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葡萄牙帝国的海上花列传(1)| 左图右史

葡萄牙帝国的海上花列传(1)| 左图右史



?

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贝伦区巴西利亚大马路(Avenida da Brasília)的发现者纪念碑,座落于圣哲罗姆修道院正前方,邻近4月25日大桥,这个位置是葡萄牙人在航海时代出海的地方。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摄影/Nol Aders




撰文|刘钝(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员)


编辑|李晓明


 


 

 


航海王子恩里克


 


提起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要说到世界上第一个海洋强国葡萄牙,说到葡萄牙帝国的崛起又绕不开大名鼎鼎的航海王子恩里克

Infante Dom Henrique

,

Henry the Navigator

, 1394-1460)

。“恩里克”是葡语的译法,对应于英、法等国的“亨利”,因此许多书上也称“亨利王子”。

 


当年的葡萄牙为什么要向海洋发展,看一眼大西洋东北岸与地中海周边的地图就明白了。这个地处欧洲大陆西南端的蕞尔小国,土地贫瘠,境内多山地丘陵,东、北两面有强邻——西班牙王国的前身卡斯蒂利亚王国,只好向西南面的海洋和非洲大陆西北沿岸寻找发展空间。15世纪初,葡萄牙全国人口不过百万,国王穷得连自己的金币都造不出来。


 


?

西南欧与葡萄牙地图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红色标示为本文作者所加)


 

恩里克王子是葡王若望一世

Jo?o

I

, 1357-1433)

的第三子。1415年,年轻的王子随父出征北非,8月21日那天从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手中夺取了重要港口休达

Ceuta

,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非洲一边,今为西班牙自治市)

。休达是整个地中海沿岸最坚固、最富裕、最具战略意义的要塞,也是穆斯林世界与东方和印度香料贸易的西端,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埃塞俄比亚、埃及、叙利亚、波斯以及欧洲南部的商旅云集于此。此役使葡萄牙完全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并开启了与地中海贸易的通道。恩里克王子此役表现英勇,还负了轻伤。下图是葡萄牙画家克拉索

(Jorge Cola?o

,1868-1942)

设计制作的蓝瓷砖画,位于葡萄牙第二大城波尔图的圣本笃火车站内。


 


?

瓷砖镶嵌画《恩里克王子率军攻克休达》(1903),现在波尔图圣本笃火车站内




在休达,葡萄牙人第一次见识了非洲与东方的财富。贫穷的小贵族和农民们组成的葡萄牙军队洗劫了这座富裕的北非城市,他们又用盐水冲刷清真寺,力图抹去一切穆斯林的痕迹

(38年后穆罕默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则还以颜色,真是一报还一报,“圣战”这个词本是基督骑士们的发明)

。占领休达后第三天,在由清真寺改造成的“非洲圣母教堂”里,若望一世册封他的三个参战儿子为骑士。不过恩里克王子对宫廷权力和陆上事务都没什么兴趣,而是热衷于开辟航海事业,这在当时是极为艰苦且有很大风险的。


 


从休达回国后,恩里克王子就开始准备对大西洋岛屿和非洲西北海岸的探险。他首先在萨格里什

(今圣文森特角)

创建了一所航海学校,从意大利等地网罗有关人才,雇用犹太学者与阿拉伯航海家,负责教授航海、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又在附近的拉各斯修建海港与船坞,亲自参与海船的建造与改进。他把继承到手的圣殿骑士团的财产拿出来支持航海事业,自己却在萨格里什过着苦行僧般的简朴生活。在他的谋划下,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虽然恩里克一生中只有四次不算太远的航行到过北非,但他开创的事业使其无愧于“航海王子”的美称。


 


恩里克王子不喜奢华,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肖像,所幸画家贡萨尔维斯

Nuno Gon?alves

绘制了一幅被称作圣文森特群像的画屏

St. Vincent Panels

,其中留下诸多王室成员与葡萄牙权贵的形象。专家们认为左数第三屏红衣人身边的男子就是恩里克王子,红衣人应该是他的哥哥、1433年继承王位的杜阿尔多

King Duarte of Portugal

,1391-1438)

。现在陈放在葡萄牙海事博物馆内的恩里克雕像,就是参照画屏中的形象制作的。


 


?

