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眼金睛」高山雷達兵:每日可捕捉空域內上千過境飛機

「火眼金睛」高山雷達兵:每日可捕捉空域內上千過境飛機

沿著海拔近2000米的鄂西將軍山蜿蜒而上,在這個常年霧雪天氣的高山之巔,駐守著一支雷達部隊,這裡的官兵每天要盯緊往來上千架過境飛機。

近日,南都記者前往被譽為「鄂西第一哨」的中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一站,解開這支連隊在高山上守護祖國防空的「戰鬥密碼」。

1回溯

高海拔過去吃水靠下山扛靠融雪

一路驅車盤山而上,歷經一個半小時,來到近2000米高的被雲霧環繞望不到邊的巴山之顛,一排排整潔的營房和圓球狀的迷彩色雷達防風罩映入眼帘。

對常年駐守在這的官兵來說,高海拔、濕氣重的環境,讓官兵久而久之容易患有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等慢性病。同時,霧天容易出現遮障,對雷達探測有一定影響。走在營區內可以發現一片片菜地,其中一種叫「獨活」的藥用植物,是官兵專門治風濕的中藥,平日可做煲湯,也可單獨用藥。

該雷達站第19任站長焦戰濤介紹,這裡一年有260天是霧天、4個多月的積雪期,半年大霧瀰漫不見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見地,是軍委總部確定的邊遠艱苦連隊。每到冬天大霧封山,最低溫度可達-20℃。

46年站史,也是一部「戰鬥史」。46年前,第一代官兵手挑肩扛,住著泥巴和著石塊臨時搭建起來的營房,每天輪流下山挑水,只為解決吃水用水問題。

據焦戰濤介紹,一開始官兵吃水只能靠融雪,特別是乾旱期和冰凍期,為了洗澡,只能把雪融化後再燒開。後來連里自力更生從山下鑿了一條水溝到山上,並建了一個蓄水池。「山體石頭多,官兵歷時3個月用鎬頭鑿出一條水道,也就是那時候,我們鋪設了供水管道,新擴容了蓄水池。」

「一天有雨三天霧,三天有霧三天潮。」是這裡官兵生活的真實寫照。每年11月下雪,由於積雪不化,地面容易形成10公分的冰凌,車輛根本沒法上下山,戰士只能從後山的「擁軍路」買菜後走上來,338步台階, 一米五寬的便道,可用於日常生活保障。

「下雪的時候整個台階完全看不到,路面上的雪和旁邊灌木叢平齊,一不小心容易掉到路邊的雪窩裡去。」紮根高山14年的四級軍士長金成說,這並不算什麼,冬天雪下到齊大腿,七八月份基本沒有水,夏天紫外線兩天就能把人曬脫一層皮,一年四季被子都是潮乎乎的。

一次,該站擔負重大雷達情報保障任務,一號班要24小時值班,一日三餐都得靠戰士們送上山,晚上天氣又冷又潮,雖然穿上了厚厚的棉大衣,生起了火爐,但大夥還是凍得直打哆嗦。油機班長盧運全對油機不放心,索性把床搬進了油機庫房,在裡面一住就是10多天,導致本來已患有風濕的右腿積了水,在鎮上的醫院躺了10天才有所好轉。從那以後,盧運全的右腿每天要貼兩片膏藥。

組建46年被譽為「鄂西第一哨」

隨著軍隊建設發展,組建46年的雷達站主戰裝備也歷經多次更新換代,先後裝備有5種型號雷達。

作為祖國防空的「眼睛」,高山上的雷達兵主要任務是保障作戰指揮引導、肩負民航引導反制、自然災害飛機保障等。

「汽車在地面上要按道路路線跑,飛機在天上要按照航路跑。」焦戰濤告訴南都記者,在戰時他們要對空域內的敵我飛機進行識別,在平時如果遇到飛機被劫持、機械通信故障、失火等情況,需要第一時間發現並反饋給上級處置,上級會聯繫相關單位進行引導和迫降。若只是飛機偏航,則需要及時引導。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支雷達兵猶如高山之巔的「火眼金睛」,他們扼守區內部分重要空中要道,每日處理空情量以千為單位計數。他們每天要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捕捉熒光屏上的每一個「目標」,為上級提供最準確、最及時的情報。

