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被逼到敦刻爾克純粹是自作自受:坦克比德國先進卻被完虐
最近電影《敦刻爾克》在國內上映,先放下英軍「賣隊友」不談,咱們來談談1940年法國戰役雙方的坦克
首先是德國方面
一說到德國坦克,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各種甲堅炮厲的「動物園」,比如「虎」「豹」等等,但是在1940年,德國的坦克確實有點不夠看,就說一個,反坦克火力就是37mm炮……
I號/II號
法國戰役,包括之前的波蘭戰役中德軍裝甲部隊最多的坦克,這兩種坦克都是很早期的輕型坦克,按理說都不應該上戰場,而是作為訓練教具,但是德軍坦克數量不足,就統統拉上去了,I號和II號火力機動防護即便在當時的標準看也是比較差的,I號坦克只有兩挺7.92mm機槍,II號坦克則是一挺7.92mm機槍加上一挺20mm機關炮,這種火力也就對付一下步兵和裝甲車,難以對抗美英聯軍的坦克。
I號坦克
II號坦克
III號坦克
法國戰役中德軍主力車型之一,由於當時德國裝甲部隊的思想是坦克分工,III號坦克和IV號分別承擔反坦克和反步兵任務。III號坦克在法國戰役中承擔了德軍很大一部分反坦克任務,但是這個時候III號大部分裝備的是37mm炮(只有40輛F型坦克裝備了50mm火炮),原本的初衷是和德國步兵用的37mm反坦克炮通用炮彈,但是37mm炮在面對法國B1bis和英國瑪蒂爾達坦克根本無能為力。不過由於英法聯軍戰術糟糕表現不明顯,真正吃大虧要到蘇德戰場碰上T-34和KV坦克。
另外III號坦克底盤改來的III號突擊炮表現出色(短管75mm炮版本),深受步兵歡迎。
37mm炮的III號坦克
早期的短管75mm炮的III號突擊炮
IV號坦克
德國坦克的中流砥柱,未來的「德意志軍馬」德軍唯一一款整個戰爭期間都在生產並且打滿全場的坦克。在法國戰役的時候還是一款步兵支援坦克,只裝備的短管的75mm炮,和III號突擊炮一個炮,只能對付步兵和工事,但是有賴於底盤性能不錯,後來經過多次升級,成為德軍主力坦克。
短75炮的IV號坦克
35t/38t坦克
35t和38t坦克實際上是德國繳獲/生產的捷克斯洛伐克的LT-35和LT-38坦克,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研發的。
捷克斯洛伐克是歐洲的軍工強國,被稱為「歐洲兵工廠」,軍事實力也較為雄厚。是歐洲少數幾個擁有較為完善的坦克部隊和空軍的國家之一。
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在《慕尼黑協定》出賣給德國之後,其軍工能力和武器裝備被德國所用,極大的增強了德國的軍事實力。LT-35和LT-38都是當時相當優秀的坦克,有著良好的性能與口碑,在波蘭戰役與法國戰役中有著出色的表現,甚至比德國自己的坦克還受歡迎,不知道英法作何感想。
35t
38t
再說英法這邊
由於英法坦克型號較多,這裡就挑一些主力型號來說,總體而言英法(尤其是法國)坦克的性能是在德國之上的,防護更好,火力也更強,但是由於戰術和一些設計上的問題,導致性能優勢根本沒發揮出來。
法國哈奇開斯H35/H39坦克
法國哈奇開斯H系列1935/1939型,是法國在二戰前研發的輕型坦克。在1934年,法國軍隊想研發出一款輕型坦克與S-35共同作戰。而早在1933年,法國步兵部隊就訂購了一款坦克,這款坦克的原型車在1934年完成(由雷諾公司製造)。但是這款坦克最終因為步兵部隊更加青睞R35坦克因而被拒絕。但是,之後它被騎兵接受,並被命名為1935年輕型坦克H型,也就是H35。在二戰爆發前,步兵也採購了一些這種坦克。H35重達11.4噸,由一台6缸汽油機驅動。最大速度28km/h。