贡萨尔维斯《圣文森特群像》(c.1455),现藏里斯本葡萄牙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




?

《圣文森特群像》中的恩里克王子


?

里斯本海事博物馆内的恩里克像




1960年是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当时的萨拉查政府在里斯本特茹河口建立了一座高达50英尺的“大发现纪念碑”

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

。其外形犹如一艘卡拉维尔帆船,恩里克王子屹立船首,右手托着一艘小帆船模型,左手拿着一张海图。纪念碑两侧共刻有32尊雕像,都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与葡萄牙王国有关的人物。纪念碑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碑前的地上刻有一幅世界地图,象征当年天主教君主企图征服世界的野心。下图是大发现纪念碑远眺,以及1960年揭幕现场的盛况,来自14个国家的32艘舰船在附近河面游弋,一同鸣笛向恩里克王子致敬。


 


?

大发现纪念碑(左)及其揭幕典礼现场鸟瞰(右)


图片来源:维基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英雄谱(西侧)


 


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早在1939年就被提出来,建筑师特尔莫

Cottinelli Telmo

、雕塑家阿尔梅达

Leopoldo de Almeida

作了许多准备工作,后因种种原因搁浅。直到1958年2月3日,萨拉查政府才通过决议正式启动建造计划。从1958年11月到1960年1月,在首席建筑师蒙泰罗

António Pardal Monteiro

领导下,工程师、雕塑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终于完成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杰作。


 


?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西侧群像    图片来源:维基




上图是纪念碑西侧的雕刻群像。屹立船头的就是恩里克王子,他是葡王若望一世之子、葡萄牙亲王、维塞乌公爵

Duke of V

iseu

、地理大发现的主要推动者。以下从右到左依次是:


 


费尔南德王子

Ferdinand the Holy Prince

, 1402-1443)

,他是恩里克王子幼弟,1437年随兄远征摩洛哥。孰料葡军在丹吉尔

Tangier

,休达以西约40公里)

一役惨败,葡方在签下交还休达的协议并留下费尔南德作人质的条件下才得以安全退军。至于休达要塞,如同到嘴的肥肉,葡萄牙人怎肯轻易吐出来?

(直到1668年1月1日,西、葡两国国王在里斯本签约,休达才被割让给西班牙。)

于是向对方提议改用赎金顶换,价码却谈不拢,费尔南德也就一直被拘着,虽不像一般囚徒那样过堂挨打,心境却无比凄楚,只能靠祷告上帝度日,最终瘐死他乡,总算被教皇封了个圣人。据说原先恩里克自告奋勇要当这个人质,只是部将不允。无论如何,他和葡萄牙王室是有愧于费尔南德小王子的。


 


若望·贡萨尔维斯·扎尔科

Jo?o Gon?alves Zarco

, c.1390-1471)

,葡萄牙贵族,马德拉群岛

Madeira Islands

的殖民者。马德拉群岛在靠近欧洲大陆西端的大西洋上,离葡萄牙本土不算太远,可以说是帝国向海洋进军的头一站。


 


?

费尔南德王子拄剑跪在恩里克身后




?

殖民先锋扎尔科




下面手持罗盘的人是吉尔·埃亚内斯

Gil Eanes

, c. 1440)

,他是最早参与恩里克王子事业的航海家,1433年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加那利群岛,1434年成功穿越被称为“魔鬼之海”的博哈多尔角

Cape Bojador

,翌年南下将航线延伸至北回归线以南。


 


在他后面露出半个脸的是佩罗·德阿伦克尔

Pêro de Alenquer

,1488年参与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远航,后随达伽马船队出征印度并担任旗舰领航员。


 


再后面一位与科学史大有关系,佩德罗·努内斯

Pedro Nunes

, 1502-1578)

是科英布拉

Coimbra

大学数学教授,多种航海理论与技艺书籍的作。他发明的星晷游标为第谷·布拉赫所采用,极大提高了天文观测的精度。不过他最重要的发明是1537年提出的“等角线”

loxodrome 

or

rhumbline

航行法,其法与麦卡托投影地图相适配,按照与地理纬度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航行,哥伦布就是依照此法去寻找印度的。雕塑中的努内斯左手捧着一个球状物,有人说是浑仪;笔者认为是地球仪,球面上可以清晰看到一条等角航线,他右手拿的也不是普通圆规,而是专门量度地球仪的球规。


 


?