為什麼要在高山且地形複雜的地方設雷達站?焦戰濤介紹,整個雷達網探測範圍全國覆蓋,這個地勢是建立雷達陣地較有優勢的地方,遮蔽角比較小。

2觀察

防止雷達「趴窩」進行操作前需換鞋套

9月初,記者剛到站就趕上一場戰鬥演練。警報響起,只見雷達在雲霧間飛旋,操縱、報務、油機等各專業人員沖向戰位,迅速進入一等戰鬥值班狀態。方艙內屏顯穩定跟蹤,目標向雷達網某區域方向突圍,其超低空突防蓄意明顯。

突然,「敵機」釋放強電子干擾,信號源淹沒在雜波中。「目標將從XX點方向進入,請密切跟蹤監視。」「迅速判明干擾種類,採取反干擾措施。」一道道指令發出,「敵機」回波重現,被牢牢鎖定。

該站在旅防空責任區獨當一面,假如雷達「趴窩」,後果難以估量。一直以來,他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他們的「千里眼」。每一名官兵走到雷達方艙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戴鞋套或者換鞋。

「即使再乾淨的鞋,只要有在路面走過,鞋底上都附著的細微顆粒物,這是雷達方艙內,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精密電子器件的『隱形殺手』,不可不防。」 戰士李曉東說。

與平原不同高海拔地區多了雷達防護罩

南都記者發現,一般在平原地區雷達設備都直接裸露於戶外,直接進行360度原地旋轉,並沒有任何遮蓋,而該雷達站在雷達外圍則覆蓋了一層數十噸重的圓球狀的天然防護罩。這有何用意呢?

對此,中部戰區空軍某雷達旅旅長代明告訴南都記者,該雷達防護罩適用於高風、高寒地區,由於駐地處于山頂、風口位置,最高風力可達11-12級,風大的時候人都站不穩,同時,這裡冬季較為寒冷,對雷達探測性能容易造成消極影響。因此使用防護罩即可起到防護作用,也可以在特殊情況下起到偽裝作用。

在連隊住宿區通往雷達陣地,有一條捷徑,被成為「戰備通道」。這是由30級陣地台階組成,每一次戰鬥等級轉進,官兵都可以直接從宿舍直接跑到雷達方艙進行操作,直線距離30米,比過去從營區主樓繞著裝備通道跑過去省了70米距離。

為什麼要設置這樣一條戰備路?焦戰濤說,作為雷達兵,時間就是生命,一定要做到爭分奪秒,用最短時間內掌握空情上的目標。有了「戰備路」,可以節省官兵的戰備時間和轉進時間,直接從裝備陣地連通到宿舍樓,一分多鐘就可以達到等級轉進要求。

建成全旅首個實戰化訓練戰勤研究室

對於空軍雷達兵來說,平時就是戰時、開機就是戰鬥、值班就是打仗。電磁戰場雖不見硝煙瀰漫,但特殊情況卻隨時可能發生。連續27年,該站保持雷達情報合格率100%。2011年8月,該站定時開機擔負值班任務,正在執行戰備值班的操縱員突然發現責任區外,距離該站170公里處有一批異常空情。

「正常飛機會有二次雷達告知,我在哪,我多高,我是誰,但這批目標除了一次信號,沒有任何識別其他信息狀態進行檢驗。」焦戰濤說,最終經過雷達操縱員對原始目標進行回波,對這些目標的屬性、速度、高度、運動特點進行判斷,確定這批目標是實體目標。後經上級組織查證核實,才知道這批目標是空軍未知條件下實兵檢飛任務,當時不同單位交叉布置同時觀測相互檢驗,該雷達站屬於首點發現目標。

雷達站地處高山,周邊地形複雜,山勢比較陡,海拔比較高,空情保障任務過程中,雷達遮蔽角大,地物雜波干擾非常嚴重。

但「環境無法改變,戰場必須被征服」,為了提升連隊戰訓水平,焦戰濤帶領官兵自主設計建成了全旅首個實戰化訓練戰勤研究室。

近日,記者置身其中,只見沙盤內兵器、地貌、空域等戰情要素齊全,各類飛機模型整齊排列、飛機性能參數躍然眼前,10平方米左右的戰勤研究室,成為官兵開展實戰化訓練平台。

