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競賽如何轉化為校園體育內生動力

競賽如何轉化為校園體育內生動力

■第十三屆全國學生運動會 特別報道

第十三屆全國學生運動會賽程過半。賽事期間,健美操是最受學生們喜愛的項目。該項目裁判長李育林告訴記者,由於場館不能滿足觀看,學生們自發通過直播平台觀看比賽。「僅觀看健美操決賽場次的在線人數就達到了50萬,創歷屆學生運動會新高。」他說。而一些像聚集了孫楊、傅園慧等偶像明星的游泳、乒乓球等賽事則一票難求。

體育代表著青春、健康、活力。然而,如何利用好體育競賽這個槓桿,激發青少年學生的鍛煉熱情,帶動更多人投身到體育活動中,需要認真思考。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日前在談到體育競賽對普通學生的影響時說:「現在手機上有很多遊戲,只是給一個分值,再給一個朋友圈排名,很多人就會樂此不疲。」他表示,體育競賽如果常態化、系統化開展起來,讓青少年把注意力從虛擬世界裡的排名轉化為在賽場上的排名,就會成為激發他們積极參与體育鍛煉的一種方式。

學校如何在體育競賽上做足文章?王登峰表示,學校體育要注重建立競賽體系,搭建完善的校內競賽、校際競賽和選拔性比賽的競賽體系框架。

浙江大學學生謝震業攜全運會三冠王之威,在學生運動會100米比賽中輕鬆奪冠,並打破學運會紀錄。接受記者採訪時,謝震業坦言,自己並沒有達到最佳狀態。

記者在學運會賽場採訪時發現,一大批全運會明星和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選手,都是開賽前後陸續從天津、台北趕到杭州參賽,讓選手很疲倦。

「要做好學生運動會的頂層設計。」上海體育學院原院長姚頌平說,運動會幾年舉辦一屆才合理、才能彰顯綜合效益,如何更加促進學生體育競賽有序開展,值得認真研究。在他看來,學生運動會一定要在學校里舉行,既要考慮讓運動會產生帶動和輻射作用,也不能過度影響舉辦地學校的教學秩序和學生學習,「舉辦時間最好放在暑假結束前和開學的頭幾天」。

剛剛在天津落幕的第十三屆全運會銳意改革創新、更新發展理念,一方面通過拓寬參與渠道,讓更廣泛的體育愛好者體驗到參與感和獲得感;另一方面緊跟體育深化改革和當前體育實踐的現實要求,通過新設項目、跨項選材以及跨單位組隊等多種方式,在創造「全民參與、健康共享」高潮的同時也獲得好評。

然而,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在理應更加註重普通人參與的學生運動會上,除與全運會一樣沒有設立金牌榜外,並沒有更多的改革舉措,更別說像全運會一樣讓普通人參與到運動會中了。

記者在與許多大中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交流時,大家一致的呼聲是「要多開展面向人人的競賽活動」。

事實上,近年來教育部門在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同時,加大對學生競賽工作改革力度,體育競賽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本屆學運會加大預賽階段的選拔和場次,不僅擴大了規模,參與的人數也大幅增加。」王登峰說。

主抓學校體育工作多年的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鮑學軍對通過競賽帶動更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深有感觸。他向記者介紹,該省組織開展的中學生籃球聯賽分「萬班籃球賽」「千校籃球賽」「市級賽」「晉級賽」「八強賽」五個階段進行。每屆都有近2000所中學4萬多個班級的近200萬名中學生參加,相當於全省90%以上的中學、80%以上的中學班級、70%以上的中學生參與了活動。

在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看來,要讓體育競賽有利於促進和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成為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內生動力的渠道,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發揮作用。在一些體育課堂上,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競賽,而在課外活動中,花樣翻新的「比賽天天見」更讓學生們樂此不疲。(本報記者 李小偉)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3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好老師要留住,更要造就
中俄教育戰略對話在穗舉行
「模特」應聘是個坑
別人眼中的她
用美好涵養美好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