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合一」模式下,供應鏈成物流業轉型升級主攻方向
[ 億歐導讀 ]供應鏈是指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與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而供應鏈管理指的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弗曾在20年前預言,「未來的競爭不是個體或組織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如今,這一預言正變成現實。
9月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在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升,流通領域已經走到了變革前沿。」她認為,中國物流業正處在轉型的路口,探索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成為當務之急。
王微說,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在此背景下,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高速鐵路、航空航天技術、智能交通為代表的新一代交通技術;以新能源為代表的能源技術,正在改變著全球經濟的運行格局,給我國物流產業的升級帶來了巨大空間,而供應鏈體系建設則把物流業提升至供應鏈發展階段,並建立起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發展模式。
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輝介紹說,供應鏈的整合與升級將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擴大市場需求。以傳統消費品領域為例,目前我國的品牌商超過10萬個,分銷商不低於50萬家,經銷商不低於500萬家。
在傳統的「品牌商-代理商-商店-消費者」流通模式下,每家公司都要打造自己經銷商和分銷商體系,不僅品牌充分過剩、供過於求,重複投資嚴重,且各個環節間還容易形成信息隔閡。因此,只有供應鏈變革才能改變中國流通行業「散、亂、窮、小」的局面。
據報道,目前全球供應鏈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接近80%,其中包括約12萬億美元的中間產品和服務貿易。而英國市場調查機構馬基特公司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已躍居「全球供應鏈中心」,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新一輪要素資源整合,正在中國的城市間循序展開。
事實上,早在8月中旬,商務部就與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在天津、上海、重慶、深圳、青島、鄭州、西安等17個重點城市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
《通知》指出,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首批重點城市應積極發揮輻射帶動周邊的作用,形成城市間聯動互動局面,提高區域供應鏈標準化、信息化、協同化水平,促進提質增效降本。
主要任務包括:推廣物流標準化,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相銜接;以標準托盤及其循環共用為主線,重點在快消品、農產品、藥品、電商等領域,推動物流鏈的單元化、標準化;建設和完善各類供應鏈平台,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以平台為核心完善供應鏈體系,增強供應鏈協同和整合能力,創新流通組織方式,提高流通集約化水平;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提高供應鏈產品質量和保障能力。
同時,《通知》還明確提出,用中央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供應鏈體系建設,主要立足於彌補市場失靈,做好基礎性、公共性工作,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作用,支持供應鏈體系中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建設。
對此,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原常務副會長丁俊發表示,供應鏈正在改變世界,它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供應鏈的形成將提高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推動產業優化與產品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促進產業升級。
據了解,供應鏈是指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與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而供應鏈管理指的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丁俊發認為,供應鏈主打的不是外延擴張,加大硬體投資力度,而是追求內涵提升,通過優化整合,使各種存量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通過流程再造,素質提升,降本增效。通過跨界融合,優勢互補,打造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到2025年,將中國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從目前的16%降至10%左右,企業的物流費用率從目前的8.3%降至5%左右。
丁俊發說,降本增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之一,而實施供應鏈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據悉,根據歐美國家的研究,一個企業如果只是簡單地以第三方物流替代自營物流,藉助第三方的規模效應和營運特點,可節約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的網路優勢進行資源整合,部分改進原有物流流程,可節約成本5%至10%;如果通過第三方物流根據需要對物流流程進行重組,使第三方物流延伸至整個供應鏈,可取得10%至20%的成本節約。
據他介紹,歐美國家推出供應鏈管理模型與供應鏈績效模型軟體,並得到廣泛應用後,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明顯增強,降本增效十分明顯。國外世界500強企業中約有80%制定了企業的供應鏈戰略,而供應鏈戰略正成為這些企業增強競爭力的主要標誌。
點擊展開全文
※少年,你玩過維基接龍嗎?
※極客錄之張磊:為支付而生的柔軟胖紙
TAG:海航雲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