆飾。古人常用皮胎製作漆盾,這種漆盾既堅韌又輕便,在戰場上,還是很有優勢的。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拿個死沉死沉的盾牌,那得多悲催。

戰國漆盾

皮胎漆器也被製成裝飾品,在一些少數民族非常流行。不知道大家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翼族二皇子還有印象不,他用的鷹爪杯就是借鑒了彝族製作的漆器(彝族、翼族是不是很有緣呢)。彝族傳統的鷹爪酒杯身一般為皮胎,杯底有一個突出捆上一個爪子,用土漆加固,使之牢固。

清彝族彩繪漆皮甲

八角紋鷹爪皮酒杯

皮胎漆器為現在漆匠提供了很多啟發,他們創造出了軟胎漆器。GROTTO漆畫手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GROTTO漆畫手袋

金屬胎

漆器中金屬胎體還是比較常見的,比起木胎,金屬胎更為穩定,能夠經歷長久的時間而不腐壞。常見的是以銅為胎,除此之外,像金、銀、鐵、錫、鉛也多被用做胎骨。金屬胎的使用最早始於青銅器的流行,因為青銅鑄造工藝極其複雜,而且銅器容易生鏽而且顏色單一,髹上漆不僅美觀而且防鏽,一舉多得。

漢彩繪青銅人形三足洗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上層階級對金屬胎漆器的需求逐漸增加,工藝有了顯著的發展。戰國時期,金屬胎漆器以在銅鏡上的彩繪為主。到了漢代,除銅胎之外,還出現金銀鐵等金屬的胎體,甚至還有鉛錫金屬。隋唐時期流行製作銅鏡並在銅鏡背面髹漆並裝飾金屬材料。

漢代彩繪雁魚燈

竹胎

竹胎,顧名思義就是用竹子作為漆器的底胎。竹胎漆器除了利用竹子本身造型做成筆筒外,還有的將竹子劈開,編織成各種器型。西漢時期,工匠們就廣泛利用竹子製作各種生活用品,在福建閩南地區非常流行

清黑漆描金八仙祝壽主編八角盒

竹編漆器首先是將竹篾竹絲編織成型,有的為了牢固也用木材框架和底板,在經裱褙紗布,塗蓋油灰、打磨、髹漆、研磨而成。

清代竹編木胎雙鳳彩漆描金盤

陶胎

漆與陶的結合的開始在新石器時期,那時陶器就是漆器的主要載體。發展至漢代,人們多在陶胎便面上簡單的髹一層漆。這一時期陶胎漆器「風靡」,源於漢朝奢靡之風盛行,大興土木,造成木材嚴重匱乏,影響了木胎漆器的產生,而以陶為胎的漆器華麗的登上歷史舞台。

西漢彩繪陶鼎

其後雖然厚葬之風不在,但是漆陶藝術卻從未間斷,甚至擴展到了沙胎漆器。這種漆器,興盛於明清時期,故宮博物院舊藏就有多件精美的紫砂胎雕漆作品,這幾年入宮一直沒有注意漆器,有機會去一定要好好看看。

紙胎

以紙為胎製作漆器,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薄薄的紙怎麼製成漆器?紙胎漆器工藝由夾紵技法發展而來,紙胎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現在日本非常流行紙胎漆器,其實是在唐代由中國僧侶「一閑」傳入的。

流行於日本的「一閑張"紙胎漆器

紙胎漆器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在木質模型上糊紙,直至達到合適的厚度後,取下紙胎骨,然後在髹漆裝飾(很好奇是怎麼取下來,而不影響紙胎的形狀);另一種做法是先用木頭製成型,再反覆用漆糊粘貼紙皮達到預定的厚度,然後髹漆裝飾。

繩胎

你沒看錯,小編也沒有寫錯,就是用繩子做漆器。工匠們將繩子編結成型,利用天然漆的粘著性、堅強性及裝飾性髹塗在繩結上,使繩結高立而硬挺。繩胎漆器除了可以展現繩子材質、編結之美外,內壁層層髹飾大漆,打磨推光,更凸顯天然漆所特有的溫暖和親切的質樸。

繩胎漆器

繩胎漆藝製作時,選材也非常的講究。線材的選擇最好是以編織緊密的粗繩為佳,若是細繩編結製成,由於僅僅相鄰的線條間空隙太小,髹漆時往往因漆液的表面張力即毛細作用,而蓋住線條間的孔隙,或使相鄰的線條沾黏,影響作品的視覺效果。

漆紗

漆紗是一類以絲、麻織品為胎體的髹漆製品,漆布在文獻中就有記載,「長冠,一曰齋冠……促漆纚為之,制如板,以竹為里……」這種漆紗帽,漢代墓葬中有較多的發現。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一件漆纚紗冠,這也是我們所能見到最早、最完整的漆冠實物。

西漢漆纚紗冠

漢代的漆布還用作坐墊,以及作防雨防潮的包裹或行囊,不過不知道有沒有用漆布做衣服的。在山東諸城西郊楊家莊西漢墓中出土了一卷漆紗,甘肅敦煌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出土了漆紗十件,這些漆紗是否製成衣服,還有待考證。