右起:埃亚内斯,德阿伦克尔,努内斯  


努内斯像(上)及其航海学著作(下)




再下面那位手持十字旗的是佩罗·埃斯科巴

Pêro Escobar

),

他活跃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1471-1472年间发现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安诺本、普林西比等岛,在加纳南部海岸的探险导致葡萄牙人建成以艾尔米那

Elmina

为中心的黄金贸易中心。他也参加过卡奥、达伽马与卡布拉尔等几位著名船长的远征。


 


埃斯科巴身边是翟依达·克列斯克斯

Jehudà Cresques

, c. 1360-1410)

,他出生于马略卡岛

(当时属西班牙前身之一的阿拉贡王国)

一个犹太家庭,后来被迫改宗皈依天主教。他父亲是出名的制图学家,相传著名的加泰罗尼亚航海图

Catalan Atlas

,1375)

就出自克列斯克斯父子之手。阿拉贡王国对犹太人的迫害,驱使许多有知识的犹太人移居葡萄牙,其中就包括曾担任恩里克王子科学顾问的梅斯特雷·雅科梅

Mestre Jacome

,又被称作马略卡的雅科梅

Jácome de Maiorca

;至于雅科梅与克列斯克斯是否为同一人,学界目前似无定论。


 


顺便提一下,犹太商人是西方世界唯一能够同时与摩尔人、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自由沟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股权制集资法体现了投资者共同分享利益与承担风险的资本主义原则。恩里克王子或许从中受到启发,首先投资教育和船队,鼓励众多冒险家与贵族以不同的形式参股,利用非洲的黄金、象牙和奴隶获利,从而滚动式地推进航海探险事业持续发展。


 


再下面一位是佩罗·达·科维良

Pêro da Covilh?

, c. 1460-1526)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会讲多种语言的旅行家,足迹遍及地中海、红海、波斯湾、东非沿岸和印度,扮演着葡萄牙王国间谍的作用,堪称15、16世纪之交的“东方劳伦斯”。


 


?

右起:埃斯科巴,克列斯克斯,科维良


?

克列斯克斯雕像


 


下面三位都是文艺范儿,第一位是戈麦斯·德祖拉拉

Gomes Eanes de Zurara

, c. 1410-1474)

,葡萄牙宫廷编年史家,著有《发现与征服几内亚编年史》

Chronicle of the Discovery and Conquest of Guinea

等。


 


第二位是宫廷画家努诺·贡萨尔维斯,也就是上面那幅《圣文森特群像》的作者。他与大航海有什么关系不太清楚,相信活跃于1450至1490年之间,是葡王的御用画师。


 


第三位是路易斯·德卡莫斯

Luís de Cam?es

, c. 1524-1580)

,旧译“贾梅士”,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其《路济塔尼亚人之歌》

Os Lusíadas

被称作“葡国魂”。他模仿荷马与维吉尔的史诗风格,以达伽马为主人公歌颂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相传诗人在澳门的一个山洞里完成了部分诗章,澳门今存贾梅士石洞和贾梅士博物馆。


 


德祖拉拉


贡萨尔维斯


德卡莫斯(贾梅士)




澳门贾梅士石洞


里斯本哲罗尼莫斯修道院内的德卡莫斯墓




葡萄牙殖民者和后来的海上列强,给自己向外扩张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那就是为上帝传播福音。随着地理大发现浪潮的高涨,许多传教士远涉重洋前往异国他乡。纪念碑东侧的下面两位是天主教传教士:双手高擎十字架的是方济各会修士恩里克·苏亚雷斯

Henrique Soares

, c. 1465-1532)

,在他身后左手上举作祈祷状的是道明会修士贡萨洛·德·卡瓦略

(

Gon?alo de Carvalho

)



 


方济各会和道明会都是梵蒂冈教廷批准的最早托钵修会,前者由意大利人方济各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

于1209年发起,后者由西班牙人多明我

Dominic of Caleruega

,1170-1221)

于1216年肇端。两个修会在葡萄牙上层和民间拥有大量狂热信徒。方济各会鼓励人类亲近自然,道明会相信远方有灵,这些都为在风浪中搏命的水手带来精神力量。下图分别由西班牙画家里贝拉

Jusepe de Ribera

,1591-1652)

和科埃略

Claudio Coello

,1642-1693)

所绘。


 


?

