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騰訊音樂成「行業公敵」,阿里網易雲暫避鋒芒

騰訊音樂成「行業公敵」,阿里網易雲暫避鋒芒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銀昕 北京報道

責編:周琦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6期)

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最近遇到了尷尬。網易雲音樂官方公告稱,由於與多家數字音樂版權轉授者的合約到期,在總曲庫超過1000萬首音樂資源中,約10萬首歌曲下架,佔總曲庫量的1%。由於下架歌曲大多數為活躍度較高的經典流行音樂,還是引發了不小的關注度。

之後,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之間發生數起訴訟。先是騰訊方面就網易雲音樂未經允許傳播騰訊音樂享有版權的200餘首華語歌曲將其訴至法院;網易雲音樂則在8月23日和30日兩次起訴騰訊音樂旗下的酷我音樂,稱其使用網易雲音樂的版權音樂非法營利。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6在線音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線音樂平台此前幾家激烈爭雄的格局不再。從曲目覆蓋率上看,騰訊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三家協同佔有90%覆蓋率;網易雲音樂排名第二,覆蓋率為70%;阿里音樂旗下的蝦米音樂排名第三,覆蓋率僅為20%。群雄逐鹿演變為兩強爭霸,不難看出此次版權之爭背後的含義。

「版權大戰」背後的「圈地大戰」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揭開了數字音樂市場的版權大戰。2015年10月,網易雲音樂通過向QQ音樂購買轉授權,獲得150萬首歌曲的播放版權。此後,平台間簽署版權轉授合同的現象時有發生,行業發展情況大體上呈版權分享狀態。

2016年7月,QQ音樂與酷我音樂、酷狗音樂併入騰訊音樂旗下後,騰訊開始對數字音樂版權著重布局。2017年3月和5月,騰訊音樂先後拿下中國大陸地區對環球音樂所擁有的音樂詞曲獨代權和數字版權分銷權,並為此付出了3.5億美元現金及購買環球音樂1億美元期權的代價。「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有200多家唱片公司持有數字音樂的版權,目前90%以上都已經被騰訊拿下。」一位網易雲音樂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騰訊音樂目前擁有的版權數量、廣度和對版權的投入都是業內第一,其中不少是「獨家代理權」,相當於緊緊地紮起了一個籬笆。

有輿論認為,「獨家代理權」是一種既保護了版權,同時又對開放性和傳播度造成一定影響的保護方式。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獨家」二字在國內現行法律法規中並無時間限制,一旦簽署協議便可以永久生效。

中國政法大學李俊慧教授對此認為,「獨家代理」或者版權轉讓,都是著作權人自由處分的權利,其權利優先順序要高於「開放性」和「傳播度」,如果以提高「開放性」為由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播放音樂作品,則屬於「強盜邏輯」,「只要是出於著作權人的自由意志,『任其封閉』也是合法的。這屬於著作權人的自由。要開放和傳播,就必須獲得其授權。」李俊慧建議,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若要維持行業健康發展保證開放性,可以以平台之間簽署交叉許可和轉授協議的方式達成。

近日有傳言稱,騰訊音樂正謀求上市前的Pre-IPO輪融資。「在這個時刻將競爭對手起訴,並以其對版權保護不力為由暫停對競爭對手的版權轉授,很難說不是為了上市和融資做準備,因為投資方對其估值時要考慮騰訊音樂相較於競品的優勢地位。」網易雲音樂內部人士稱,騰訊音樂的行為雖然在法律上站得住腳,但也有「餓死對手」之嫌。

據悉,美國的法律就規定,除非滿足一定條件後可延期,互動式音樂服務商不可對一錄音製品享有超過12個月的通過數字音頻形式公開表演的獨佔許可。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試圖聯繫騰訊音樂有關人士就融資和版權爭議問題進行了解,但對方拒絕了採訪請求。

騰訊音樂是不是下一個滴滴出行?

此前,騰訊、阿里和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都有各自較為清晰的購買策略,互相之間重疊部分較少。騰訊旗下的版權主力是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及英皇娛樂等老牌;阿里則將滾石、寰亞、BMG、華研等公司音樂版權收入囊中;網易雲音樂除收購的獨家代理版權之外,入駐該平台的獨立音樂人作品授權也貢獻不小。

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5%的環球音樂,此前從未將大陸市場獨家代理版權授予任何一家平台。今年5月,環球音樂與騰訊的簽約徹底改變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騰訊成為毫無爭議的龍頭。

「騰訊音樂是『行業公敵』。」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騰訊目前的戰略目的是不惜血本將傳統音樂版權,也就是各知名流行音樂人的作品儘可能地「收割」。騰訊的做法在數字音樂業內已引發了不小的爭論,但其行為並不違法,而是一種強悍的市場打法。阿里音樂旗下的蝦米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戰術則是避其鋒芒,在騰訊音樂大肆收割「存量」版權時,將目光瞄準以獨立音樂人和歌壇新人為主的「增量」市場。「網易雲音樂極力為獨立音樂人創造合適的氛圍,趙雷、李志和陳粒等歌手相繼走紅;蝦米音樂開啟『尋光計劃』,希望在歌壇新勢力上進行布局。他們就是在用『增量』與大肆收割『存量』的騰訊競爭。」楊歌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線音樂作為釋放人們個性的平台,被賦予很高的「去中心化」屬性。有媒體認為,如今版權領域一家獨大的「中心化」現象很可能再次出現。業內人士稱,一旦出現壟斷,龍頭企業競爭壓力減小,革新動力不足,很容易把市場「做爛」。

據楊歌介紹,之所以發生以「去中心化」之名「行中心化」之實的情況,原因在於一些平台打著「去中心化」的幌子吸引了市場和大眾的絕對信任,當人們漸漸發覺情況不對時,各路資本都已被套牢,無法脫身,於是一個對誰都沒好處的「巨無霸」開始顯現。此前的Uber和滴滴出行在交通領域就發生過類似事件。

不過楊歌認為,在線音樂領域應該不會發生一家獨大的情況,「騰訊只收割傳統音樂版權無法佔領整個市場,個性化的用戶對獨立音樂人和新銳藝人產生出的源源不斷的『新IP』是很買賬的,『增量』是一個比『存量』大得多的市場,從這個角度看,在線音樂領域不會出現另一個滴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周刊 的精彩文章:

專家駁「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說法:難道是要更多城市房價再漲嗎?
嚴管網貸周年考!一年內,887家網貸平台退出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污水處理廠:環境友好、土地集約、資源利用
高鐵站爭奪白熱化!憑啥可以修到你家門口?
美學者稱中國人口比官方數據少9千萬,發改委專家反駁

TAG: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