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在牆上的幕布,這樣的電影院你有沒有見過?
現在的電影院原來越人性化也越來越高科技,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觀影體驗也越來越好,但是我更懷念原來的感覺。
天橋在我還未出生的時候天橋就開始放映電影了,像公平市場的「天樂」就是放映電影的。一開始放映無聲電影后來發展到放映有聲電影,放電影的屋子和放映設備比較簡陋,還稱不起「電影院」,只能叫「電影屋」。
由於電影是從西方傳進來的新鮮玩藝,於是吸引著很多人來看電影。那個年代在天橋已有4家電影院很有規模。天橋、新民、中樂,還有一家「電影屋」位於「飛飛飛」場子的西側。
天橋電影院的放映環境比較好,有銀幕和長的靠背椅,夏天有吊扇。而且分場次放映,演出過《李阿毛與殭屍》、殷秀晨、韓連根表演的《從軍記》等影片。
新民和中樂就差一些,沒有正規銀幕,影幕是一塊白牆,四周塗成黑色。劇場裡邊放著大長板凳,不售票在門口給錢就能進去看電影,而且是一部片子循環放映,你在裡邊呆上一天也沒有人管。放映的電影多為一些老電影、舊片子,經常中間斷片。有時要等好長一會兒片子才能接起來,觀眾在裡邊就大聲喊「片兒!片兒!」一片混亂,好不容易片子接起來繼續放映了,但中間已缺失了不少劇情片段。
像電影屋更糟糕,門口賣票的把裡邊放映的電影說的天花地轉,故事情節編造的驚心動魄,甚至這把裡邊放映影片的聲音接一個喇叭轉出來,吸引人進去看電影,但一進去滿不是這麼回事。
很多人進去後知道上當了,但也都坐在裡邊看,反正沒花多少錢,也沒遇到為此事打架的。但在同行的競爭中這個電影屋是個短命的,很快在競爭中被淘汰了,不像天橋、新民、中樂在後來還在放映電影。
而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有的已經消失有的已經隨潮流與時俱進以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但小時候看電影的一分悸動卻再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