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胃氣,就是重建生命!超簡單的上古經方,竟真的做到了
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
列位看官,如果把人的生命比喻成萬丈高樓,那麼它的地基,就是中醫語境中的「脾胃之氣」。脾胃乃後天之本,它所生成的水谷精微,在肺的配合下,疏布全身,不但滋養先天之腎精,還會供其他臟腑之用。有一份健運的脾胃之氣,可以預防痰飲、淤血等多重致病因素。
但是,受生活習慣的影響,人的胃氣,也是容易受到傷害的。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無不傷害著我們的胃氣。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單位組織員工體檢時發現,程度不一的「淺表性胃炎」幾乎人人都有。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80%。據《北京日報》等媒體透露,在中國,以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為代表的常見腸胃病患者,竟然達到1.2億,其中慢性胃炎發病率為30%。因此,說國人十人九胃病,似乎毫不為過了。
今天要為你說上一張古方、經方,對於相當一部分胃病患者十分有益。閑言少敘,先把組方奉上——
準備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棗(最好是用手掰開)4枚,芍藥18克,生薑9克,飴糖30克。首先將除了飴糖之外的藥物水煎取葯汁,然後兌入飴糖,文火加熱使之溶化,最後分兩次溫服即可。
列位看官,上面這方,乃是祖國醫學傳統方劑里的一顆耀眼明珠。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小建中湯。它出自《傷寒論》,是非常有名的補益劑和溫里劑。翻開中醫的方劑發展歷史,小建中湯是無論如何不能繞過去的代表性方劑。在中醫學的教材以及各類專著中,小建中湯,也要作為重中之重向讀者介紹。
此方為什麼要取名為「建中」?其含義,就是要幫助患者重建中氣。中氣者何?乃脾胃之氣也。也就是說,這小建中湯,生來就有一份特殊的使命,就是幫助我們重建脾胃之氣。
不過,這小建中湯也並非萬能之劑。它所針對的患者,有著鮮明的特點,這就是中焦虛寒、陰陽失和。患者的主要癥狀,就是腹部疼痛,時輕時重,時作時止。疼痛發作有的時候和低溫刺激、涼食刺激有關,用手捂或者用手按,似乎會舒一些。另外,由於中氣不足,脾陽虧虛,不能溫養精神,所以患者常常要神疲乏力、心悸心慌。日久,脾胃不能運化上承津液,患者還可能要出現口渴心煩的現象。但無論怎麼說,列位看官記得,只要是腹部冷痛,用手捂著或者用熱水袋溫著能得到緩解的,就可以考慮應用這個小建中湯。但是,欲嘔、腹部脹滿的人,不要應用。
那麼,這小建中湯到底是如何幫助我們重建脾胃之氣的呢?
首先得看這裡的君葯,就是飴糖。飴糖性味甘,溫,入脾、胃、肺經,功在緩中,補虛,生津,潤燥。一般認為,飴糖有兩個功效最為實用。其中之一是溫中補虛,其二就是能夠緩急止痛。所以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幫助患者改善癥狀。以飴糖為中心,接下來的兩味葯,更有幾分深意。
第一個是桂枝。桂枝,性味辛、甘,溫,入心、肺、膀胱經,功在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你不是遇冷則痛,得溫則減嗎?好,這桂枝是專門溫助脾陽,散寒行氣的。味辛的桂枝和飴糖配合,起到辛甘化陽的作用,可以大補脾胃之氣。脾土得到固護,肝木就不會「侮」脾土,使得疼痛得到緩解。
第二個和飴糖配合的,就是白芍。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經,功在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一般認為,這白芍用在這裡有三重用意。首先是滋養營血,其次是和桂枝配合,調和營衛。最後,就是和飴糖配合,起到酸甘化陰的作用,最大程度地緩肝急,使得腹痛得減。
最後,此方用生薑和大棗進一步幫助桂枝散寒,幫助白芍、飴糖來養血。再用甘草來補虛、和中、止痛,使得脾胃之寒得以消減,肝急之苦得以緩解,肝脾既和,陰陽相生,中氣自然得到了重建。
其實,這小建中湯源於《傷寒論》,其產生的背景,就是古代兵荒馬亂、饑寒交迫、食不果腹。但是當代人受生活習慣的影響,胃寒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這小建中湯至今依然是臨床常用的方劑。研究表明,它有很好的修復胃腸黏膜的作用,可以恢復潰瘍面,對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都有治療作用。而且,除了消化系統疾病,其他虛損類的疾病,也有用到小建中湯的機會。可以說,這道千年古方,至今還煥發著生命力。
最後再說說,什麼樣的人適合用此方。這就是腹中冷痛,得溫則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但是欲嘔、中滿、腹脹的人,不能用。若拿捏不準,要請中醫師辯證指導,隨症加減。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一朵小花治閉經,舌頭髮紫臉上有斑的人最適合
※中年人,如何平安活過59?你先認清這些人生本質
※身體胖,血也「胖」!給胖血減肥,只需粥里加一物
※脈欲絕,命將危!三味葯幫你復脈,只有中國古方做得到
TAG:健康跟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