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章100萬推薦量,比的不是套路而是信念

文章100萬推薦量,比的不是套路而是信念

GIF/733K

(1)

今日頭條的百萬推薦

昨天好幾個朋友發微信截圖給我,說在今日頭條看到我的文章推薦,一方面感嘆頭條的演算法越來越精準,另一方面我登錄後台查看文章情況,沒想到獲得了百萬的推薦量級。

作為一個業餘二線寫手而言,如此高的推薦量級已經足夠讓人驚喜了,曾經很多人問我如何去做新媒體和寫文章,人總是好為人師,於是侃侃而談一番,但那些表面的技能其實並不為核心。

六年前,我在大學時作做新浪微博的校園大使,強調新浪兩字,是因為當時騰訊微博在校園內砸下了一大筆推廣費用,不像如今提起微博,大家都知道是哪個產品。後來我負責湖北地區微博校園,寫了一些所謂的攻略,其實無非是發文帶話題,擅用@,九宮格,貼合目標人群等。

四年前,我開始做微信公眾號,當時比現在有趣的多,沒有菜單欄功能,而用關鍵詞自動回復可以玩出一個菜單欄多功能的感覺,當然這裡需要一定的邏輯能力。

今年五月我加入智聯招聘,招了個新媒體運營,負責智聯校園公眾號,由於該號建立較早而疏於運營,因此運營人員對公眾號的關注後回復看的很懵,不知為何如此引導回復繞來繞去,其實是由於當時沒有直接可用的菜單欄功能。

兩年前,我參加插座學院舉辦的新媒體人的2016,那是李叫獸還不是百度副總裁,比起羅胖的壓軸,深夜發媸徐老師和胡辛束的一番互嘲讓人聽的更為過癮。聽完這些業內人士的分享,讓我知道萬物背後必有道理,但表面的技巧並不為最重要的。

大多技巧秘訣,其實人人都可學會,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大師。

所謂的乾貨,最後其實都是分享者的汗水。

(2)

技巧並沒那麼重要

我今年做了三期「創+30天」成長營,會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那就是開通微信公號公眾號,寫一篇文章。

有些同學私下跟我說,其也要堅持每天一篇文,我建議那幾個有想法的同學,可以一起寫個公眾號,他們說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可如今看下,大家一起寫的號「創plus俱樂部」已經連更幾個月了,而那些個人號基本上一兩周就斷了更新。

技巧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其實源於背後的信念出了問題。

一個用戶私信我,問到我的信念是什麼?如何堅守信念的。我覺得這個問到了點子上,那些所謂的寫作手法餓,運營手法,創業經驗,我厚顏無恥的談過一些,可心知肚明,我連二三流都排不上。

拿寫文章這件事而言,很多人無法堅持的原因為:無人關注,寫了沒人看,獲取不到收益。我也是如此,寫了六百篇文章了,低的時候幾百閱讀,高的時候也不過三四千,而微信廣告的收益一天不過十幾塊,二十塊錢左右。

而我願意寫的原因,則是因為寫作可以很好的助力我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還能讓我的生活留下點痕迹。

(3)

我的信念

當然堅持做一件事,或者說努力奮鬥,背後還是需要源動力的。

以前,我的源動力是想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不弱。

中學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在運動會跑1500米,近兩個月每天晚上去跑步練習。

後來創業的時候,遇到冷嘲熱諷,我越發想證明自己可以做到。

進入職場後,我則尤其想通過給公司的貢獻來證明自己。

從而讓那些閑著沒事,喜歡譏諷他人的人閉嘴,我也喜歡上這種打臉的感覺。

如今,我的源動力是想要告訴父母,我很好。

網易雲音樂有句評論最觸動我,大意是,小時候總是騙父母說自己沒錢,說自己很慘;長大後卻騙父母說自己有錢,說自己很好。

今天早上我坐飛機到成都,由於南航會員之類的,被告知免費升艙,這兩年我飛來飛去幾十趟,而想到父母如今出遠門的時候,連高鐵票都還捨不得買,他們並不是沒有錢,但對自己總是如此的苛刻。

這足以促使我在疲憊的時候,能夠繼續在爭取向上走一步。

以上就是我不同時間段,堅持前行的動力來源,而這些信念,在我看來比任何技巧都要重要的多。

孫凌,職業生涯規劃師,資深校園市場專家,前超級課程表副總裁、美團點評校園創新業務負責人,以創業者心態去生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者孫凌 的精彩文章:

一晃2017還剩四個月了,彷彿才剛到呀
問我要不要創業的,請放棄創業吧

TAG:創業者孫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