里贝拉《圣方济各》(1642),现藏ElEscorial 




?

科埃略《圣多明我》(1685),现藏Prado




下面一位拄着行杖的人是费尔南·门德斯·平托

(

Fern?o Mendes Pinto

, c. 1509-1583)

,他是葡萄牙探险家,曾在埃塞俄比亚和远东游历,但其游记多具夸张成分。


 


最后两位是王室成员:第一位是菲利帕王后

Filipa de Lencastre

, 1360-1415)

,恩里克王子的生母,原为英国兰开斯特公爵之女,英王亨利四世的姐姐;第二位是佩德罗王子

Infante Pedro

, 1392-1449)

,恩里克王子的二哥,被封为科英布拉公爵,曾代表葡王多次出使欧洲各国,1425年从威尼斯带回意大利人绘制的最新海图。


 


?

右起:苏亚雷斯,卡瓦略,平托,菲利帕王后,佩德罗王子 




?

佩德罗王子




菲利帕王后与若望一世

(1385-1433年在位)

的婚姻是葡萄牙与英国兰开斯特家族结盟的结果,这一同盟的敌人是法兰克—卡斯蒂利亚轴心。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英-葡对法-西,这也是14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主要政治格局。这对夫妻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大儿子杜阿尔多后来继承了王位

(1433-1438年在位)

,二儿子佩德罗王子,三儿子恩里克王子,四儿子若望王子

Infante John

,1400-1442)

,小儿子费尔南德王子,他们当中的四个人都在前面出现过;恩里克与若望之间,还有一个女儿伊莎贝拉

Isabella of Portugal

,1397-1471)

,后来成为勃艮第女公爵。下面的彩绘出自15世纪法国书籍插图画家让·瓦夫林

Master of Jean Wavrin

,描绘1387年2月14日这一政治婚礼在波尔图大教堂举行的情景。


 




?

让·瓦夫林《若望一世与菲利帕女王的婚礼》(15世纪)    图片来源:维基




继承杜阿尔多王位的是阿丰索五世

Afonso V

,1432-1481,1438-1481年在位)

,再传为若望二世

Jo?o

I

, 1455-1495,1481-1495年在位),

以下依次为曼纽尔一世

Manuel I

,1469-1521,1495-1521年在位)

,若望三世

Jo?o III

,1502-1557, 1521-1557年在位)

。他们都是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国王,本文会提到其中的多数人。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英雄谱(东侧)


 


?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东侧群像    图片来源:维基




上图是纪念碑东侧的雕刻群像,自恩里克王子以下同样排列着16位人物。恩里克身后的是阿丰索五世,在他治下葡萄牙开始向南部的阿尔加维

Algarve

及北非扩张,他也全力支持叔叔的航海事业。


 


以下是三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位是瓦斯科·达伽马

Vasco da Gama

, c. 1460-1524)

,他于1497年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后继续航行,第二年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后又两度远航印度,被葡王封为伯爵,1524年9月被任命为第六任印度总督,但三个月后就在殖民领地科钦

Cochin

去世。


 


达伽马后面的是阿丰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

Afonso Gon?alves Baldaia

,他是15世纪葡萄牙的航海先驱,生卒年不详,1431年登上亚速尔群岛并建立殖民地,1435-1436年间完成西撒哈拉海岸的探险。


 


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

Pedro álvares Cabral

, c. 1467-1520)

,他于1500年4月22日率领船队抵达巴西东海岸的赛古鲁港

(现称卡布拉尔)

,被认为是最早到达巴西的欧洲人,也因此为葡萄牙争得一大片位于美洲的广袤土地。


 


?

阿丰索五世




?

