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打疫苗後產生副反應怎麼辦?原來可以這樣預防和處理…
生豬免疫副反應的產生原因
及防控措施
周軍,黃銳,王軍
近幾年來,我國針對口蹄疫、藍耳病和豬瘟等重大生豬疫病實施了強制免疫,增加政府投入,組建了專業的防疫隊伍,專門從事動物免疫工作。隨著生豬免疫的全面開展,有效提高了免疫密度,但是生豬相對疫苗反應增多,有的群眾有思想顧慮怕注射疫苗引起生豬死亡或母豬流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總結近幾年我地處理疫苗副反應心得體會,與同行進行探討。
1
生豬免疫副反應的產生原因
1.1疫苗本身的因素
1.1.1疫苗的生物學特性:接種活疫苗後,疫苗毒株可在體內繁殖、複製,可能出現類似輕度自然感染的臨床癥狀。
1.1.2疫苗的生產工藝和差錯:在疫苗的製造過程中,常添加必不可少的物質,在製造後期未能除盡,常可引起免疫接種副反應。
1.2、疫苗保管及使用方面的因素
1.2.1 疫苗的貯藏運輸
各種疫苗一定要按說明書的要求、規定進行保存運輸。對活毒疫苗如豬瘟、仔豬副傷寒等疫苗必須在低溫下保存,且溫度要相對穩定,不能反覆的凍融,否則疫苗的效價會迅速下降。另外,疫苗在接種前受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時間過長,稀釋後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均會影響疫苗的效價甚至失敗。
1.2.2 疫苗稀釋不當
各種疫苗的稀釋劑、稀釋倍數及稀釋方法都有明確的規定,必須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操作。除豬三聯疫苗有專門配置稀釋液外,其他疫苗一般用生理鹽水。滅活疫苗不用稀釋直接使用。
1.2.3 疫苗接種方法不當
豬免疫接種的方法有:飲水、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等。肌肉注射免疫時,出現「飛針」,疫苗根本沒有注射進去或注入的疫苗從針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不足並污染環境;引水免疫時,免疫前要停水3h,飲水器要用非金屬器具,且避免陽光直射。有的接種部位不正確,如應該肌肉注射的疫苗進行皮下注射;有的消毒不嚴格,未達到一豬一針頭,針管未消毒,注射前未進行注射部位消毒。有的注射疫苗前,疫苗未經檢查或使用前未升溫至室溫,如疫苗過期或性狀已發生改變,或從冰箱中取出疫苗後未經過升溫,直接注射至牲畜體內導致應激反應過大等。
1.3 免疫程序因素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實施有效防疫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豬群達到並維持高度免疫水平和獲得良好的免疫保護較重要。免疫程序的內容包括疫苗的種類、首免日齡、接種次數和接種間隔時間等。制定免疫程序時應考慮當地的疫情、疾病狀況、豬的用途、飼養管理條件、母源抗體水平和疫苗的品種等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的時機不當對免疫的效果影響較大。如過早免疫接種,受母源抗體干擾會導致免疫失敗;過遲接種會出現免疫空白期,易造成豬群發病。同時進行多種疫苗免疫,有時會出現疫苗間相互干擾的現象,從而形成疫苗的免疫失敗。因此豬場應根據當地豬病流行規律和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1.4應激因素
生豬機體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在氣候突變、濕度過大、通風不良、噪音、環境和飼料的改變等應激因素的影響下,給生豬接種疫苗,會引起動物機體細胞介導免疫功能下降,使豬的免疫應答能力減弱,從而降低豬的抗體水平。
1.4.1 藥物因素
糖皮質激素及性激素等對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應,從而導致機體免疫細胞的減少,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進而削弱機體的免疫力,導致免疫失敗。
1.4.2 環境因素
