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暗涌,老牌會計培訓品牌仁和將如何突圍?
文|馮瑋
15年前,在部隊工作的陳東離開所謂的「舒適區」,在武漢成立了第一家仁和會計培訓班。
15年後,她的「仁和帝國」已經在全國擁有260所直營校,2000名員工和累計100萬學員。
15年前,陳東擔心自己能不能每月賺滿一萬塊。
15年後,她糾結如何把營收突破十億元。
這是陳東第一次正式對外發聲,洋灑幾千字的段落間,是仁和15年隱秘而瘋狂生長的故事。
靶心:中小企業
1995年,陳東開始參加註冊會計師考試(以下簡稱「CPA」),之後八年,CPA參與了她結婚、生子、轉崗等人生大事。
考得最頻繁時,但凡她帶文具出門,孩子就會問「媽媽你又要去考試了?」也是那段時期,陳東開始陸續為中小企業處理代賬業務。
陳東身上有股典型的武漢氣質,為人爽快也善於動腦子,在那段和中小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她交了一些朋友也總結了些問題:
首先,中小企業的財務能力相對較弱,許多會計專業能力不足,反而會給企業帶來麻煩和隱患;
二是,部分中小企業是自家人管賬,「七大姑八大姨」們非但不了解基礎財務知識,更無法理解財稅部門的要求和指示;
三是,一些財務人員懂得做賬,卻把握不好賬目的來龍去脈,很有可能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在這些問題的「裹挾」下,陳東發現了圍繞在數千萬中小機構里的商機。
她從最初的財務代理業務中抽出了部分精力,自己編講義又請了兩三名老會計,開始了為社會學員「加血」的會計實戰課程。
只是她沒預料到,來報課程的人越來越多,課程業務比財稅服務的業務量多了幾倍。
更令她意外的是,明明實戰課程是創辦培訓班的初衷,但以考證為目的的學生佔了一大半。基於此,陳東陸續加開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中級、高級等系列課程。
陳東說自己的市場布局其實很被動,從實戰課程到考證課程再到最早的擴充校區,都是「逼到了那個份兒上而不得不做」的決定。
向市場「妥協」的背後,是會計准入市場發展過程中誰都繞不過的一段路。
之後的7年,仁和無波無瀾但也算一帆風順。陳東往返於武漢的幾個校區,以為仁和就會這樣一直簡單地、慢慢地發展下去。
直到有天,她接到了一通電話。
「陳姐,出事兒了。」
暗涌下的變局
2009年對仁和來說,顯得有些灰暗。
那一年,仁和培訓和銷售業務的負責人帶著教研體系及幾名教師出走,成立了新的會計培訓機構。
新機構開張當天,陳東才知道這一切,而那個離開的負責人還打電話給留在仁和的老員工說「要是再給陳東賣命,你就小心點」。陳東的愛人和那些老員工衝到了新機構,雙方僵持許久。
彼時的陳東大腦一片空白,只知道心情很複雜:慌張、傷心、憤怒、不知所措……
「事情發生前,我每天9、10點鐘就安心睡覺了,那次之後,我至少11點之後才能開始入睡。」
「那個打擊太大了。」回憶這段經歷,這句話出現了四次。
陳東反思,從會計起家,過多地把精力傾注在課程的職業技能和業務上;作為女性又天生對商場中的競爭和爭奪缺乏敏感性,這些是她的問題,再不改,也許會致命。
「我只能織網,把網織大織密,才能保證自己的業務和市場。」
陳東害怕被打趴下,她用最快的時間在武漢開設了20個校區,而後又在湖北周邊城鎮開設10多個校區。
校區的打法始終一致,標的中小企業財務業務,以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在校學生和0基礎的社會人士為招生對象,主要做考培和實操課程。
最快時,一個新校區在3個月內便收回成本。
除了市場拓展,陳東也開始考慮員工需要什麼樣的管理制度,分校業務需要什麼樣的管理方式,於是她將每個分校設置為凈利潤提成,拿出凈利潤的20%來發工資。
在湖北,這個模式奏效了。
接著陳東又迎來了下一個轉折,為了把網再織得遠些,陳東選擇以廣東為試點,向沿海城市拓荒。
陳東比較保守,作為外地企業,最初的想法就是嘗試能否在外地活下來,也因為廣東的財務市場足夠大以及當地部分市場主要是政府機構在做,所以並沒有和當地的地頭蛇起到直接衝突。
