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得意的孟浩然,為何能得到李白的愛?
一生求官不得,一生布衣百姓,一生任性而為,一生心中不寧。
作為盛唐詩人的孟浩然,過得並不幸福,這該怪他呢?
怪他早出生了十幾年?也許是吧。在開元盛世前的那段混亂時代里,正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想做官嫌棄官場庸俗,不願走科舉卻抵不過父母期盼,別人誇慣了,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兩個孟浩然,一個是感性的,一個是理性的。
感性的孟浩然追求自由,理性的孟浩然追求仕途。
感性的孟浩然要過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追求仕途的孟浩然要實現父母對他的期望。
歸根結底,這是兩種文化的衝突:道家和儒家。
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畢竟,一個人思想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處環境不同,選擇不同罷了。
孟浩然兩上京都、三下吳越,他的詩歌里寫的都是自由,可惜他一直「身在旅行,心在牢籠」。
一個人嘴上越強調什麼,生活中就越缺少什麼!
一個人越是宣稱自己是自由的,他的靈魂就越是受限制的——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正是春困的時候,外面的鳥叫聲卻把我吵醒了,啊,原來下雨了,那麼你們上班去打卡吧,記著帶傘,我要再睡會兒,睡會兒,睡——會兒——
可是,怎麼睡不著了呢?
唉,花落了,花落了,花落了……
孟浩然的花,落了。
李白沉默,王昌齡哭了,王維震驚。
孟浩然,原來你的任性,是一生對自由的嚮往呀,真讓人無語。
這位一生熱愛自由的詩人,安安靜靜地葬在「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的家鄉吧,讓峴山的朝霞、鹿門山的夕陽陪伴他,讓春天的鳥鳴聲、夜來的風雨聲陪伴他,讓襄陽春夏秋冬的落花陪伴他……
最後,還是用他的知音王維的一句詩來陪伴他長眠吧: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這些好風景,他已經默默享用了一千多年,就讓他一直延續下去吧!
※看完後你也許會陷入沉思
※紅塵多苦楚,轉眼青絲換白頭!功名利祿迷了眼,一心只為稻梁謀!
※古代文人逛青樓,放不下的是充滿慾望的名利之心!
※為何西遊記中的小白龍沒存在感?僅僅因為他是匹馬?
※紅塵之間多苦楚,轉眼青絲換白頭!功名利祿迷了眼,一心只為稻梁謀!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