哈奇開斯H39是H35的改進型。其駕駛員坐在底盤的前方偏右的位置。相比H35,後引擎蓋幾乎是水平的。同德國II號型同級的輕型坦克,但H39坦克的裝甲防護比德國2型坦克要好,37毫米炮的威力也大一些。
H35
德國人繳獲的H39,被命名為38H735(f)繼續使用
雷諾R-35/R-40
和上面的H35一樣都是步兵輕型坦克,1934年,法軍組建第1個輕型機械化師時,要求用一種新的輕型坦克取代當時部隊大量使用的「雷諾」FT-17坦克。同年,雷諾公司設計的「雷諾」ZM(R35)坦克被選中,並很快投產。1936年首批R-35輕型坦克交付部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它是法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雷諾R-35坦克戰鬥全重10噸,正面裝甲40毫米,裝備一門37毫米短身管火炮和一挺機槍,公路最高時速20公里。R-35坦克裝甲防護較好,火力就差一些,穿甲能力不如德國II號坦克的20毫米機關炮,而且動力不足,速度較慢,但對付德國I號、II號坦克綽綽有餘。該坦克的一種改進型是AMX-40(R40)。
R-35
R-40
索瑪S-35
最可惜的一型戰車,性能非常出色,可能是T-34出現之前全世界最好的中型坦克,有著「1930年代最佳的中型戰車」的美譽,不管是機動性,火力(47mm炮)還是防護(良好的47mm傾斜裝甲和鑄造炮塔)都超過同期的德國坦克,然而和上面的坦克一樣,沒有發揮出來。
FCM-36
法國輕型坦克,是H35和R35的競爭者,該坦克採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焊接技術,一改往日全是鉚釘的坦克風格,傾斜的裝甲布局和採用柴油發動機也給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性能也不錯,但是由於價格昂貴,單價為45萬法郎,遠超過它的競爭對手霍奇開斯H35坦克、雷諾的R35坦克,而且後兩者已經開始生產,結構和維護也簡單的多,所以FCM36隻生產了100輛就草草收場了,有一部分被德軍繳獲並被改裝為坦克殲擊車,也就是黃鼠狼I型。
夏爾B1bis
B1重型坦克是一戰後法國研製的第一種坦克,1931年開始裝備法軍。B1體現了當時法國對坦克支援步兵作戰的火力和防護要求。B1坦克在生產35輛後,決定增大其裝甲厚度和增大發動機功率,改進為B1-bis型坦克。至法國投降前,B1-bis型共生產365輛,其中66輛裝備給第1、2、3、4裝甲師
B1重型坦克擁有47毫米及75毫米火炮各一門,正面裝甲60毫米,戰鬥重量30噸,而且設計新穎,主炮塔關閉之後仍有相當良好的視野,車底亦設置緊急逃生門,此外傳動系統也有裝甲保護。可說是二戰初期除蘇聯KV重型坦克以外,火力及防護力最強的坦克。德軍初次遇到夏爾B1坦克,只能用「震撼」一詞來形容士兵的感受,因為德軍制式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這種坦克的裝甲,唯一的機會是瞄準側面的一個小通風罩,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夏爾B1坦克的機械性能不太穩定,經常拋錨,而且需要4名乘員高度協作才能充分發揮戰鬥力,法軍當時非常缺乏這樣訓練有素的坦克手。
法國坦克手皮埃爾·比洛特中尉,這位仁兄可以說是二戰初期法國的坦克王牌,在一次遭遇戰中竟然駕駛一輛夏爾B1重型坦克,直接殺進德國人的坦克群,幹掉13輛德國的III號、IV號坦克。法國投降被俘後又從集中營逃了出來投奔戴高樂,戰後官至法國國防部長。
