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聲之形》,巧妙地把每個人都拍成了「聽障」

《聲之形》,巧妙地把每個人都拍成了「聽障」

《聲之形》是繼《你的名字》之後,日本又一現象級的動畫電影,但你如果想找到《你的名字》般溫暖、明亮的觀影體驗,那你就錯了。首先在觀影體驗上,《聲之形》將殘忍包裝於唯美之下,以詩意緩慢的鏡頭語言給人心靈重擊。其次在價值觀探尋上,相比《你的名字》借一段緣分展現輪迴的大格局,《聲之形》只是通過講述誤會消解的過程,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給個體自救的勇氣。

影片畫面絕對可以媲美《你的名字》,白天的櫻花錦鯉、夜晚的繁星焰火,情竇初開時換髮型的女孩兒、被表白時辨別不清「喜歡」和「月亮」的男生。唯美意象、青春氣息,一樣的配方,不一樣的味道。《聲之形》更像是在充滿柑橘香氣的夏日刮來的一陣龍捲風,風過凋零滿地,亟待修復。

影片在宣傳時主打「霸凌」和「聽障」兩個元素,其實,「聽障」不只是題材,它代表著話語體系中的一個「聽障」群體,也象徵時下封閉自己無視他人的「心理聽障」人群。電影探尋了一個致郁的真相:這個世界聽不到你的聲音。同時又給出了一個明亮的方向:讓世界聽到你的聲音。

籠子里的人不願意被別人聽到,籠子外的人選擇不去聽。於是男女主人公成長中的悲劇不是個例。這部影片從一個聽障女孩角度展開故事,主人公卻是男主人公石田將也;講述了青春期男女的自我懷疑與救贖,卻讓處於每個時期的觀眾都想到了自己的「周二」(下文有答案)。

故事圍繞聽障少女西宮硝子和曾經傷害過她的少年石田將也展開。西宮硝子善良、可愛,因為聽障原因,經常被同學捉弄、取笑,石田將也就是主要的施暴者之一。同學們把這些當做常態,也並無去體味過西宮硝子的感受。直到學校聽到西宮硝子的媽媽的控訴,學校才給以整治。但是同學們卻將所有罪責都推給了石田將也,學校沒有聽石田將也的解釋,於是他被孤立。

其實悲劇的起源是西宮硝子聽不到,發展是因為其他人都「聽不到」。電影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暗示了這一點。西宮硝子寫在筆記本上的文字沒有同學願意看,石田將也的解釋沒有人願意聽,被孤立後,影像處理為每個人臉上都有一個叉號。從石田將也的角度,這個叉號代表著他不打算去了解他們,所有人已經被石田將也標籤化——不能接近。一把雨傘遮擋了石田將也在和西宮硝子的妹妹看向彼此的視線。在石田將也的內心掙扎過程中,導演用一把傘交待了其他人是缺席的,他們聽不到自己的聲音。

因為不願意去聽別人的聲音,主人公把自己封鎖在自我世界裡,反覆咀嚼著負罪感自我折磨。因為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他們在誤解中度過了少年,又因為誤解而多次錯過。石田將也聽不到西宮硝子的「喜歡你」。 「日記本」意象為不願被其他人聽到的話,「我想過去死……」「真好,我的周二要過完了……」當影片快要結束時,西宮硝子才借日記本聽到了石田將也心裡的聲音。

西宮感覺自己毀了所有人的童年,選擇自殺。石田將也覺得自己毀了西宮的人生,想到自殺。但還好,就像石田將也的那句話,「無論生活多麼糟糕,接納自己」。表達自己,讓別人聽見,聽聽別人的聲音不再自我折磨。如竇靖童為這部電影所作的推廣曲中所唱,「沒關係,我們只是有點抱歉」。在人生路程尤其是青春期的每個人,可能都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然後封鎖自己。從而在自設的牢籠中繼續自我折磨,惡性循環。但是看完《聲之形》你會看到問題的出路,接納自己。

小編感覺這部電影不論是鏡頭語言還是價值觀傳遞上都值得一看,鏡頭語言不僅唯美而且信息量豐富。但唯一感覺不足的是,我看的國語版本並沒有字幕。在去看之前我甚至想像到影片會像特定時段新聞聯播那樣,在右下角的屏幕里會有一個手語翻譯……因為這畢竟是一部關照「聽障」人群的電影。

曾看過一位聽障者的一句話,「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對待殘疾人,而不是把殘疾人當做正常人來對待。」因為他們內心有更多我們聽不到的聲音,他們不願表達,我們要主動去聽。

【文/孫麗穎】

版權聲明: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台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主編的影視業垂直媒體。我們對行業感興趣,對新聞有動力,對思想光芒趨之若鶩,對審美高地心嚮往之。覆蓋微信公號,微博,新浪看點,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網易自媒體,搜狐自媒體等十大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記片 的精彩文章:

被這部電影的海報給騙了
政治電影如兒戲
我相信你想騙我上床的心是真的,那勇氣呢?梁靜茹還沒來得及借給你?

TAG:傳記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