據焦戰濤介紹,縮小比例的飛機航模、形象逼真的沙盤陣地,可為判定空中目標機型架數提供豐富比對樣本,增強了處置各類空情能力。近年,他們致力研發關於顯示雷達探測威力的軟體,解決當前雷達發現掌握目標難的實際,只需輸入目標機型、發現暫消的方位、時間、距離和不同高度等信息,軟體就會通過平面圖或三維顯示,自動生成各高度層的探測威力,提高戰鬥效率。

這個戰勤研究室很好解決了地形複雜,遮蔽角的問題。雷達裝備看不看得好,有沒有遮擋;哪些地方看得到,哪些看不到;哪個位置有山,哪個位置沒山;即使看不到,有多遠看不到,有多大範圍看不到。

「大家可以通過自己動手製作沙盤來了解地形,在保障過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針對地形、目標特點,去了解對手。」焦戰濤說,如果不了解地形,目標飛過去,到底是目標還是雜波,就無法準確判斷。

同時,雷達兵還要了解飛機性能參數。不同飛機載彈和攻擊方式不一樣,如果不了解飛機性能,到底是巡航導彈、小信號飛機、地方無證駕駛「黑飛」,就無法把探測到的目標識別清楚。

3南都對話

中部戰區空軍某雷達旅旅長代明:巴東雷達站給我們設立標杆

南都:如何看待巴東雷達站自主設計戰勤研究室?

代明:我們所在雷達旅的雷達站都很分散,這裡並不是一線直接面對敵人的地方,但我們要保障好空情安全。在履行使命和任務中,我們的官兵眼睛裡要永遠有敵人、腦子裡要時刻有敵情,到了戰時要有生與死的壓力。在實戰化訓練中雷達站引入一些新元素,營造實戰環境,製造對手,引入對抗,貼近實戰,緊盯戰場。

連隊戰士自己製作沙盤,通過其中,可以感受到自身使命和任務,通過我站在哪裡、山有多高、為什麼要堅守陣地、保障什麼安全、達到什麼目的、提高什麼能力等等,都可以起到思想上的引導。

通過戰勤研究室,他們可以直觀了解到陣地、裝備、地形、保護目標。包括雷達布設得怎麼樣,通過顯示的空情探測範圍,自身探測能力如何,怎樣通過優化使之更強。

巴東雷達站給我們設立標杆,他們秉持「山高人為峰,天冷志更堅」,內心凝聚雷達兵的魂,有魂部隊才有戰鬥力,才能實現強軍夢。

南都:軍改以來你們所在旅發生了哪些變化?

代明:變化還是比較大的。軍改以來,我們的責任更重,職責更明確,保障更精準有力,但我們有信心管好這支部隊。同時,對基層連隊管理而言,安全壓力更大,探測點更多,付出的努力更多,因此要時刻盯准薄弱環節,提升整體水平。

過去該雷達站經歷過多次整編,就像一次次血液的更新。無論是裝備更新換代、結構優化、還是兵員管理層級「瘦身」,部隊整體作戰能力更容易發揮了。把臃腫的部分拿掉,保留戰鬥力那部分,對部隊戰鬥力保存和培養發展非常有利。機構撤銷,管理層次減少,人員戰鬥能力得到加強,整個戰鬥力水平相當於提高了一倍。

通過此輪軍改優化,更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管理能力,真正實現部隊管理正規化、法制化。大家更加安心服役,立足於本職,專業性也更強。

南都記者:潘珊菊 通訊員張鶴 王經緯 發自湖北 圖片攝影 高義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今天3萬新CR-V召回,眾中國品牌簽到法蘭克福車展
導演「好拼」,叫大夥去二刷:「來發現電影中的更多細節吧!」
大學書院制,要有其形更要有其神
4歲女童被燙傷病情危重家屬求助
少年阿昺,美網中國第一人,但要實現男單前100夢也非易事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