左起:达伽马,巴尔达亚,卡布拉尔




卡布拉尔后面的人是费尔南·德·麦哲伦

Fern?o de Magalh?es

, c. 1480-1521)

。西班牙人看到他的形象在此肯定感到不悦,因为尽管麦哲伦出生在波尔图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并加入葡萄牙远征队到过东非、印度等地,他最辉煌的成就——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却是由西班牙王室资助的。麦哲伦于1519-1521年间率领船队西行,沿美洲东海岸南行,绕过其南端之海角

(今称合恩角或麦哲伦海峡)

驶入太平洋,历尽艰险来到菲律宾群岛一带。1521年4月27日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丧生,其部众则继续向西航行返回欧洲。群像中的麦哲伦手中拿着的好像是一个缺口的圆环,是否暗示他功败垂成壮志未酬呢?


 


?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麦哲伦身后是尼科劳·科埃略

Nicolau Coelho

, c. 1460-1502)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参加过达伽马与卡布拉尔远征的重要水手和船长。


 


再后面是加斯帕尔·科特雷亚尔

Gaspar Corte-Real

, c. 1450-1501)

,他是葡萄牙有名的航海世家科特雷亚尔家族中最小的儿子,1501年抵达格陵兰,然后又前往美洲北部探险。


 




?

左起:卡布拉尔,麦哲伦,科埃略




?

科特雷亚尔




下面是马丁·阿方索·德索萨

Martim Afonso de Sousa

, c. 1500-1564)

,葡萄牙贵族,1530-1532年率队在巴西内陆探险,与闯入这里的法国势力争斗,建立了以圣保罗为中心的殖民地,因而被任命为葡萄牙王国的首任巴西总督。1542-1545年间又接替埃斯特旺·达伽马出任第12任印度总督。


 


若昂·德巴罗斯

Jo?o de Barros

, 1496-1570)

,葡萄牙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所著《亚洲年代》

Décadas da ásia

记叙了欧洲人对非洲和亚洲的探险活动。


 


?

巴西画家Benedito Calixto的《德索萨像》(1900)  图片来源:维基




?

《亚洲年代》(1777年版)扉页中的德巴罗斯像    图片来源:维基




下面一组群像共有四人:左方拄剑站立者为埃斯特旺·达伽马

Estêv?o da Gama

, c. 1505-1576)

,他是瓦斯科·达伽马的次子,曾任黄金海岸

(今加纳)

与第11任印度总督。


 


后面三人正在合力竖起一块石柱

(

padr?o

)

,石柱的上方是一块刻有葡萄牙王室纹章的方形石块,顶上则是一个十字架,其目的是宣示葡萄牙的“发现权”。三人中的第一位是巴托洛缪·迪亚士

Bartolomeu Dias

, c. 1451-1500)

,他是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葡萄牙贵族,1488年经非洲西海岸抵达大陆南端的好望角。


 


第二位是迪奥戈·卡奥

Diogo C?o

, c. 1452-1486)

,1482年抵达刚果河口,之后一年多在刚果河流域探险;1485年第二次航行至南纬22°的西非海岸。根据当时最好的地图,他相信不远就是非洲大陆的南端。但他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深入非洲西南内地

(今纳米比亚、安哥拉一带)

进行考察。顺便提一下,在卡奥船长的两次航行之间,有一位胆大妄为的热那亚人建议若望二世

(当时恩里克王子已经过世)

向西航行前往印度,国王征求了卡奥的意见,得到否定回答,于是这位叫哥伦布的水手转向西班牙王室兜售其计划。


 


第三位是安东尼奥·德阿布雷乌

António de Abreu

, c. 1480-1514)

,1512年率领船队抵达今帝汶和印度尼西亚一带。


 


?

左起:埃斯特旺·达伽马,巴托洛缪·迪亚士,卡奥,德阿布雷乌




 


?

南非好望角附近的石柱,现代重建    图片来源:维基




?

1486年立于纳米比亚海岸的石柱,1893年被运往柏林




?

