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成長得更健康、更成功、更幸福?為什麼有些孩子卻在成長過程中常常遇到麻煩,甚至最後走入歧途?當我們看著自己眼前的孩子,能預測到他未來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幸福嗎?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童年教育非常重要,那麼童年影響一生的秘密究竟在哪裡?

每一個學習兒童心理學的人,都一定會知道一個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實驗是由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博士在60年代做的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的參與者是4、5歲的孩子,試驗之後,研究者一直跟蹤著這些孩子的成長。

跟蹤進行了40多年,觀察這些在實驗中表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實驗是這樣的。

研究者讓孩子坐在一張桌子前,然後在桌上擺一個棉花糖。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研究者告訴孩子,她會暫時離開房間(一般是15分鐘),如果她回來,這顆棉花糖還沒被孩子吃掉,那麼會再獎勵孩子一顆棉花糖。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但是如果孩子沒等到研究者回來就把這顆棉花糖吃掉了,那他就沒有獎勵了。

孩子的選擇很簡單:獲得一顆棉花糖,或者等研究者回來給他們兩顆棉花糖

其實研究者並沒走掉,而是通過安裝在房間的攝像頭觀察孩子的行為。

孩子們的表現各種各樣。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研究者很好奇,那些沒有等到他們回來的孩子和那些想盡一切辦法終於「等到」他們回來的孩子,他們幾十年後的人生會有差異么?(如果你對視頻感興趣,可以點擊查看視頻,我猜觀察者看到孩子們的表現一定樂瘋了。)

40年的跟蹤結果,讓Mischel博士和他的團隊很震驚。

Mischel博士發現,那些等到了第二顆棉花糖的孩子:

  • 他們SAT分數(美國高考)更高;

  • 更不容易患有肥胖;

  • 應對壓力能力更好;

  • 他們父母報告說他們社交能力也更好......

總的來說,他們在人生各個領域似乎都更成功。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等到第二顆棉花糖的孩子到底有什麼秘密?

其實沒什麼秘密,或者說,這個秘密是每個人都知道關於「成功者」的秘密——自控力

自控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某個領域的成功,因為生活總是充滿誘惑,讓人無法堅持目標。

如果你想減肥,你必須要控制自己不去觸碰美味的食物,抵制那些充滿誘惑的廣告;

如果你想學習一種新知識,你必須要控制自己去學習而不是看手機、玩遊戲;

如果你想事業更上一層樓,你必須要控制自己把精力多放在工作上,拒絕掉很多娛樂、社交……

能夠控制自己,讓自己堅持目標的人,在各個領域都比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成功,有什麼奇怪?

但Mischel博士認為,自控力和基因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後天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培養自控力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這個有點偏學術的詞語,用我們常用的話說,就是先苦後甜

其實,善於先苦後甜的人大腦活躍區域和不善於的人,有些相同

人的大腦有兩個區域,一個是大腦邊緣系統,它要求人們獲得及時滿足;

還有一個是前額皮質,它幫助人們設定目標,計劃達成目標的方式。

大腦有點像我們的肌肉,練得越多的部位越活躍。

一個人的大腦若是邊緣系統活躍,他就很容易被情緒控制,行為傾向於及時「及時行樂」;

若是前額皮質活躍,他就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緒,讓生活更有計劃性,不被眼前享樂誘惑。

所以,越能夠控制自己人生的人,也有計劃性和執行力,也就越容易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一個人寶貴的能力。

父母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鍛煉他們的自控能力,從平時「延遲滿足」這種行為開始鍛煉。

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目標(或者階段性目標),再去「好好享受」。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 讓「等待」成為一種習慣

讓「等待」成為一種習慣並不難培養,一日三餐、吃零食、玩遊戲都能培養到這個習慣。

比如,父母要給孩子設置一些固定的生活習慣:早上、中午、晚上吃飯時間,每天吃零食時間,每天玩遊戲時間......

