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馬遠《水圖》十二幅筆法特點和意境各不同

宋馬遠《水圖》十二幅筆法特點和意境各不同

《水圖》,宋代,馬遠,絹本設色,手卷,縱26.8厘米,橫第1段20.7厘米,第2-12段41.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十二水圖》馬遠對水觀察的細緻入微,以及創造出來的形態美感和筆墨技能,都令人驚嘆不已。如「洞庭風細」,波浪如鱗,不激不怒,近大遠小以至 於水天一色,彷彿覺得微風習習,輕輕掠過了那開闊的湖面,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層波疊浪」是以顫抖的筆法,描寫浪濤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龍蟄伏。那 洶湧澎湃的氣勢,使人精神振奮而感到豪壯。「湖光瀲灧」一幅,畫家以輕快流暢的筆法,畫出水波的跳動,浪峰無規則的排列,顯然受到亂風的吹盪,即使畫家不 染上紅色,也使觀者感到陽光明媚的杭州西湖景象來。「雲舒浪卷」一幅,卻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畫家以凝澀的筆觸,畫出一個浪頭,它彷佛咆哮著要騰空而起,天 空中黑雲滾動,與水相接,更增加有如衝鋒陷陣的氣概。畫面雖小,而氣魄宏大壯觀。其它各幅,都各有不同的筆法特點和意境,就留待讀者自己體會。

明代李東陽行書題跋贊曰:右馬遠畫水十二幅,狀態各不同,而江水尤奇艷。出筆墨蹊徑之外,真活水也。

明代吳寬題記:馬遠不以畫水名,觀此十二幅,曲盡水態,可謂多能者矣。全卿家江湖間,蓋真知水者,宜其有取於此。戊申十月,晦日,吳寬,在海月卷題。

明代王鏊題跋:山林、樓觀、人物、花木、鳥獸、蟲魚,皆有定形,獨水之變不一,畫者每難之。故東坡以盡水之變,唯獨兩孫。兩孫死,其法中絕。今觀遠所畫水,紆餘平遠, 盤迴澄深,洶湧激撞,輸瀉跳躍,風之漣漪,月之瀲灧,日之苟矗皆超然有咫尺千里之勢, 所謂盡水之變,豈獨兩孫哉!

無圖名:畫面上是密密的尖小細浪,遠處的水波舒緩而輕淡,這是金秋季節里靜謐的湖面。

洞庭風細:起伏的線條組成細密柔婉的波浪,漸漸向遠方淡化,最後虛幻成水天一色。湖面輕風習習,波浪如鱗,萬頃碧波,浩渺無際。這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

寒塘清淺:稀疏的線條迴旋起伏,水邊三兩石頭,水面流動感很強,顯然這是溪流,而非清淺的池塘。畫面上的水紋,讓人聯想到馬遠的另一幅佳作《梅石溪鳧圖》。

長江萬頃:流利的線條勾出的浪尖,都指向同一方向,遠處的浪尖漸漸虛化。顯然這是長江下游開闊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蕩、平穩而又從容,有一種兼收並蓄的雍容大度,正順著江風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涌而去。

黃河逆流:粗重線條勾出的巨幅波浪,浪間捲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涌抬升運動,又呈現向後逆涌之勢。這是壺口那段的黃河水,渾濁、奔騰、激蕩、咆哮,帶著原始粗獷的生命力,挾雷霆萬鈞之勢,正要衝破障礙向前傾瀉。

秋水回波:柔婉的雙勾線波紋,貼水飛翔的白鷺,澔渺無邊的湖面,裊裊兮秋風,湖水清兮波浪細。

雲生蒼海:浪峰向前傾斜,後浪緊推前浪,雲遮霧鎖,濤聲如潮。這是漲潮時的海浪。

湖光瀲灧:輕快的線條,畫出無規則跳動的水波。春風細細,湖水盈盈。晴光下的山色,明鏡里的波光,都在遊人的槳聲笑語里微微蕩漾。這是西子湖醉人的柔波。

雲舒浪卷:雲霧瀰漫下的海面,前後都是涌動的波浪,中間用粗重凝澀的顫筆,畫出一個抬起的浪頭,正在發威咆哮。這是滄海中的洪波。

曉日烘山:紅日、遠山、晨霧。朝暉下的湖面浮光躍金,一片清新寧靜的氣氛。

層波疊浪:大幅度起伏的波浪用粗重的顫筆畫出,浪谷間捲起浪花。這是洶湧澎湃、向前奔騰的巨流。

細浪漂漂:魚紋狀的線條組成細密波紋,向遠處漸漸虛化,幾隻海鷗在海面上飛翔,海面風平浪細、安靜祥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明代名家:藍瑛繪畫作品欣賞
油畫里的花花世界
齊白石,張大千,藝術大師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傅抱石:構成中國畫的基本條件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