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師指引人生、中師教做學問、下師灌輸知識

上師指引人生、中師教做學問、下師灌輸知識

本文作於2017年教師節,

以此感謝所有給予我指引的導師

常有人找我寫中外教育對比的文章,想讓我說說高考制度對人的禁錮與摧殘。每每我都拒絕,因為自己就是參加高考過來的,我親身經歷里並沒有那種頭懸樑錐刺股、死讀書硬背誦的童年陰影,「填鴨式教學」和「打擊性激勵」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在朋友圈裡看到的。

當然,我是幸運的。幸運在於,在我18年的求學經歷中,遇到了幾位對我的人生髮展起到關鍵作用的恩師。

第一位,是我的高中班主任黃老師。

我是從一所著名渣校初中考入著名重點高中的(之所以沒有在渣校里淪落,我自認為是當年尚未開竅,對花花世界的誘惑尚無感覺)。高中開學第一天,班主任黃老師向全班宣布要任命我為班長,並介紹我為「一隻從著名xx初中里飛出來的金鳳凰」,我至今還記得黃老師那副慈祥的笑臉和那意味深長的眼神。那種氣氛和場合里最應景的事情應該是我熱烈盈眶,激動而莊嚴的宣誓「我一定不辜負老師期望」。可是,渣校里出來尚未開竅的我,環顧四周那些身出名門,畢業於知名初中的同學們,緊緊咬著牙,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當天晚上,我便寫了一封辭職信,說我膽小,能力不足,不能勝任班長一職。

第二天,我趁著剛下課的機會,怯生生的將辭職信交到黃老師手裡,轉頭就走了,然後在心裡默默的希望他能夠悄悄的收回派遣令,悄悄的換另一個人做班長,悄悄的讓任命我的這個插曲消失在世界上。然後我就默默的等啊,等啊,等啊。

過了幾個小時,快放學了,黃老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還是那副慈祥的笑容,將辭職信放到辦公桌上,問:「我看了,你這是幹什麼?」

說是問,但本質上是他的開場白,因為黃老師根本就沒有給我機會解釋。他接著說:「你是怕別人笑話你是從XX初中來的?你要是能力不足,我為什麼會選你做班長?這個辭職信我不收,你先當著試試,不行我們再換人。」

就這樣,出身卑微的我硬著頭皮當上了重點學校的班長。遇到困難,他總是說「你行的,我相信你」;出了一點成績,他總會當著全班人的面把我好好讚揚一番。就這樣,我這個班長也並沒有因為不行而被換人。

後來黃老師經常在開家長會時對我爸說,你的姑娘(我們那裡稱閨女叫做姑娘)就是自信心不足,在她遇到困難或是犯了錯誤的時候,千萬不能直接批評她,這樣會打擊她的自信。他常用的話是:「她啊,響鼓不要重鎚」。

畢業那年,黃老師給我的畢業贈言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雖然當時懵懂,但沖衝撞撞這麼多年過去了,輾轉多個國家生活,體驗了不同行業,回想起來,黃老師的這十字贈語就彷彿是烙在心底里的印記,你不感覺到它,但它卻隨時隨地存在。每當遇到新的未知和挑戰,我就會想起當年入學的那段小插曲和黃老師的那句」你先試試」。

第二位,是我大學時代的導師馬老師。

他是我們建院的院長,第一次見到他,是在開學典禮上。馬老師是我見過的第一位在大禮堂上演講不看稿子、不引用理論、充滿趣味和故事、如同面對面聊天一般的人,讓人不知不覺中被他洗腦,而且樂於被他洗腦。後來發現,他不僅是在大禮堂發言,即便是課堂講課、席間談話,只要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他都是個充滿故事的人。他講的故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兼容文化、涵蓋歷史、看似很雜、卻異曲同工。馬老師很少講理論,從來不建數學模型,但聽完他那一個又一個故事以後再去看理論著作,就絲毫不感枯燥乏味,而能夠感受到智慧的因子如潮水般撲面而來,沁潤心扉。被馬老師如此熏陶下來,我也似乎也開始進入羽化成仙的狀態,在劍橋學習的那年,我所有和環境經濟與政策有關的論文和考試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作為英語為非母語的人,社會經濟類論文能夠獲得高分其實並不容易,每當回想起自己剛出國時蹩腳的「莎士比亞時代英文「時,我都會跟自己說:畢竟也是馬老師的學生,咱不拼語言,拼思想。

馬老師有一句重要名言: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將事業和愛好合二為一。最開始聽說這句話是在開學典禮上,那會兒雖然對這句話並沒有任何親身理解,但被馬老師的精彩故事洗腦以後,我便認真的將此作為自己的(小)目標。