天然胎漆器

為了追求漆器的天然質樸的那種美感,漆匠們打起了天然材料的主意,直接以天然動植物的根莖、枝幹、果實種皮及外殼、樹皮、硬葉以及真菌或動物性材料等非人為構建的材料為底胎,更貼近自然,現在許多工匠都喜歡用這樣的天然胎製作漆器。

柚子皮胎漆器

柚皮胎、葫蘆、天然瘤木、靈芝、椰殼胎、牛角、骨(貝殼),這些你平時想都不敢想的材料,到了漆匠的手裡便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漆器。

椰子殼胎漆器

漆器的工藝

髹漆技藝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工匠們將大漆一層層的塗抹在底胎上,或雕、或描、或嵌、或堆……就這樣一件件精美的漆器便呈現在我們面前,任憑時光如梭,也無法剝奪漆器耀眼的光輝。

一色漆

一色漆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髹漆技藝。器物通體光素無紋,質樸無華,一色漆以黑、紫、朱三種顏色為主,兼有紫色和紅色。到了宋代一色漆工藝達到巔峰,這時期一色漆造型以起棱或花瓣最為常見,漆色光亮。《髹漆錄》中將這種技法稱為「質色」。

宋黑漆托盞

雕漆

雕漆工藝是剔紅、剔黑、剔黃、剔綠、剔彩等工藝的總稱。根據文獻記載,我國雕漆技法出現於唐代,但是在考古發掘或傳世品中,均未見到唐代雕漆作品。到了宋元時期,雕漆工藝日臻成熟,這一時期的作品是雕漆工藝的發展的巔峰時期。

元張成造」剔紅梔子花紋圓盤

雕漆工藝是漆器胎上髹一定厚度的色漆,少則二三十層,多則上百道,之後在漆上雕刻花紋。剔彩則是在器物上分層髹塗不同顏色的漆層,根據圖案色調的需求,需要那種顏色, 就將它上面的顏色剔除,露出所需的顏色,我們在漆器上看到的綠葉、紅花、黃果、彩雲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剔彩林檎雙鸝圖捧盒

剔犀

單獨將剔犀拿出來介紹,感覺有點不大合適,但這種工藝真的非常有名,就給它特批了一個「專場」。從廣義上來說,剔犀也屬於雕漆工藝的一種,用紅黑色漆相見的塗抹在底胎,當達到一定厚度後,根據用刀斜剔出卷草、如意等花紋,刀口斷面清晰的顯露出不同的色漆。

清乾隆剔犀如意雲紋方盒

這種技藝在宋代時達到成熟,在全國多地都曾出土過用剔犀工藝製作的漆器。元末明初,這種工藝達到頂峰,現存安徽博物院的「張成造雲紋剔犀盒」,就是一件剔犀精品。

元張成造剔犀雲紋漆盒

罩漆

罩漆,就是在色漆或描繪完工後,上面再罩一層透明漆,因罩漆下面的底色不同,而有種種不同的名稱。它的做法是:在黑、朱、黃等漆地上作描金花紋,花紋上用硃色或黑色勾紋理,最後罩透明漆。漆器罩了一層透明漆之後,表面顯得光亮潤澤,花紋隱現,極為雅緻。帝後御用的寶座、屏風等多罩漆方法製作。罩過的金漆在透明漆的下面透出金色的光彩,並保護金色不易退色或磨損。

填漆

填漆工藝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現在能看到最早的是江蘇武進南宋墓出土的一件填漆長方形盒,這件漆盒上的工藝可以認為是填漆技法的雛形,到了明清兩代,填漆工藝逐漸成熟,成為漆器工藝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填漆戧金鳳紋蓮瓣式捧盒

填漆工藝就是現在漆器上印刻花紋圖案,然後在花紋內填入色漆,等到漆幹了以後,經磨平以後會呈現出光滑平整的效果。填漆有磨顯和鏤嵌兩種做法。磨顯填漆就是在做完糙漆之後,在漆地上用稠漆堆起花紋輪廓,然後在花紋輪廓內用所需的色漆填平。這樣筒體處於同一平面上,然後經打磨而成,可以說磨顯填漆就是先堆後填。

雕填漆龍紋雙連盤

而鏤嵌填漆就是先刻後填的方法製成,先在漆地上樓可出低限的花紋,填平色漆,經打磨而成。

堆漆

堆漆是把漆堆積起來之意,堆漆包括「識文」和「隱起」兩種做法。為高起之意,所謂識文,就是用漆灰和稠漆堆出高於漆面的花紋之後,不加雕琢,而加飾雕琢的做法稱為「隱起」。這兩種做法都是用堆漆方法做凸起的紋飾,再在堆漆上的紋飾上加以修飾

清乾隆識文描金萬福八寶吉祥圖大捧盒

堆漆做法是西漢漆工創造出的一種新的裝飾技法,唐宋時期均有堆漆技法的使用,至宋代,堆漆技法已日臻成熟。到了明清時期,這種技法更為常見,尤其是將堆漆和描金相結合,故有識文描金和隱起描金的說法。