高溫、寒冷、陰雨、溫差過大、過度潮濕、噪音、異常響動、鼠類等小動物騷擾、各種有害氣體的存在、發霉的飼料等各種刺激都能使豬體產生應激反應。
1.4.3 管理因素
密度過大、混群、疾病、通風不良和糞便不及時清理等,都可形成應激反應。
1.4.4 疾病及個體因素
當豬接種疫苗時,可能已經處於疾病的潛伏期,或存在嚴重的寄生蟲感染時,接種疫苗後必然導致豬群發病。有時,有些接種對象由於健康狀況、品種或處於某種病理生理狀態,接種疫苗後,常導致免疫副反應發生。
2
生豬免疫副反應的類型
2.1 正常反應
是指疫苗注射後出現的短時間精神不好或食慾稍減等癥狀,此類反應一般不做任何處理,可自行消退。
2.2 嚴重反應
主要表現在反應程度較嚴重或反應動物超過正常反應的比例。常見的反應有震顫、流涎、流產、瘙癢、皮膚丘疹、注射部位出現腫塊和糜爛等,嚴重的可引起免疫動物急性死亡。
2.2.1 高熱反應
豬接種疫苗後體溫升高0.5-1℃屬正常反應。若升高1.5-3℃則屬嚴重反應,其原因主要是剛病癒的豬抵抗力弱,或者在豬病的潛伏期內進行接種。病豬鼻鏡乾燥,呼吸粗重,食慾廢絕,卧地不起。
2.2.2 流產
母豬注射疫苗後,12-36h內自陰道排出血液及正在發育的胚胎,造成妊娠母豬流產。
2.3 合併症
2.3.1 血清病
抗原抗體複合物產生的一種超敏反應,多發生於一次大劑量注射動物血清製品後,注射部位出現紅腫、體溫升高、蕁麻疹和關節痛等。
2.3.2 過敏性休克
個別動物於注射疫苗後30min內出現不安、呼吸困難、四肢發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需立即救治。此種反應不分性別、年齡和品種,各種豬都有發生。豬注射疫苗後立即出現步態不穩,呼吸急促,站立困難,肌肉震顫,口吐白沫,倒地,角弓反張,全身抽搐,四肢做游泳狀運動。皮膚充血潮紅,繼而紅紫,特別是在腹下、四肢、肛門和陰戶,可視黏膜發紺,排泄失禁,心率不齊,肺音消失。
2.3.3 全身感染
指活疫苗接種後因機體防禦機能較差或遭到破壞時發生的全身感染和誘發潛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徹底致使注射部位或全身感染
3
生豬免疫副反應的預防措施
為減少、避免動物在免疫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注意以下事項:
3.1 加強技術培訓,切實降低強制免疫副反應的發生比例
進一步加強對防疫人員的技術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對強制免疫疫苗保存、運輸、免疫操作程序、免疫副反應處置和消毒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防疫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每一個村防疫員必須準確掌握免疫注射方法,特別是消毒和注射進針的部位及深度要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免疫人員操作不規範而造成的免疫副反應的發生比例。
3.2 加大宣傳力度,普及處置免疫副反應的有關知識
防疫人員對生豬實施強制免疫時,應向養殖戶宣傳免疫副反應的臨床表現、急救措施和嚴重免疫副反應的報告渠道,確保免疫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於生物製品、接種對象本身的原因導致疫苗接種後出現輕微免疫副反應的情況是正常的免疫反應,不必搶救,基本可自行恢復正常;屬嚴重副反應的應立刻通知當地鄉鎮動物防疫監督員,當地鄉鎮動物防疫監督員要立即派人趕赴現場救治,同時向縣、區疫病防控中心報告;縣、區疫病防控中心接到報告後應及時指派技術人員到現場核查、鑒定和指導救治,這樣最大限度的減少因搶救不及時而造成的副反應死亡。
3.3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生豬免疫力
