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第四屆「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展望」院士論壇召開
9月12日,中國工程院第四屆「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展望」院士論壇暨2017年衛星有效載荷技術學術年會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通信與導航專業組、空間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主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國電子學會空間電子學分會、中國宇航學會空間電子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遙感專業組承辦,楊士中院士擔任大會主席及學術委員會主席。王越、李德仁、戚發軔、範本堯、胡海岩、段寶岩、郝躍、尹浩、樊邦奎等多位院士,以及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共計2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並就空間信息技術領域的關鍵問題和熱點問題展開學術研討。
大會開幕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鬍海岩院士在講話中表示,北京理工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國防科技特色的高校,剛剛於2天前成立了空間載荷技術研究院。本次院士論壇的舉行,對學校空間載荷技術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李軍院長指出,「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展望」院士論壇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大會中的很多研究內容為業內專家和學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支撐,部分研究成果已運用到重大項目和工程中。本次論壇將激發空間信息技術創新的活力,為衛星有效載荷的發展創造機遇。
論壇主席楊士中院士在致辭中說,本屆院士論壇將空間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為國家實施科學決策做好研究論證工作,努力提升空間技術創新能力,為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2017年衛星有效載荷技術學術年會將為青年才俊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時為每一位參會人員帶去更多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術。
天基信息技術
大會報告環節,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詳細介紹了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PNTRC)及其功能設計、發展目標、產業化前景、發展路線圖和關鍵技術等。李院士指出,建設我國自主的天基信息實時服務系統,是實踐「軍民深度融合」戰略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的有力舉措。
中國軍事科學院尹浩院士在《國家天基信息網路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中指出,頻率軌位資源嚴重緊缺、關鍵技術亟需突破創新、自主可控發展基礎薄弱是目前天基信息網路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他建議,天基信息網路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要抓住目前難得的戰略機遇期,自主打造中國的全球天基信息網路。
圍繞「天基信息技術」議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員謝軍研究員詳細介紹了我國天基PNT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北京理工大學安建平教授就「空間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了深度解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楊宏研究員介紹了先進信息技術在載人航天器應用中的探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崔萬照研究員就「空間微波部件微放電效應基礎應用研究」進行專題演講。北京郵電大學鄧中亮教授作題為「空間信息與物聯網的發展和展望」的報告。
電子裝備機電耦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岩院士以「複雜電子裝備機電耦合技術及應用」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介紹了耦合理論模型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詳細闡述了陸海基反射面天線和FAST射電望遠鏡的具體情況,並對未來的模型修正、模型求解等工作進行了展望。
微電子技術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院士在「微電子技術若干進展與展望」的專題報告中,從微電子技術總的態勢、硅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寬禁帶半導體器件的發展與展望、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展等方面為參會嘉賓做了詳細解述。郝院士指出,我國核心電子器件發展迅速,對我國航天工程和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
無人機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樊邦奎院士從「無人機現狀及發展趨勢」入手,介紹了無人機遙感具有的廣域與高解析度同時兼得、高光譜或超光譜逐漸應用、立體成像技術不斷成熟、多源感測器數據融合等主要特點。他認為,無人機遙感已經成為有人航空遙感和衛星遙感的重要補充,其應用正呈現出越來越廣泛的趨勢。
9月13日,大會還將舉行通信與導航技術、遙感與數傳技術、天線與微波技術和有效載荷新技術4個分會場研討活動,繼續對空間信息技術領域的熱點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生活中的冷知識:啤酒瓶為啥大多是綠色的
※卡西尼號俯衝土星將近
※前「卡西尼」時代的土星
※朱諾號探測器對木星極光的新發現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