1502年葡萄牙人绘制的南部非洲地图,内中标出若干石柱所在图片来源:克劳列2016,180页    (左图来自同书第14页)




再后面的两个人物都与中国有点关系。第一位是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Afonso de Albuquerque

, c. 1453-1515)

,他也是葡萄牙贵族,被称为“东方凯撒”和“海上雄狮”。1510-1511年征服果阿与马六甲,使葡萄牙控制了前往亚洲的通道,被葡王授予“果阿公爵”荣衔,1509-1515年间任葡萄牙印度总督。他曾经两度派使前往广州,企图与明朝廷联系。


 


方济各·沙勿略

S?o Francisco Xavier

, 1506-1552)

,本是西班牙贵族,1534年他的老乡

(也是一位贵族)

罗耀拉

Ignacio de Loyola

,1491-1556)

在巴黎创立耶稣会,沙勿略是最早的会员之一。耶稣会虽然比方济各会、道明会等老修会晚出,但发展势头很猛。其时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亟力维护罗马天主教会与教皇权威的耶稣会受到梵蒂冈的特别青睐。早期耶稣会士又采取“在地适应”与“知识传教”这两项英明策略,因此在东方大获成功。1540年沙勿略奉若望三世派遣,以教皇使者名义前往亚洲,先后在印度果阿、新加坡、马六甲、日本等地传教,1551年从日本搭乘葡国商船抵达广州附近上川岛,因无法进入内地,最终病死在岛上。


 


不过几十年以后,沙勿略的继承者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耶稣会士相继来到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做出了贡献。这些早期来华耶稣会士,尽管出自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曾向葡王宣示效忠,又都是从里斯本出发,经由好望角、果阿、马六甲、澳门这条路径进入中国内陆。从一定程度来讲,他们也是大航海运动的实践者。


 


下图为葡萄牙画家里贝罗

José de Avelar Rebelo

,c. 1600-1657)

的作品,描绘1541年4月9日沙勿略启程东航前在里斯本向若望三世辞别的情景。


 


?

里贝罗《沙勿略辞别若望三世》(1635),现收藏处不详    图片来源:维基


 


纪念碑东侧排在最后面的是克里斯托弗·达伽马

Cristóv?o da Gama

, c. 1516-1542)

,他是瓦斯科·达伽马的第三子,也是葡萄牙军队的一名指挥官。1541-1542年率部在东非

(今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与穆斯林激战,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俘遭诛。


 


沙勿略


克里斯托弗·达伽马




海船与海图



 


15世纪的葡萄牙掌握了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国王曾颁令严禁向任何其他欧洲国家出口海船,恩里克王子对航海资料更是严加控制。可惜的是,所有被视为国家机密的葡萄牙航海档案都在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中损毁。恩里克王子死后若干年,几艘葡萄牙三桅帆船在西班牙海岸触礁,西班牙如获至宝,立即加以仿制。


 


经过葡萄牙工匠改进的卡拉维尔

Caravel

帆船最适合探险:它通常有三根桅杆,配有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三角帆,可以抢风前进,由于吃水浅,便于沿着未知海岸线甚至河口摸索前行;缺点是船舱空间狭小,携带给养和淡水有限,因此对远程航行水手们构成严峻的考验。后来葡萄牙人又建造出排水量更大的克拉克

Carrack

大帆船,能够装备更多的军火与船员,可作战舰或舰队的旗舰,也可用于贩运奴隶,便于进行远洋航行。在后来的大规模海上探险中,多由这两种船型混合编队的舰队来承担。16世纪中叶以后统治海洋的四桅盖伦

G

alleon

大帆船,则是在克拉克帆船基础上加以改进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都宣称对这一船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葡萄牙制造的卡拉维尔帆船(模型)和克拉克帆船图像(根据1565年绘制的一幅海图)    图片来源:维基




?

16世纪初里斯本船坞正在建造的一艘克拉克,紧挨着它有两艘卡拉维尔 图片来源:http://restosdecoleccao.blogspot.com/2014/10/arsenal-da-marinha.html




早在希腊化的托勒密

(

Ptolemy

, c. 90-168)

时代,人们就把世界分成欧、亚、非三块大陆,直到大航海时代中期,西方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还没有根本的变化。1457年,阿丰索五世向居住在威尼斯的本笃会修士毛罗

Fra Mauro

,c. 1400-1464)

订购了一幅世界地图。毛罗是当时最好的制图学家,在助手比安科

Andrea Bianco

的协助下,于1459年4月24日完成任务,连同威尼斯总督致恩里克王子的一封信,一道送往葡萄牙,威尼斯人在信中鼓励恩里克继续他已开始的航海探险计划。


 


毛罗的原图与威尼斯总督写给恩里克王子的信今已不存,毕安科绘制的副本则被保留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图书馆

Biblioteca Marciana

。下图就是这幅当时最精确的世界地图,原来的方向是上南下北,为了适应今日读者的习惯,笔者特意将它颠倒过来。


 


?