對於免疫接種對象,要教育養殖戶逐漸改善生豬飼養條件,提高疫苗接種後抗體產生的效率,增強生豬抗病防病的綜合能力。有較多生豬養殖場(戶)規模不大,以家庭式養殖為主要方式,這樣,就導致養殖不專業,養殖戶不能準確掌握生豬的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態。一些環境衛生差、溫度不達標、畜舍間間距近、同舍不同日齡豬混養等現象,這些都影響牲畜的健康狀態,進而影響免疫效果。接種疫苗時,要求牲畜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只有生豬處於健康狀態,疫苗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產生堅強的免疫力,否則就可能發生免疫後的副反應嚴重可出現死亡。隨著國家對畜牧業扶持力度的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不斷增加,畜牧獸醫部門要經常送科技下鄉,不斷提高養殖戶的專業養殖水平,保證牲畜的良好生活、生長環境,提高生豬的抗病能力。另外,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要不斷改進養殖方式,從散養到規模化養殖過渡,開創高質量養殖新局面。
3.4 科學免疫,避免免疫應激的發生
免疫接種前、後,應避免生豬受到寒冷、轉群、運輸、脫水、突然換料、噪音和驚嚇等應激。注射疫苗前對生豬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凡體溫異常,食慾下降,精神不振,或疑似有病的生豬一律暫緩注射疫苗。在預防接種前,要全面了解和檢查豬群的情況,如年齡、身體狀況等。成年、體質健壯或飼養管理較好的豬,接種後會產生較堅強的免疫力。如果年齡不適宜,體質弱,有其他疾病,正在懷孕(妊娠豬接種後不能產生較好的免疫應答,會引起流產或死胎等)以及飼養管理狀況不佳的,最好暫時不接種。而且要注意了解豬群中有無疫情,如果有疫情應對疫情進行緊急接種等處理措施。
3.5 接種疫苗時,要注意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
如果疫苗間在引起免疫反應時互不干擾或有相互促進作用可以同時接種;如果相互有抑制作用,則不能同時接種,否則會影響免疫效果。因此在不了解情況時,不要幾種疫苗同時免疫接種。可聯合使用的疫苗最常見的是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給生豬注射免疫接種疫苗時,器械應事先經高溫滅菌處理,生豬的注射部位應嚴格消毒,注射部位要准,用力要均勻,嚴防用力過猛和重複損傷豬的皮膚,注射完畢後,其注射部位和針頭均應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注射用針頭應儘可能採用輪流煮沸消毒後使用,謹防生豬免疫注射交叉感染疫病。注射油劑疫苗時,疫苗在使用前應充分搖勻,氣溫較低時,應提前將疫苗放在37℃左右的溫水中預溫,謹防油劑疫苗吸收不良,導致注射部位形成疙瘩,甚至發生感染。
4
生豬免疫副反應的處理
4.1 一般反應處理
此種體溫升高為一過式體溫升高,一般在 36h自愈。
4.2 嚴重反應處理
4.2.1 全身反應型的豬,進行退熱和抗菌消炎的治療,主要肌肉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磷酸鈉和青黴素等藥物,每天2次,連續 3 d即可治癒。
4.2.2 局部脹腫的豬,腫脹部位用熱毛巾進行熱敷 10-15 d,腫脹部位可轉小或消失。但若感染化膿,則按外科化膿創傷進行處理,辦法是切開硬塊部位用消毒液或生理鹽水沖洗創腔,填塞無菌紗布引流,經1-2次處理就會很快癒合。
4.2.3 懷孕流產的豬,出現流產癥狀應用黃體酮等保胎藥物進行肌肉注射,早期有一定效果。
4.2.4 對於過敏、血清病等嚴重反應的豬可肌肉注射0.1% 鹽酸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鈉等對症治療。對已休克的豬除迅速注射上述藥物外,還要迅速針刺耳尖、尾根和蹄頭,放血少許。將去甲腎上腺素2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靜滴,待蘇醒後,撤去藥物。
來源:《動物防疫一線》2017年第4期(總53期)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資訊
點擊展開全文
※秋風來襲,蛋雞需警惕呼吸道病
※11個省份樣本均檢測到PCV3,在中國已廣泛存在!
※後備母豬採食量下降、高燒、呼吸道癥狀嚴重、死亡,元兇是?
※翁亞彪:飼料禁抗已是大勢所趨,球蟲疫苗如何使用?
TAG:防疫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