金地識文描金彩漆高足碗

描漆

描漆包括描漆和描油等工藝。這裡的描漆描指的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彩色漆來描繪花紋;描油,又稱描錦,是以桐油代漆,調製出各種鮮艷的顏色繪製出花紋。

清代描彩漆如意形經盒

古代彩繪漆器少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多是二者兼施。先秦以前,漆器均為描彩漆,自漢代漆器出現油彩以後,油彩的使用日漸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艷麗。明清兩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當普遍,有的漆器花紋幾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描金

描金又名泥金畫漆,就是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紋。在退光漆地上用朱漆或黑漆畫花紋,待干後,在花紋上打金膠,然後將金貼或描上去。描金原料,有的只用一種金箔,這樣花紋金色如一。有的用兩種或三種金箔,利用顏色不同的金箔分貼出不同的花紋,使金色花紋呈現出色澤的變化,還有用漆灰堆出凸起的花紋後再描金或貼金的識文描金做法。

清雍正黑漆描金百壽字碗

螺鈿

螺鈿漆器,取材於各種貝殼的天然色彩與美麗光澤的最佳部位,分層剝離和磨製後,鑲嵌於漆器表面作為裝飾。我國用蚌片、蚌泡鑲嵌在漆器上作為裝飾的做法,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出土的實物也證明西周的螺鈿漆器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清中期黑漆嵌螺鈿五子奪魁圖圓盒

襯色螺鈿」是以透明的貝殼薄片裁切出花紋,下面再襯托上不同的色彩後嵌貼到漆器上,即等於人工設色。所襯各種顏色是通過透明殼片而顯色,故呈現出色彩晶瑩、溫潤的效果。

黑漆嵌螺鈿圓盤

犀皮

犀皮漆器是現存量最少的一種漆器,由於多用赤、黃、黑三色填入,紋理似犀牛皮,故得名。這種工藝曾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贊為漆器之首。漆器光滑的表面上,有著色彩斑斕、變化莫測的紋理,這些紋理非描、非雕、彷彿自然顯現,妙不可言,犀皮漆器獨特的美感,關鍵在於打捻和髹色漆兩道工序

犀皮漆捧盒

打捻的本質就是做出高於器物表面的塗漆,髹的意思是以漆填漆,髹色漆就是刷不同顏色的漆。表面凹凸不平,凸起處被磨平後,便會露出漆層的斷面,這就是犀皮形成美妙紋理的奧秘所在。

關於犀皮漆器出現的時間,原來認為最早出現於唐代,但是1984年三國吳朱然墓中出土了數件犀皮漆器,把犀皮漆工藝出現的年代提早了約六百年。

朱然墓出土犀皮履

款彩

款彩是指,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紋,然後把色漆或色油填人花紋輪廓之內,因刻去的是漆灰,故又有「刻灰」或「大雕填」之稱。款彩技法出現較晚,傳世有明清兩代的作品,因工藝簡單,出品快,故多用於製作各種小插屏或屏風

清康熙款彩「百子圖」十二扇屏風

戧金

戧金的做法是在漆地上,用刀尖或針錐畫出纖細的花紋然後在花紋內打金膠,將金粉粘上去。也有戧銀的,即用銀箔粘著。「錐畫」技法最早出現於戰國。到漢代不僅有針劃漆器,還有在針劃紋內加彩的。錐畫戧金比簡單的錐畫更進了一步。明清以來戧金技法多與填彩漆相結合。

明黑漆地戧金花卉人物漆盒

百寶嵌

用各種珍貴材料如珍珠、寶石、珊瑚、碧玉、翡翠、瑪瑙、象牙、密蠟等鑲嵌在漆器表面,組成各種圖案,此種技法稱為百寶嵌。百寶嵌技法在西漢墓中出土的漆器上已見雛形,流行於明代,清代更加盛行。

嵌百寶博古圖屏風

金銀平脫

平脫漆器是由漢代的貼金片演變而來,用薄金片或薄銀片按照裝飾花紋的要求,剪成圖案粘貼在漆器上,然後加漆兩三層,最後經過研磨,使顯出金銀花紋,花紋和漆底在同一平面上,這種研磨工藝又被稱為推光。還有一種花紋高出漆面的,稱為平文。唐代的金銀平脫工藝十分流行,充分體現了唐代的富麗華美的藝術特色。

唐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

限於篇幅,館兒君今天就只從從這兩個方面給大家普及一下漆器的知識,如果對漆器製作材料、工序、紋飾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給館兒君留言,說不定館兒君給大家來個第二彈。

參考文獻

《髹漆錄》黃大成

《漆器工藝》 朱小禾、何艷

《中國髹漆工藝與漆器保護》 張飛龍

《金屬胎漆器研究——論金屬胎骨的改革》劉楊

《漆文化:漆與陶胎》 羅阿華

《〈髹飾錄〉與東亞漆藝——傳統髹飾工藝體系研究》長北

作者:想公子

編輯:小棕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一個明代塾師的自白
9月份有什麼好看的展覽?
七夕佳節,我們請來了七位有相親煩惱的朋友……

TAG:博物館丨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