只有到了某個時間孩子才能做某些事情,不到這個時間,只能「等」。

想培養孩子這種習慣的父母,需要給孩子設置時間上的規矩,並且要堅持這些規矩。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2. 讓孩子學習「等待」的輔助技能

讓孩子學會看時間。

當一個孩子會看錶、看日曆的時候,時間就變得有「形」。

能讓孩子看見的和感知到的時間流逝,會讓等待變得更有計劃性。

讓孩子學會存錢。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存錢。

給他買一個存錢罐,讓他為自己想要的東西設立一個「金錢目標」,自己去完成。

記住,所有的輔助技能其實是在教孩子將一個大目標,分解到很多的小目標上。

3. 啟發關於「等待」的思考

在孩子要一件東西或者想要玩遊戲之間,父母並不是只有選擇「同意」或者「拒絕」。

而是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這件東西(或者很想做這件事),但這不在我們計劃之中。我答應你,我們商量一下什麼時候買,你為什麼一定要買,你是否需要這個東西好嗎?然後我們再定下來什麼時候給你買。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4. 引導「等待」的獎勵計劃

當孩子很想要一件東西,或者很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用獎勵計劃讓他們將滿足延遲。

比如:孩子很想買一個玩具,父母可以告訴他,如果你能等到下周再買,我們除了送你這個玩具,還能帶你出去玩一趟。但如果你現在就要,那就只能得到這一個玩具了。

5. 你是一個善於「延遲滿足」的父母嗎?

Mishchel博士後續研究發現,那些善於「延遲滿足」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善於延遲滿足的孩子。

這可能並不僅僅是遺傳,而是父母會在生活中將自己怎樣「先苦後甜」的方法,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孩子。

所以,也許父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是不是擅長運用「延遲滿足」的人。

如果你不擅長,也不用緊張。因為大腦和肌肉很像,能力可以通過鍛煉加強。

也許你從來沒有留意過訓練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現在和你的孩子一起訓練也不遲,比如,你可以將一部正在追的連續劇推遲一段時間看,先完成對你更重要的計劃。

孩子容易情緒失控亂髮脾氣,孩子沉溺遊戲無法自拔,孩子磨蹭拖延不能管理自己……

問題的根源在於缺乏自控力!

文/小樓老師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樓老師心理課」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附:世界正在偷偷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

01

五一期間我們全家總動員去廣東的一個無名小島上玩,島上有一個露天餐廳,格局很別緻。

餐廳的老闆大概50歲左右,點好菜等上菜的間隙,他望向我一雙兒女跑來跑去的眼神,流露出一些落寞。

女兒跑到老公身邊說:「爸爸,你陪我們去撿貝殼吧!」

老公正專心的玩手機,眼皮都沒抬一下,不耐煩的打發道:「爸爸沒空,你去找媽媽吧!」

「可是我想要爸爸陪!」女兒撒嬌的趴在老公的腿上搖晃,老公有幾分慍怒。

「爸爸說了沒空,你要麼和媽媽去玩,要麼你和弟弟去玩,別煩我!」老公忍不住發飆了。

女兒哇的一下哭了,兒子連忙跑過來安慰姐姐,這時候餐廳老闆拿了兩塊糖塞給孩子們,他們又高高興興的去玩了。

餐廳的老闆給我老公遞了根煙,倒了一杯茶,語重心長的說:「我孫子和你兒子差不多大,只不過我一個人在島上開餐廳多年,也就見過孫子兩面而已。」

「孩子們不會來看你嗎?」我好奇的問。

餐廳老闆嘆了口氣,他講了他年輕時候的故事,他叫王叔,三十年前他的兒子出生了,那個年代提倡男主外女主內,他就是典型的甩手掌柜。

他幾乎沒有抱過兒子,每天就是忙忙忙,就算有時間王叔也會出去喝酒打牌。王叔很少管孩子,孩子過來纏著他講故事,都會被他罵一頓。

後來慢慢的,兒子不纏著王叔了,他下班回家兒子對他也是視而不見。王叔也沒放在心上,心想孩子不要他更好,他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

等到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王叔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去做,氣的王叔乾脆不管他了,反正老婆會替他操心。