十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明白,這個小目標在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極其奢侈的東西,以至於很多人一輩子也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過去了,任由外部力量給自己的生活強加上各種束縛,想都沒有想過事業和愛好有可能合二為一,也不會去追求這個目標。

在這些年生活的淫威之下,我漸漸感到馬老師說的那個目標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實點,不是一個你獲得了以後就會永遠存在的那麼一個東西,而是一種信仰、一個方向、一股動力。記得當年參與馬老師的一些政策研究項目(和黃老師一樣,馬老師常常二話不說,將我扔進項目組,給我派一堆我覺得我一定做不到的活兒,然後丟下一句:「你先做著試試」),我們的項目常常遇到困難,很多問題的來源其實來自於一些超出我們項目研究範圍之外的因素,如果不把那些因素解決了,我們只能碰到問題的皮毛,撓痒痒而已,不會有長遠的效果。年輕的我們常因此垂頭喪氣,憤世嫉俗,可馬老師卻總是一副樂呵呵兒的樣子。有時候我都會想,是不是馬老師太高層了,看不到我們遇到的阻力,不理解我們的煩惱?後來慢慢意識到,他一天二十四小時,只要是醒著的時候腦子裡都是類似的事情,他呼吸的空氣里可能都充滿著這些困難,怎麼看不到我們的阻力?他樂呵呵的原因是,這些困難和阻力是他事業的一部分,就像仙女臉上的麻子,你喜歡仙女時間久了,漸漸連麻子也是在閃光,看不順眼,但絲毫不有礙觀瞻。有麻子就塗點粉嘛,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嘛,解決不了就再想別的辦法嘛。

很多時候我們都誤認為這種和愛好合二為一的事業是茫茫大海里的一顆針,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努力並擁有很好的運氣才能找到。其實,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手裡攥著一塊石頭,因為選擇去愛,我們將這塊石頭磨成了那顆針。

愛好這種東西是一種選擇,你需要從容,需要樂觀,需要努力,需要運氣。我現在想想,馬老師如果當年不入環境這行,而是去研究歷史,當作家,或是去做個廚師,同樣會是一個整天樂呵呵地跟人講「愛好與事業合二為一」的羽化成仙的大家。

第三位,是我在大二上選修課時認識的彭老師。

最開始聽他的課是因為一門必選課,他也是那種不對著PPT照本宣科的老師,每次上課都能講一堆故事。他有一門課是《國際經濟學》,課堂上他總能帶我們走進美國、行遍歐州、游至非洲。那時的我從來沒出過國,互聯網也沒現在發達,我們對國外的理解大部分來自於美劇。彭老師的課就像世界之窗,讓我看到了不同的經濟體、不同社會形態、不同宏觀政策,彷彿一瞬間我意識到自己不僅是一個中國人,也是一個世界人,彷彿一瞬間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聯繫變得生動起來。

後來我又選修了好幾門彭老師的課,再後來畢業、工作、出國,聯繫雖然少了,但仍會通過微信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國際經濟見聞。有一天,我們聊起迪拜的經濟發展歷史,彭老師突然提起一句,你要不要過來和我們現在的學生們講講這段兒?

「我可以嗎?」我下巴都要掉了。雖然工作當中講PPT是日常事務的一部分,但是在大學課堂上講課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當然可以。」他馬上回答。

十多年沒見面,想必彭老師 也確定我究竟水平如何。即便這樣,他依然很輕鬆的告訴我「當然可以」。既然老師願意賭我的能力,我有什麼理由自我懷疑而唯唯諾諾呢?就這樣,我開始準備給本科生、研究生講課。

再往後,工作當中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老闆。

讓人抓狂的老闆有千千萬,但讓人願意兩肋插刀的老闆都有同樣的特點:

他們給我自信,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給我機會去挑戰自己,哪怕有時候冒險給我一些實際上超過我能力的事情,讓我通過一次次體驗成功而更加成熟、勇敢和自信

他們引導我不斷認識自己和世界,沒有空談道理,但通過一次次對話、一個個故事、一件件事情的處理,將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有為人處世之道潤物細無聲般傳遞給我。

他們沒有花太多時間教我具體知識和技能,但會給予我眾多機會來自我學習,並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我點撥和啟迪。

漸漸的,我發現自己一天天成長,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老師,不需要如電閃雷鳴般灌輸成千上萬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卻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適當點撥、引導,讓你逐漸認識自己、提升自己、信任自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成長之路,直到你可以獨自展翅高飛。

為師如此,為領導如此,為父母亦如此。

與君共勉。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oMoments 的精彩文章:

TAG:CoMo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