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劉邦曹操李世民均不可匹及,原因竟是
秦始皇是無可爭議的「千古一帝」。
他第一次統一了當時所能知道的世界領土,他第一次建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央帝國,他第一次確立了沿用兩千年的官僚統治體系···
所以,當群臣在議論尊號時,文治武功超過三皇五帝的嬴政,敢於給自己加上一個前所未有的「皇帝」頭銜。
他有這個資本!
秦始皇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
現在的史學家越來越強調一些客觀因素的作用。比如商鞅變法的作用,比如關中地區農業的發達,比如歷代皇帝特別是他的祖父秦昭襄王打下的基礎等等。
當然,上述因素確實存在。
但我們不要忘了智伯、夫差、齊湣王以及曹操、項羽等人的教訓,他們當年也都是佔據著巨大的優勢地位,然而最終卻都功虧一簣了。
歸根到底,客觀因素雖然重要,但人的作用才是最根本的。
這些人為什麼失敗?原因很簡單,成功後志驕意滿,理智被情感所蒙蔽。如此焉能不敗!
秦始皇則不然。
統一天下前,他時刻緊繃著自己,控制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因一時的成功便忘乎所以。從下面一件事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嬴政即位時虛歲13歲,太年幼,按照規定要由太后輔政。這個太后便是昔日被呂不韋送出的趙姬。趙姬當政後,與呂不韋舊情復燃,兩人情情愛愛纏纏綿綿。
但呂不韋的志向在政治上,不願與趙太后一直這樣持續下去,所以把「大陰人」嫪毐假裝成宦官送給了趙太后,陪她尋歡作樂。
沒成想,太后喜歡上了這個情婦。這就成了問題。
什麼問題呢?太后不僅讓嫪毐盡享榮華富貴,還讓他積極參政,結果是嫪毐成了實際上的領導人,史書上講「事無大小皆決於毐」。
這樣一來,就勢必會造成嫪毐與小皇帝之間的衝突,因為權力總是獨裁的。隨著嬴政親征日期的來臨,這個衝突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怎麼解決?嫪毐決定拚死一搏。
嬴政九年,秦始皇到雍城行加冠禮,一旦完成這項禮儀,太后就要正式把權力還給嬴政了。嫪毐便趁著嬴政外出到雍城而咸陽空虛之時,聯合自己的黨羽發動叛亂,意圖率軍攻打雍城。
令他萬萬沒料到的事,嬴政對此早有準備。結果他的計劃剛剛展開,嬴政就派大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雙反在咸陽大戰,嫪毐的軍隊迅速潰散,他本人也倉皇逃走了。
一場叛亂就這樣灰飛煙滅。
嫪毐之亂的根源在太后,她竟然和嫪毐生下兩個孩子,甚至有傳言說他們曾密謀廢掉嬴政而立自己的孩子為帝。
終於掌控權力、揚眉吐氣的嬴政當然要對政敵進行徹底的打擊。他下令處死這兩個孩子,並把太后放逐到雍城囚禁以來——因為他不願再見到自己的母親。
作為一個正常人,這樣做合情合理。
然而此時,一個叫茅焦的齊國人卻跳了出來,對嬴政說:
「秦國正要統一天下,但您卻流放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恐怕諸侯得知後,會因此更加背離秦國。」
如果換成一個普通人,剛剛取得了一個巨大的成功後,卻突然有人跳出來唱反調: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試問,你會怎麼做?脾氣暴躁的可能直接讓他滾回火星上去,性子柔和的可能會客氣地點點頭但心裡卻呵呵呵。
但嬴政怎麼做的呢?他不僅認真地聽了茅焦的話,而且還親自去執行了——自己跑到雍城將太后接回到咸陽,讓她再次住到甘泉宮裡。
嬴政真的願意這麼做嗎?當然不是。
你想想,自己的母親跟別的男人整日秀恩愛,還生下了兩個孩子;非但如此,還把秦國的大權交給他,讓他恣意妄為。這樣的母親,擱誰誰受得了?何況嬴政這樣一個權力欲極強的人。
然而嬴政還是採納了茅焦的意見,因為他認為對方說的有道理。無論如何,太后都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流放她自然會讓自己擔上不孝的罵名,從而違背當時的主流價值觀——這不利於統一天下。
於是,嬴政理智戰勝了情感,恭恭敬敬的把母親迎了回來。不僅要做,而且要做到最好。
更重要的是,他才剛剛二十二歲,正是血氣方剛、意氣用事的年齡。由此,你就知道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年輕人!
所以,秦始皇為什麼取得那麼大的成功?
因為他一直把目標放在首位,做事從來不會讓情感蒙蔽自己的理智。這樣的人,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都會取得人生的輝煌。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歷史上漢武帝劉徹因為何事要處死自己的女婿?
※魏文帝曹丕:史上媽和老婆先救誰的始作俑者
※劉邦留下一個什麼問題直到漢武帝劉徹才解決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