在缺席了兒子生活整整16年以後,16歲的兒子因和同學打架,掏出兇器捅了同學幾刀,還好沒有生命危險,但是他兒子被少管所關押起來。

少管所的民警說,王叔兒子這種情況叫典型的父愛缺失症,缺父愛的孩子情緒不穩定,性格易衝動,內心也比較脆弱,容易激情犯罪。

王叔的老婆快崩潰,她埋怨王叔長期不陪孩子,寧願把時間浪費在打牌喝酒看電視上,也不肯多花時間陪孩子說說話,過問一下孩子的生活。

長期不陪孩子的父親,也同樣是個長期不陪老婆的丈夫,兒子被少管所關押變成了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離婚了。

離婚後的王叔獨自來到這個不知名的小島上開餐廳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年過半百才知天命,年紀大了慢慢回憶起過去的事情。

他努力回憶兒子剛出生的模樣,兒子會坐、會爬,會站,會走、會說話的成長過程,他全部錯過了。

他不記得兒子第一次叫爸爸是幾個月,他不記得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什麼表現,兒子的家長會他從未去過,他甚至覺得自己好像從未參與過兒子的人生。

王叔每天處在懊惱和悔恨中,他對兒子的思念越來越濃,兒子卻對他冷若冰霜。王叔在說這些的時候,眼裡泛著淚光。

飯後,當我們離開小島,和王叔告別時,他說的那句話令我印象深刻,男人你陪孩子前半生,孩子才會陪你後半生。

回去以後,老公也變了很多,會積極主動的陪孩子玩積木玩具,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他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們也越來越喜歡改變後的爸爸。

02

世界不會虧待願意主動陪孩子的父親,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不陪孩子的父親,那個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怎麼樣了?

我的大伯七十歲生日時,請了幾個親戚湊成一桌吃頓便飯,我的堂姐全程都在玩手機,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飯後,大伯主動和堂姐說話,想和她聊聊最近的生活、工作,什麼話題都好,堂姐的回答卻是,「嗯」「啊」「哦」,表現極為敷衍。

大伯終於生氣了,他拍著桌子像年輕時候一樣的當眾教訓堂姐:「你還有沒有良心,老子過生日,你就知道玩手機,你還有沒有教養了?懂不懂尊重人啊!」

萬萬沒想到堂姐竟然懟了回去:「我小時候你從來沒有陪我看過一場電影,沒有陪我逛過一次公園。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愛,現在快40歲,還沒有結婚,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恐婚,我不想像媽媽那樣辛苦一輩子,卻吃力不討好,一輩子沒聽過丈夫對自己說聲謝謝!」

大家都愣住了,大伯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堂姐走了,這場祝壽宴也不歡而散。

小時候的堂姐本來是一個特別乖巧的女孩,她考試年年第一名,承包了所有的三好學生獎項,還是當年的高考狀元。

堂姐說,她之所以努力讀書,其實只為了父親的一句讚美,可是並沒有。她考100分的時候沒有表揚,她考99分的時候父親拿大頭皮鞋踢她的臉。

堂姐多希望父親能和自己說說話,關心一下除學習以外她的生活,然而並沒有,父女兩個一天也難得說幾句話,父親對她問得最多的就是考得怎麼樣?

高中畢業那年,堂姐的畢業同學手冊上有很多同學寄語,手冊上出現親愛的、欣賞、喜歡、想念之類的辭彙,被父親翻到了,他以為堂姐早戀了,不由分說解下皮帶狠狠的抽向了堂姐。

堂姐說,從那一刻起,她對父愛兩個字徹底死心了。上大學後,堂姐開始談男朋友,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分手,從不避孕。

大學四年,堂姐遇到一個又一個的渣男,打了四次胎,她對愛情的失望堪比對父愛的失望。

缺失父愛的女孩長大後在擇偶方面會偏離正常的軌道,只要有人稍微關心她,她就會被感動,很容易上當受騙。

大學畢業以後,堂姐留在了大城市,很少回家鄉,也很少和家人聯繫。伯父就這樣盼著堂姐打電話,盼著她發朋友圈,盼著過節能收到堂姐的群發祝福簡訊,盼著過年能見堂姐一面......

