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書名,害我差點錯過這本書
這裡是左小丘丘的一畝三分地
謝謝你來
GIF/254K
前言:這是一篇有點長的讀書筆記,嗯,推薦給大家,因為我正在看,這是我這幾天趁著新鮮總結出來的,也許後續會有很多新鮮的想法。《人類簡史》是一本腦洞大開的書,可以讀讀看。之前一直不看是因為覺得書名太嚴肅?
《人類簡史》這本書的核心問題是: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為什麼只剩下了我們自己?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球的腳印,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為萬物之靈的?
從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從獸慾,到物慾,從獸性、人性,到神性,我們了解自己嗎?
我們過得更快樂嗎?我們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麼、變成什麼?
作者將人類歷史概括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三個階段,來回答上述這些核心問題。
(1)認知革命時期
按赫拉利的說法,七萬年前產生了語言和想像,讓人類處理並傳播大量信息,虛構不存在的事物。
可是,史前人類只留下了骨骸和遺迹,難以追溯他們的思維世界;我們如何得知這些都是七萬年前開始的?
這個推斷也與其他研究不符。社會學家戴蒙德在《槍炮》中的綜述,人類思維和語言的進化,並非突變,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四萬年前開始,人類物質文化開始突飛猛進,逐漸發明了弓箭、針線、衣服、舟船、器皿,延續至數千年前。戴蒙德稱之為「大躍進」。赫拉利似乎受此啟發,但將這場「革命」推至七萬年前。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七萬年前逐漸開始的變化,在此後數萬年中不斷被各種發明所豐富,如此漫長的歷史過程,還能稱作「革命」嗎?
赫拉利認為,人類在過去十幾萬年遷徙到全球的過程中,造成了環境的急劇變化和其他物種的迅速消失。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東亞直立人,以及印尼島上的小矮人——這些智人的近親,都在智人到來後因生存競爭而滅絕。
儘管人類的出現是生態的災難,但是赫拉利認為,在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生活得和諧幸福:他們幾天才出去打一次獵;營養均衡,沒事八八卦,不受傳染病侵擾。這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原始生活圖景。
GIF/30K
(二)農業革命時期
第二部分農業革命的故事是:大約一萬年前,人類發現了可以馴化的作物,開始定居生活。
在作者的敘述中,我們不知道農業為何只在某些地方出現,如何傳播,為何某些地區不曾發明農業,沒有自發產生。
關於這個問題赫拉利並沒有給出答案,並且缺少對地理生態環境的討論,所以農業到底是如何發生的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謎題。
不過,赫拉利的評說到這裡並沒有終止,他大膽地談到自己對農業的歷史評價:
第一,農業刺激了人口的急速增長,卻沒有增進人類的幸福,也沒有增加個人的知識。
農業讓人類生活變得痛苦。
人類的身體,在之前十幾萬年中,進化出了最適合採集狩獵生活的體質,更適於長期行走並奔跑,追蹤動物,更適於攀爬樹木岩石,採集果實。但農業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們被迫終日在田裡彎腰勞作,造成了多種身體病痛。
第二,在漫長的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的身體已經適應了多樣化的食物來源。在農業產生以後,人類的食物來源變得過分單一,只依賴一兩種穀物,損害了健康。
第三:被馴化了動物將細菌和疾病傳染給人類。同時,定居人口密集居住,增加了傳染病爆發的幾率。
歐亞大陸的人類,用數千年時間,進化出了一定免疫能力,發明了免疫方法。但是,新大陸的人類沒有這種優勢。這在地理大發現之後,造成了大量土著人口的死亡。