法國王牌坦克手皮埃爾·比洛特和他的夏爾B1bis重型坦克
英國遠征軍派了一些坦克來,不過很多性能並不怎麼好,真正好的只有瑪蒂爾達I/II兩個型號
瑪蒂爾達I步兵坦克
由於設計思想的限制,其主要武器僅為1挺7.7毫米機槍,火力太弱。後來雖然換裝了12.7毫米機槍,但由於原來的炮塔太小,乘員操縱射擊還挺費勁。動力裝置為福特8缸汽油機,最大功率僅為70馬力(51.5千瓦),最大速度僅為12.8千米/小時,比牛車快不了多少。行動裝置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主動輪在後。唯一值得自豪的是,它的裝甲厚度較大,車體正面裝甲厚度達60毫米,炮塔的四周均為65毫米厚的鋼裝甲,這對於二戰前的輕型坦克來說是相當出眾的了。「瑪蒂爾達」1型坦克共生產139輛,1938~1940年間裝備駐法國的英軍。在法西斯軍隊閃擊法國時,「瑪蒂爾達」1型坦克的缺點暴露無遺,損失慘重。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德軍的反坦克炮輕易不能擊穿它的正面裝甲,一部分「瑪蒂爾達」1型坦克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本土,改當教練車用。
瑪蒂爾達II
由於「瑪蒂爾達」1型步兵坦克存在著固有的缺陷,所以,在1型步兵坦克研製之初,軍方就考慮研製加強火力和進一步增強裝甲防護的新的步兵坦克,其代號為A12,定型以後,就是「瑪蒂爾達」2型步兵坦克,還有人稱它為高級「瑪蒂爾達」(MatildaSenior)坦克,而「瑪蒂爾達」1型坦克則被稱為初級「瑪蒂爾達」坦克(Matildajunior)。
雖然比瑪蒂爾達I火力增強了,但是用的是二台倫敦巴士發動機,擠佔了大量車內空間導致車體內部狹小,速度慢到死,開的比步兵走的都慢,而且裝備二磅炮還是只能發射實心的穿甲彈,理論上只能砸死德國步兵,當然還能用炮塔並列機槍打打。
瑪蒂爾達II坦克
兩種坦克除了防護力很好,其他都比較糟糕,德軍一般召喚斯圖卡或者用88炮對付,甚至還有用步兵的,尤其是瑪蒂爾達II,幾乎無法獨立對付步兵。
不過整體來看,英法坦克性能還是有優勢的,但是為何最後被逼到敦刻爾克大撤退,原因有以下幾點
整體的戰略錯誤,沒想到德軍繞過馬其頓防線從色當進攻
坦克運用戰術錯誤,德軍是把坦克集中使用作為突破的拳頭,而英法聯軍還是老一套的分配給步兵和騎兵支援作戰。
雷諾R35,39,霍奇基斯H35,39都是兩個成員,一個駕駛員,一個車長,炮塔全是單人炮塔,法軍士兵稱之為「單人管弦樂隊」,車長負責填裝,瞄準,開火還要負責指揮,德軍普遍反映法軍坦克在戰鬥中反應很慢,指揮糟糕,原因就在這裡。
坑爹的單人炮塔
沒有普遍裝備電台,德軍給所有坦克安裝無線電接收機,給班長坦克安裝無線電收發機,而英法聯軍除了一些試驗部隊外,都沒有安裝無線電,指揮靠旗語。這個和上面單人炮塔有一定關係,車體太小裝不下,車長也忙不過來。
故步自封,不重視軍事技術的變革的後果,英法在法國戰役中做了極好的反例,上面提到的坦克,幾乎全軍覆沒,有些還被德軍繳獲再利用。
本文為科普中國網軍事頻道原創,作者大炮兵主義。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點擊展開全文
※韓國K9自行榴彈炮:號稱世界第一巨炮 在一項技術上領先中國
※反潛能力大幅提升:中國海軍治癒曾經最大的「致命短板」
※世界第三大裝甲力量!擁有近6500輛裝甲車輛的印度戰力如何?
※VN-17步戰車「出世」:預示中國向30噸級重型步戰車邁進
※中國坦克中的「百變金剛」:第一款自產坦克 59式中型坦克
TAG:武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