堂姐倒是經常和大伯母打視頻電話,母女兩個像閨蜜一樣有聊不完的話,有的時候伯母讓伯父也接電話,堂姐就會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

堂姐對大伯母說她和父親無話可說,這個父親有和沒有一樣,伯父親耳聽見時,氣得當場把手機摔了。

伯母看見伯父第一次哭了,七十歲的伯父已經到了古來稀的年紀,卻在默默承受著自己年輕時不陪孩子所造成的後果,他痛苦、他懊悔,他想盡一切辦法去彌補,可是為時已晚。

03

先來看一組數據:調查顯示,高達77%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內,僅9%的孩子有爸爸陪伴超過3個小時。一歲以內的嬰兒大部分時間在睡覺,所以他得到父親的陪伴時間最少。

國家二級心理專家王小雷指出,爸爸陪孩子的好處有很多:

1、培養孩子的責任心。2、令孩子情緒穩定獨立。3、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4、強化性別認同。5、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三字經有一句,養不教父之過,不陪孩子的爸爸就是不盡責!有個現象很有趣,男人出門都是自己一個人抬腿就走,而女人第一反應就是該帶孩子去哪兒玩比較好。那些遊樂場、公園、超市都是媽媽在陪孩子,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

中國的爸爸們到底去哪兒了?酒桌、牌桌、ktv、健身房、各種娛樂場所到處都是瀟洒的爸爸,當然也有辦公室,培訓中心,或者開車去見客戶、出差的路上,為了家疲於奔命的工作狂爸爸。

馬英九說過,父親是一個銀行,發行知識,收穫愛。

父親給予孩子的陪伴等於知識,如果父親這所銀行里存滿了陪伴的時候,他老了時可以收穫到孩子們滿滿的尊敬陪伴和愛。因為他精神上的富有是你給予的,所以他學會了如何去愛你。

如果父親在這所銀行裡面餘額不足,他老了的時候,只能做一個孤獨的老人,就算兒女們來看望老人,在感情上也無法給予太多愛,因為不親近已成習慣,習慣演變成自然。

前陣子有一個新聞,17歲少女一年打胎五次,懷孕五個月的時候,醫生說這胎再打掉可能有生命危險,只能生下來。而她的男朋友早就關機跑路,嚇得躲起來。

17歲少女就因為父親長期的忽略,她才渴求年長男人的關愛。她無法拒絕別人的愛,因為太缺愛。

記者採訪她父親的時候,他聲淚俱下悔不當初,如果他能在女兒小的時候多關心一下她,精神上富養一下女兒,她也不至於在最好的年華,摧殘了剛剛發育好的身體。

世界正在偷偷的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當你躺在床上看手機,人為的屏蔽了和孩子的聯繫,不久之後,你將收穫和你同款姿勢躺在床上玩手機的少年。

當你的孩子興緻勃勃地和你講訴今天發生的趣事,你冷冰冰的打斷孩子的話,轉而看向電腦或電視,不久以後你將收穫一個電視控的孩子,思想不集中,上課開小差,成績不優秀。

當你的孩子需要你陪她出去運動,你拒絕了,理由是你要加班、陪客戶,她會覺得錢比她更重要,你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是一個性情冷漠、利益至上的工作狂。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們習慣了把孩子甩給媽媽,今天你在陪孩子的問題上所偷的懶,明天就會變成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你臉上。

長期缺父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包括父親在內。這世界正在偷偷的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父親前半生的懶惰,會造成父親後半生的孤獨。

從現在開始,放下手機、關掉電腦、手機,停止加班、不去應酬,給孩子一段屬於你和他兩個人的父子時間,聽一聽在孩子心目中你是什麼樣子的爸爸,保證你會淚流滿面。

作者| 牛油果 來源| 兒童心理課堂(ID:guanaibaby)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爸爸和媽媽的11個區別,太形象了!這簡直是親爸親媽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請別擋了孩子的英雄路
6種方法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
中國家長砍向孩子的「5把刀」,毀了孩子一生還不自知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