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關於跑步的控制感

關於跑步的控制感

要判斷一個跑者是不是新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從跑步姿態上一眼就能看出來,甚至都不用看,大老遠聽著腳步聲都能聽得出是不是一個菜鳥。

當然這裡我不想討論什麼才是正確的跑步姿態,那些配速3分多鐘的老黑們跑起來也是千姿百態的,不過總的看來他們還是有一個共同點的,或者說,包括其他專業或半專業的運動員都有一個共同點:運動的控制感。簡單說就是,運動員在進行相應運動時,對需要發力的肌肉部位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新手跑步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控制感,對雙腿的發力不加控制,任由兩隻腳底板重重地撞擊地面,並用脆弱的膝關節去支撐落腳瞬間的三倍體重,所以他們的腳步聲一定震天響亮,就像一輛車沒有了避震系統,哐啷哐啷的好像隨時要散了架——這是非常要命的。

但有時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運動的天賦,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誰能一上手就擁有規範的動作?而且作為新手,腿部肌肉也還不夠發達,客觀條件不允許,確實也沒有什麼力氣可以控制。都是不得已之下,才讓膝蓋去受罪的。

我的觀點是,新手只有儘快樹立控制發力的概念,才有可能跨過新手期。不一定要找什麼高人指點,但凡有一點點運動細胞的,只要有意去控制,總會逐漸掌握技巧的。懂得控制發力的新手,升級會比較容易,循序漸進堅持一段時間,肌肉會越來越發達,越來越有力,關節的負擔也會一天比一天小;反之,不懂控制又不愛思考的那部分人,恐怕會一直停留在新手陣營中永世不得翻身,最後的結局就是跑傷膝蓋退出江湖,並且還會對世界懷恨在心,四處現身說法,在人群中傳播負能量——千萬別跑步呀!會傷膝蓋呀!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呀!

說來我也不是什麼老炮,1年前才開始參加全馬,至今不過跑了五場比賽,最好成績不過345。所以在這裡談論長跑相關的專業話題,顯然還不夠資格,因此點到為止,只談個人在「控制」方面的心得。

關於控制,除了前面提到的對肌肉發力方式的控制,還有另外一種控制,即對速度的控制能力,要把全部體力均勻而有效地分配到42公里當中去終究是一門學問。

先說發力控制。不管是參賽還是平常的長跑訓練,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儘可能全神貫注地留意自己的肢體動作:胸口有沒有打開,腹部有沒有收緊,背部是否足夠筆挺,擺臂是否輕鬆自然,步頻步幅是否合適,呼吸節奏是否合拍,身軀是否稍稍前傾,腳底與地面的接觸是否飽滿等等,別看跑的過程好像枯燥得很,但腦子裡可不是一片空白或者胡思亂想構思小說,跑步需要思考的東西多著,因此只有集中注意力,動作才不會變形,身體和能量也始終能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至少現在是這麼看,等我接近300了也許又會有不同的認識)

相對於發力控制,速度控制明顯要更難一些——我覺得這應該算精神層面的能力。

速度控制就是把每公里的奔跑時間,鎖定在一個能確保自身體力跑完42公里的配速範圍之內,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了,後半程一定會付出代價;慢了,則不能體現自己的全部實力。

沒參加過正式比賽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剛起跑的前幾公里,尤其對經驗不是很足的跑者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加速,而是如何減速。因為參賽的興奮度和平時訓練是完全不一樣的,槍響前五分鐘的心跳頻率總是不知不覺地超過100(如我這般講究修身養性心如止水的人,都第五場了還這樣),所以起跑後第一公里的速度常常會把自己嚇一跳——是不是搞錯了?我沒發力呀?怎能跑這麼快?——這時,可千萬不要生出「呀哈!莫非天助我也?」之類的荒唐念頭,老老實實找回屬於自己的速度,不然就等著跑崩吧。

——明明跑high了,卻要在心裡努力勸說自己慢下來,你說「控制速度」算不算精神層面的事?

另一個需要精神能力的地方在人體極限期,普遍的說法是35公里左右,新手肯定會更早一點,25公里就可能撞上。那是一段特別難受的時期,邁不開腿,且滿腦子不想跑了的念頭,好像遭受精神系法術的攻擊,哪怕此前如何豪情萬丈如何宣稱要戰勝自我,在這一刻都會瞬間粉碎,腦海被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牢騷所填滿。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無解的階段,體力不支你還可以靠意志力扛過去,「意志力不支」你靠什麼扛過去?所以很多人到這裡,只能走一會兒,做做拉伸什麼的,等待身體機能的恢復,還有的人從沒受過這種罪,直接退出了比賽。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控制的辦法肯定還是有的,別人我不知道,我的辦法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前面一種控制(即發力控制)上——胸口有沒打開、腹部有沒收緊、擺臂是否自然、身體是否前傾……累也好,痛也好,認認真真做好每個動作,跑得慢就跑得慢吧,只要不停下來就行。雖然痛苦,雖然煎熬,但痛並快樂著,馬拉松的魅力便在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在江湖飄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步頻特別重要,成績提高的關鍵點
跑步與運動損傷防護
提高馬拉松成績的16種訓練方法
賽事推薦 2018倫敦馬拉松
你的鞋帶系法是不是萬年不變?

TAG:人在江湖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