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牙齒要來了,年內啟動臨床試驗
雷鋒網消息,在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批項目中,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唐志輝教授牽頭的「增材製造和激光製造」重點專項項目「增材製造個性化牙種植體與頜面骨、顳下頜關節修復體的關鍵技術研發」位列其中。原本種牙的治療周期大約需要6到8個月,而通過3D列印技術,可以大幅降低治療周期,並且減少疼痛,降低成本。
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動物實驗,今年年底前將進入到臨床試驗。
日常生活中,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缺失牙齒。不論失牙多少,都要及時進行義齒修復。修復牙齒的辦法很多。主要有活動修復和固定修復兩種。活動修復相對來說價格比較低,對牙齒損傷小,但日常使用不方便,進食後需要清洗,而且容易鬆動不穩。固定修復患者感覺比較省心、好用,主要包括固定橋、種植義齒等修復方式,具體選擇哪種修復方法,要根據患者的口腔條件以及患者的主觀要求而定。
唐志輝教授說,最近幾年來,很多缺失牙齒的患者都優先考慮接受種植牙手術。與其他的修復方式相比,種植牙在外形上、功能上和感覺上更近似於天然牙。傳統的修復方式中,義齒沒有牙根,需要固定在其他的牙齒上,這就磨損其他健康的真牙。種植牙是將一根金屬釘通過微創手術種植到牙槽骨中,具有獨立的人工牙根,不需要磨損相鄰的真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真牙。從功能上來看,種植牙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復咀嚼功能,優於傳統活動假牙,同時還可以有效防止牙齒缺失後牙槽骨繼續萎縮。當然,人工種植牙修復也有一定適應範圍,需要專業醫師為患者進行口腔檢查,通過全口CBCT和血液常規檢查後,才可確定是否適合手術。患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精神病、內分泌疾病或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的患者,就不能做種植手術,需要等到患者病情穩定後,才能接受種植牙手術。
雷鋒網了解到,種植牙技術雖然聽起來很美,但目前在我國的使用狀況卻不夠普遍。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牙種植體使用量約為1800萬顆,而我國僅佔80萬顆,比例不足5%。業內人士分析說,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種植技術複雜,牙種植體市場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價格高昂。現在一顆種植牙的手術費、種植體費用以及牙冠費用全部加起來價格約為1.6萬元左右。其中,種植體的價格佔比最高,我國目前所用的種植體中,90%以上來自進口。
很多種過牙的患者知道,拔牙之後需要等上兩三個月,等到牙槽骨完全長好才能種牙。種牙時,還要將長好的牙槽骨再鑽開,目前種植牙多採用錐柱狀種植體,種植醫生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治療流程,包括預備植牙孔、植入種植牙、埋入式癒合、二期手術、牙冠製作及戴入等步驟,治療周期大約需要6到8個月,醫生操作時間大約為8小時;伴有牙槽骨嚴重不足等情況複雜的患者,所需要的治療時間和費用還會進一步增加。
能不能讓患者在拔牙的同時,利用原本的拔牙窩直接種牙呢?看似簡單,但由於目前種植體也就是患者所說的人工牙根,都是統一標準件型號,尺寸相對固定,很難與患者的拔牙窩完全吻合,常需要配合植入骨粉和膠原膜。唐志輝教授介紹說,隨著3D列印個性化牙種植體的研發,採用新的3D列印製造技術,患者在拔牙後種植牙前,在醫院的口腔門診拍攝CBCT,然後將3D數據同步傳送到3D列印牙的實驗室,3D列印設備就會列印出與原來的牙齒一樣的牙冠和牙根。由於這顆牙齒與原來的牙齒一樣,因此,患者在種牙時既不需要額外植骨,也不需要再給牙槽骨打洞,製備植牙孔。患者感覺拔掉了一顆舊牙,同步「長」出了一顆新牙。對於患者來說,不僅創傷小、修復時間短,而且費用也將大大降低,種一顆私人訂製的「3D列印牙」費用預計在萬元以內。
唐志輝教授帶領的團隊目前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階段。植入3D列印牙齒的動物狀況良好,沒有嚴重不良反應。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左右,該項目將進入醫療機構的臨床試驗階段。進入臨床試驗後,這一技術首先在小範圍內試用,此後再進行批量生產和應用。唐志輝教授說,同樣是種植牙手術,傳統種牙技術相對複雜,需要牙醫掌握精密的技術,並積累較豐富經驗,技術的門檻較高。3D列印牙技術一旦廣泛應用後,由於3D列印牙是在拔牙後即刻種植,不需要用骨材料填補骨與植入體之間的空隙,普通牙醫經過簡單培訓就能掌握這項技術,將有更多基層患者能夠受益。
記者了解到,3D列印技術目前已經在醫療上廣泛開展臨床試驗。而且,已經成功研發出3D列印椎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產品。在不遠的將來,將有更多的患者能夠用上私人訂製的牙齒、關節等「部件」,人體「零部件」的維護保養將變得更加個性化。雷鋒網
※蘋果2017年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5款硬體產品;傳樂視控股公關團隊僅剩一人;e租寶案一審宣判,CEO被判無期
※蘋果現場演示四款 AR 內容,iPhone X 面部識別效果驚艷
※亞馬遜要花50億美元建第二總部,是時候回顧它十年西雅圖擴張史了
※在法蘭克福車展,奧迪用這兩輛車告訴你未來自動駕駛的願景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