赫拉利認為,農業不僅讓人類痛苦,也讓被馴化的動物跟人類一起受罪。家畜從此不能在野外奔跑、自由的交配;忍受食物的缺乏、圈欄的狹小,和人類的宰割。可是,馴化的過程也意味著基因的改造;所以,家畜是否能感受到野生動物初次被馴服的痛苦,並不得而知。
總之,農業革命是人類為自己挖的一個大坑。看起來是人類馴服小麥,其實是人被小麥馴服;人成了農作物的奴隸,成天伺候農作物,因為擔憂天災人禍而飽受精神折磨。
單一的食物讓人營養不均衡,終日的勞作帶來腰椎頸椎的病痛,被馴化的動物帶來各種傳染病——從此,雖然文明在發展、人口在增長,個人的幸福卻下降了,人類自己反而成為了文明的奴隸。
這不是什麼新的歷史觀念。從莊子到盧梭,從馬克思到弗洛伊德,古今中外,批判文明損害人類幸福的哲學思辨,一直絡繹不絕。我國前秦的老莊道家對人類文明有類似的批判。
莊子描繪不曾為文明玷污的理想生活:「民居不知所為,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這幾乎就是赫拉利筆下的在樹下乘涼、聊著八卦,整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採集狩獵者。
文明來得太快,進化走得太慢。進化其實到現在都沒有止步,想想現在,無論是在工廠的倉庫里,還是窗明几淨的辦公室里,出現了各種病痛、肥胖、精神壓抑等現代病。這裡即有濃濃的反文明味道。
GIF/22K
(三)科學革命時期
在「人類的統一」和「科學革命」兩部分中,赫拉利進一步探討了人類的「想像」:「想像」是談論不存在的東西的能力。
貨幣、帝國、資本、宗教、法律、公司、政府、民族、道德,科學等等,都是人類想像的產物,只存在於主觀世界中。
但是他提出人類的出現和發展,是無法進行價值判斷的自然過程,無所謂進步倒退。
因為價值本身,是一種虛構。人類和其他物種一樣,可以從生物學、分子化學、腦科學的角度進行解構和理解。人,毫無神聖之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物學只能證明人被生物本能驅動,無法解釋人文主義觀念的「想像」。
可是,這想像又是哪裡來的呢,人類為何要進行這樣的「想像」呢?這些「想像」對歷史又產生了怎樣的作用?不同的想像又導致了什麼不同的結果呢?赫拉利依然沒有給出答案。
(四)赫拉利文化價值的衝突
這裡是有一點點缺陷的。
他在推翻人文主義聖像的同時,卻不斷對人類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價和價值判斷。當赫拉利擔憂人類未來、批評對環境的破壞、譴責歷史上的暴行、同情弱小動物的時候,他不自覺的回到他所批判的人文主義假設中,與他主張的生物決定論矛盾起來。
赫拉利說:「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已經毀滅了多少物種,我們可能會有動力去保護那些倖存的物種」,「現代工業化的農業,可能是歷史最大的犯罪」。可是,如果人類互相的傷害和對其他物種的毀滅,只是被基因推動的生物屬性,如何談得上好壞呢?
他憤慨於人類把雞終生關在小籠子里,在傳送帶上用機器殺死,讓豬生活在自己的糞便中,對牛羊任意宰割。
可是:如果從純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這種殘忍行徑無非出於人類複製基因的本能,與草原上捕殺斑馬的獅子一樣,純屬「自然」過程,有什麼好指責的呢?
《人類簡史》因為其簡而成功,也因為其簡而失敗。複雜的人類學和歷史問題,被過於簡約地概括,導致了些許不嚴謹的結論。赫拉利認為原始採集狩獵者生活在黃金年代。
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聊八卦,談戀愛,和平、悠閑、自在;他們營養均衡,不受傳染病侵擾,長壽而快樂。但是,很多人類學研究著作表明,原始人群的生活,絕非如赫拉利「想像」中一般浪漫而溫馨。
赫拉利認為,科學的「新發現」摧毀了人文主義的正當性,如果智人不負責任地追求私利,會讓人從神聖的位置上跌落,降格成了和其他物種一樣的動物;人正在以機械的方式存活,並且提出人類有可能以這樣的方式自我毀滅。
他試圖做點什麼來阻止這種看來已「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的演進,而他所能做的,也不過就是弱弱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人類究竟想要什麼?
當然,對於這種高深莫測的人生哲學問題,赫拉利的回答離真正的答案可能還很遙遠,然而他的努力是可貴的。
喜歡可以點贊和轉發哦
-END-
點擊展開全文
TAG:95後的生存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