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學生長成「最好的自己」
這幾天,北方艷陽高照,秋意正濃。剛剛升入遼寧省實驗學校七年級的隋牧恆快樂地參加著學校的軍營體驗活動。繼續留在這所學校讀初中,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因為他迷戀這所學校帶給他的輕鬆和快樂,他更相信在這所學校里可以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
「尊重」理念凝聚正能量
前幾年,教師宋斌新接的一個班裡,號稱「最不愛學語文」的小明(化名)經常在語文課上「惹事兒」。一節作文課上,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構思、寫作,小明則在專心地畫畫,老師經過他身邊也毫無察覺。宋斌沒有制止他,而是站在一旁靜靜地「欣賞」。等小明畫完了,宋老師讓他到前面講解畫的構思和表達的意思。小明講起自己的畫來滔滔不絕。宋斌和小明約定:「你認真聽課,期末老師為你舉辦個人畫展,印製畫冊。」一個學期的課餘時間,小明一邊忙著畫畫,一邊忙著準備講解,語文課上認真聽講。期末,小明的「個人畫展」如約舉行,並在校園裡小有轟動。一本「神奇」的畫冊,架起了老師尊重學生成長規律、走進學生心靈的橋樑。
「尊重教育」是遼寧省實驗學校60年來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是以敬畏生命、聚焦主體為基石,通過遵循規律,開發潛能,讓每一名學生都達成自我教育,實現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和諧統一的一種教育模式。當然,尊重,絕不是對學生放任不管。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促其人格完善,是對學生生命的關切。」校長張麗文詮釋說。
長期浸潤在「尊重教育」理念中,教師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和優勢潛能,都有適合自己的不同的成長路徑,只要尊重人的發展規律,真正面向全體、正視差異、關注個性、因材施教,就能讓每朵花都綻放,讓每棵樹都茁壯。
「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該校黨委書記孟憲彬說。
「自主」課程形成磁力場
遼寧省實驗學校1957年建校,60年來始終致力於「整體育人」的「實驗」,在家長心中樹立起了「輕負擔高質量,學生綜合素質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的義務教育「旗艦」形象。
「學生的成長得益於課程的支撐。『尊重教育』的課程要點燃學生自主發展的內在學習動力,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發揮稟賦,舒展個性,奠基生命成長的無限可能。」張麗文說。
遼寧省實驗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藉助學制優勢,學校得以整體規劃課程結構,協調課程內容,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有機融合,在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的前提下,形成了集健康、人文、藝術、生活、科學為一體的五大課程群。不僅有少年文學苑、少年科學院、體育俱樂部、動漫、機器人等30多門自選課程,還有優化整合的「橋」「風箏」等跨學科主題研究課程,有網課、微課、班級特色課等。
遼寧省實驗學校的「金鐸管樂團」現在名氣可不小,在「2016上海國際音樂節管樂藝術節」上獲得了「優秀樂團」殊榮,這是當初組建樂團時意想不到的。
2010年學校下力氣組建行進管樂團,來報名的學生要麼是沒有選擇到合適校本課程的,要麼是興趣不穩定、學習和行為習慣不夠理想的。經過精心培養和刻苦訓練,只用一年時間,這支由「雜牌軍」組成的行進管樂團便代表遼寧省參加了「2011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管樂藝術節」,並獲得了銀獎。
正是這種充分體現選擇性、序列化、社會化、自主性和多元性的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全面發展有所長,德能並舉有個性」的學生髮展目標逐漸達成,幫助學生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
「多元」評價舞動指揮棒
記者多次親眼見證遼寧省實驗學校的期末考試,學生就像在過節!
一年級的曉丹抽到題單後,一字一句地朗讀著上面的生字,坐在他對面的考官居然是一個六年級的大姐姐!原來,讓低年級學生向學哥、學姐、同伴、父母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是該校一年級學生識字的考核方式。
三年級的學生則在進行年組內的交叉考核,由教師、免試學生和來自各個班推選的學生代表組成評審委員會,每個學生先通過抽籤朗讀一篇教材中要求有感情朗讀的課文,再自主選擇一篇課外讀物,通過配樂等形式完成朗讀展示。四五年級的學生在進行課本劇表演。六年級的答辯式考核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學校實行考試改革已有18年了。18年間,學生們一直稱期末考試為「考試節」。
隨意翻開一個遼寧省實驗學校學生的《成長手冊》,一系列表格記錄下孩子們全面發展的足跡,這些過程性評價所考查的內容,早已超越了傳統試卷上100分的內涵。
這種形式多元、內容多元、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給學生提供了提升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的寬闊平台,使學生樂享收穫的歡愉和生命的生長。在遼寧省實驗學校教師心中,成長永遠比成績更重要,幫助學生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最重要。(本報記者 劉玉)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3日第4版
※職校發展乘上「集團化」東風
※轉換學校發展動力
※嚴江濤:「山區學校更需要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