威尼斯僧侣毛罗1459年绘制的世界地图


图片来源:维基




从图上可以看出,沿着左下方非洲大陆西海岸,有一条通畅的水道,由此一直南下将会抵达通往印度洋的入口。这样一条潜在的航道无疑对恩里克王子产生极大的诱惑。向南,向南,成了新崛起的葡萄牙海上帝国的进军口号。


 


随着航海事业的兴盛与地理大发现的深入,更新更精确的海图被陆续绘制出来,成为后来探险者的指南,而新的探险活动又导致地理学与制图学迈上更高的台阶。下面左图为葡萄牙制图学家杜拉多

Fern?o Vaz Dourado

,c. 1520-c. 1580)

1571年绘制的非洲西北海岸的航海图;右为意大利外交官坎迪诺

Alberto Cantino

1502年在里斯本购得的红海与波斯湾地区航海图。


 


非洲西北海岸航海图


(1571) 


波斯湾与红海地区航海图


(1502年前)


图片来源:维基




余话



 


葡萄牙帝国在西方崛起的同时,中国正当明代永乐至正德年间。早在1428年,恩里克王子就读过其兄佩德罗从威尼斯带回的《马可波罗游记》。1502年这部书的葡文版在里斯本出版,正值达伽马第二次远航印度前夕。该书前言中还提到:“对东方的全部愿望,都来自要去中国。驶向遥远的印度洋,撩起了对那片叫做赛里斯

Serica

的未知世界的向往,那就是要寻访契丹

Catayo

。”1508年2月13日,曼纽尔国王给在东方探险的德塞戈拉

Diogo Lopes de Segueira

, 1465-1530)

下达长篇指令,核心是“要搞清中国人的情况”。前面提到的“东方凯撒”德·阿尔布克尔克,也正是在此时担任印度和马六甲总督并尝试与中国官方联系的。


 


1513年,葡萄牙商人阿尔瓦雷斯

Jorge álvares

, ?-1521)

到达珠江口的屯门,据说还在此树立了一块刻有葡萄牙国王纹章的纪念柱,他很可能是近代早期抵达中国的第一个西方人。40多年后,葡萄牙人才开始正式定居澳门。


 




?

澳门南湾区华利前地街头的阿尔瓦雷斯纪念像,他身后是典型的padr?o石柱,但在今日已无宣示主权的意义了。    图片来源:维基




早期来华的葡萄牙人自称来自“佛郎机国”,此说为清初编纂的《明史》采纳,还讹记其地“近满剌加

(马六甲)

”。明末又有“布尔都嘎尔”之说,应该是Portugal的音译。按潮州话“牙”音近ga,gal就被转化成“牙”字,Portu则被联想到来自西域的多汁水果,中文就演化出了个“葡萄牙”。同被误认为是“佛郎机”的邻国“日斯巴尼亚

Espa?a

”,也被清人无端安了颗“牙”,成了现在的“西班牙”。明末来华耶稣会士艾儒略

Giulio Aleni

,1582-1649)

1623年著《职方外纪》,则称“波尔杜瓦尔”为西班牙之属国,盖因撰书时西班牙的腓力二世

Philip II

,1527-1598)

已于40余年前兼并了葡萄牙

(1640年葡萄牙再次独立为国家)


 


在埃亚内斯越过博哈多尔角之前一年,郑和

(1371-1433)

已经率领中国船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最远抵达今索马里一带的东非海岸。尽管在若干细节上学界还存在不少争论

(如船队规模、人员编制、宝船尺寸、经停地点、有无阿拉伯引航员等)

,其船队规模要远远大于恩里克王子的船队是肯定的。也有一些珍贵的文献流传下来,如《郑和航海图》、《顺风相送》

(即《海道针经》甲种)

、《指南正法》

(即《海道针经》乙种)

等。原存明代兵部、最珍贵的原始资料《郑和出使水程》则不知所终。


 


下图为明代军事家茅元仪

(1594-1640)

辑撰的《武备志》所收《郑和航海图》之“过洋牵星图”。牵星术是一种借助星宿引导航向的天文导航方法,与“海道针经”

(罗盘导航)

配合确保船队抵达既定目标。


 


?