在廣州開了3、4家後,陳東又在東莞嘗試開設學校,雖然節奏沒有在湖北的那麼快,但眼看著這條路算是跑通了。
「內地和沿海都可以了,一線城市可以么?」
這時的陳東和之前比已經有了太多不同,更直接、更果決、更主動。
但陳東還是沒底,她認為一線城市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更高,企業培訓也更有體系,她擔心一線城市並沒有太多的實戰需求。
「沒想到全國的中小企業都是差不多的通病,北京、上海也是這樣,它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會計,會計也不知道自己該掌握什麼樣的能力。」
「摸爬滾打,雖然一開始虧本,所幸是跑通了。」
直到現在,仁和在北京有18所校區,上海有17所。也是在那之後,陳東的心裡真的有了底,正式開始向全國進擊。
陳東透露,基於中小企業市場的密集度和培訓數據分析,仁和接下來將繼續在江浙滬地區進行校區擴張。
行業「陣痛」下,仁和的突圍
今年剛開春,會計從業資格證被取消的消息正式落錘,「的確對招生有影響,而且影響並不小。」陳東坦言,在會計培訓市場中,奔著會從證書來的學生佔了很大比重。
但這只是近兩年會計行業受到衝擊的一部分而已。
近兩年,陸續有查賬機器人出現在市面上,據官方數據,機器人可以實現從做賬到報稅短時間完成並100%正確;
在線教育爆發,砍掉了房租和教師等一大部分成本後,如果教研和技術跟上,完全可以快速超越仁和這類線下機構15年的積累。
無論仁和還是財務培訓市場,這些都是躲不開的坎兒。
對於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陳東分析,一方面這是在放寬會計行業准入門檻,打破舊有的從業資格上崗條件,為有實操能力的人提供上崗機會;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實戰課程將成為會計培訓市場的主攻方向。
陳東表示,在業務上仁和主要涵蓋企業財務培訓、會計實戰教育培訓、會計人才就業、企業代理記賬四項業務。
她分析,中國的會計從業人群已超過2000萬人,但管理會計僅佔5%,CFO僅佔0.2%,故此,未來仁和將繼續以中小機構為核心,將業務方向調整為管理會計實戰課程,高端會計課程和證書培訓(如CMA),線上+線下的CPA培訓以及企業高層財務培訓等幾個方面。
「科學合理的財務課程,應該幫助學員走出帳房先生(會計核算)—財務幕僚(財務管理)—戰略夥伴(經營管理)的道路。」
關於在線教育,目前仁和的部分錄播課程也有在線學習渠道,同時學員也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完成作業和測試等學習任務。
但陳東已決定單獨成立仁和在線教育部,與此前的線下業務完全隔開,線上的業務比重將與線下內容持平,以線上、線下同時發展的方式推進課程服務。
據了解其在線內容已進入籌備階段。
至於人工智慧會否未來真的能把財務人員的飯碗搶走,陳東覺得路還很長。面對當下,她認為財務人員相較於人工智慧的優勢在於可以靈活地將公司業務和財務舉措相結合。
「未來的機器人如果可以批量生產,將會把成本控制在極其低的範圍內,那麼如何透過數據分析出更深度的問題,就是學員們優於現在的老會計和打敗未來機器人的關鍵。」
她也透露,未來的仁和,將在財務課程的基礎上,把業務向企業人員對接、財務外包和財稅諮詢類業務發展。
陳東說自己入行十幾年,自己的Title換了一個又一個:陳姐、陳會計、陳老師、陳總、陳董。
她最喜歡別人叫自己陳會計,她懷念曾經和中小企業老闆一起做財務工作的日子,也常和老員工說自己不想做了,要回去繼續干會計。
「對會計工作的情懷有時候也會變成我經營公司的短板。」
「我依然執念著、熱愛著陳會計的工作,但現在會提醒自己,要先把陳董做好。」(多知網 馮瑋)
點擊展開全文
※2017學生暑期家庭教育研究報告:上海投入超萬元佔21%居首
※龍文教育上半年營收3.8億元,占勤上股份營收比44%
※朴新任命張洪偉為環球教育總裁,莊重為上海大區校長
※VIPKID宣布單日營收突破6500萬元,成「爸爸去哪兒」合作品牌
※達內推出編程數學課程,未來或向「編程+多學科」延伸
TAG:多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