《武备志》保存的过洋牵星图


 


明永乐十八年

(1420)

,也就是恩里克王子在萨格里什创办航海学校的时候,曾经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僧人胜慧即将咽气,临终前嘱托弟子变卖所有资产,用来刻印一部《太上说天妃救苦灵应经》,以求彰扬海神天妃护佑航海者路途平安的功德。这天妃就是福建、广东一带渔民口中的“妈祖”,到了葡萄牙人那里就成了澳门

Macau

。《天妃经》卷首有一幅“郑和下西洋”图,描绘了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的壮观景象。


 


下面是依照《中国美术全集》临摹复原的线图,原为六开相连的长幅,画面右端是端坐在宫中的天妃,左端站立者是观音菩萨,她们中间则有很多侍女、道童以及文武官员。画面下方可以看见五艘海船,在波涛汹涌的洋面上破浪前行。专家推测此图中的船,“艏艉高翘,船舷高,吃水深,正符合福船的特征……此图可作为宝船系福船型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画中,那开阔海面上,成列、成行的船队,也为我们描绘了郑和下西洋气势磅礴的景象。”






?

沈建峰摹《天妃经》卷首郑和下西洋图    图片来源:金秋鹏2000




只是明朝皇帝对海外贸易毫无兴趣,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缺乏赌命争胜和向外开疆拓殖的基因,郑和的壮举遂成绝响。以致直到今日,中国人还在走向“深蓝”的征途上艰难前行。


 


葡萄牙是第一个从海洋走向世界的帝国,它所开启的地理大发现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这段历史,本文只是给出了一个粗线条的描述,至于葡萄牙人怎样南下非洲、怎样开通与东方联系的海上通道、怎样在美洲大陆获得一块广袤的殖民地,以及它与后起的西班牙帝国之间的恩怨,敬请关注续篇。


 


参考资料


Crowley,Roger.2015.Conquerors: How Portugal Forged the First Global Empire. New York:Random House.


Page,Martin.2002. The  First Global Village: How Portugal Changed the World.Lisboa:Casa das Letras.


金秋鹏.2000.迄今发现最早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图像资料——《天妃经》卷首插图.中国科技史料.21卷1期.


克劳列著.陆大鹏译.2016.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梦隐.2016.大发现纪念碑与郑和下西洋图卷.科学文化评论.13卷4期.


宋宜昌.2006.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万明.2001.中葡早期关系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伯敏.1988.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版画卷.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上的群像资料主要参阅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dr?o_dos_Descobrimentos.







延伸阅读:


认识你自己,从人体解剖开始|左图右史(《赛先生》2017-02-25)


伽利略、望远镜与日心说|左图右史(《赛先生》2017-03-18)


到头方信鬼无皮|左图右史 (《赛先生》2017-04-15)


望远镜视野中的战争与和平|左图右史(《赛先生》2017-05-13)


《大使们》及其幕后的三国演义|左图右史   (《知识分子》2017-08-04)


目前,“左图右史”专栏由《知识分子》公众号推送。





制版编辑: 许逸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遗传资源争议|天使粒子争议|大望远镜争议


施扬

|潘卓华|杨璐菡

|刘若川

|

张锋

|薛其坤


张毅|王晓东

|张启发

|崔维成

|

潘建伟

|

李佩


卢煜明

|

王小凡

|吴文俊

|袁钧瑛

|

张纯如



知识分子

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购买课程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立享限时特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识分子 的精彩文章:

一封杜撰的周恩来邀请信与熊庆来1950年代回国之路|科学春秋
人马长跑大赛告诉你:人类到底有多能跑?
汤楠:让肺再生,我是拓荒人 | 人物
主编们激辩:论文发在中文杂志是自信还是狭隘民族主义?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