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手爐,收藏鑒別資料!

銅手爐,收藏鑒別資料!

銅手爐是古玩銅器雜項收藏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門類。銅手爐又名「捧爐」、「袖爐」、「火籠」。據資料考證始見於唐代,宋代皇帝宋徽宗為了宮廷之需,曾建立「製作局」來造手爐。在明清乃至民國、解放初期,被民間廣泛使用。其功能原本是人們冬天用來暖手的一種爐具。它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一種收藏品,完全在於它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和濃厚的藝術品位。一些精美的銅手爐珍品,造型美觀,用料精良,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爐蓋是表現它文藝特徵的集中之處,上面往往鏨刻著不同的幾何圖樣,線條連貫紋飾精美絕倫,有的甚至連爐身上也堆貼或鏨刻有圖案,寓意祥瑞,美崙美奐。大凡一些精美之作,器型規正,顯得十分大氣。爐蓋和爐身的配合嚴絲合縫,經長期蓋合使用也不會松曠,爐蓋的設計厚度恰倒好處,即使是有意施壓也不會變形。爐蓋上的刻花圖案玲瓏剔透,賞心悅目。捧它在手中,不但能夠暖手,其美妙的造型和藝術感染力則更加誘人,能令人愛不釋手。因此,用它來暖手倒在於其次,觀賞、把玩反而變成了首位。尤其是在古代文人眼裡,銅手爐的玩賞功能或許大大超過了它的使用功能。這正是它能夠成為古玩的特殊魅力之所在。正因為文人雅士對其藝術品位的追求,引發了民間的一些制爐工藝大師應運而生,明末清初的制爐高手張鳴歧,據說他做的手爐要事先預定,並且供不應求,達官貴人們以得到他做的爐子為榮。到後來,他的名號成為托款,成了銅手爐的名牌標識,在世間廣為流傳,就連現在造假者還在襲用。除了張鳴歧,明清兩朝還有不少制爐高手,如王鳳江、周文甫、蔡家、蔣抱雲、徐守素、王吉、潘祥豐、趙一大以及晚清的姚春和等,各位名家他們都有上乘之作。他們的作品,價格不菲,甚至「黃陽紙貴」,不但當時為世人所推崇和稱道,更被如今的玩家爭相收藏。

銅手爐、腳爐的具體用法是:從柴灶的火膛里扒出一些還沒有燒盡的楷秸,裝進手爐,再在上面蓋上些膛灰,壓緊後再蓋上爐蓋。這樣,既沒有煙,又能夠長時間保持熱度,通常加一次爐料能夠維持一兩個鐘頭。如果感到爐子不熱了,還可將裡面的灰再撥一下,使裡面的餘燼翻一翻身,接觸一下氧氣,繼而再把膛灰壓緊,這樣便又能持續使用一段時間。這種取暖方式既經濟又環保,恐怕正是現代人所極力倡導和探索的最理想的一種節能取暖方式。所遺憾的是,現在城裡早已經見不到燒火灶了。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因此,手爐、腳爐將註定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台,它的存在,作為一種歷史的見證,表現出中國古人的聰明和智慧,如今收藏家之所以收藏它,主要是看準了它的藝術品位,能從中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以此來寄託自己的懷古之情。

銅手爐的收藏和其它古玩一樣,首先都有一個辨別真偽問題。目前,假手爐充斥古玩市場,尤其是仿明代制爐名家張鳴歧的作品,更可謂司空見慣。作偽者利用人們追捧名家的心理,頻繁造假,不惜工本,造出的贗品美觀規整而且別緻,而那些沒有眼力的收藏者,大都被其漂亮的表象所迷惑,甚至不惜重金去收買。作為明白人的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眼看著他們在市場上陷入迷津、落進圈套。他們為了能夠得到它,掏出大把大把的票子給賣主。對此,我也只能是搖頭表示惋惜。

古玩收藏到了如今的時節,「真、善、美」的物件已經十分匱乏了。瓷器或是其他門類的古玩特點都呈現「新加坡」(新、假、破)的態勢,高仿的東西幾可亂真,即使是高手也難免會「走眼」,不要說是那些剛剛涉足古玩圈子,對藝術品才初感興趣的初學者了。毫不奇怪,古玩市場的本質屬性就是如此,歷朝歷代也都是如此。只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昌明,仿品的風格越來越逼近真品,有的甚至已經達到完全亂真的地步了。「有需求就有生產」,假古董的生產勢頭可謂方興未艾,因為即使是假貨,只要它完整、漂亮、仿得逼真,也同樣都能賣得掉,所謂「沒有賣不掉的假貨!」在購買群體中,有錢而眼拙的人大有人在。古玩市場,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淘寶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眼力,那自然就會上當受騙。

相比較而論,目前古玩雜件中的銅手爐的收藏就要比其他門類如瓷器等門類的收藏條件要有利些。原因在於:明、清、民國銅手爐幾乎都是實用器、傳世品,時代並不十分遙遠,銅手爐甚至到解放初期還在使用,因為是銅器,相對瓷器而言要易於保存得多,完好率也相對較高。其存世量照例說應該是較大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民間留存的銅手爐其實也並不多見了,原因何在?據本人分析原因如下:一、在解放初「抗美援朝」時期,政府號稱民間捐獻金、銀、銅、鐵、錫來「保家為國」,製造飛機、大炮、**,用來打美國佬。那時人們的思想覺悟高,不少人家都自發地把家裡的銅面盆、烘缸、手爐等物件都給捐了。我們家的銅盆和腳爐就是那時候送走的。二、到了58年大鍊鋼鐵的時候,尚有人家留下的那些銅器、鐵器又都被倒進了「小高爐」,為「超英趕美」而「赴湯蹈火」了。三、以前大家都不富裕,銅比鐵要值錢得多,遇到家中經濟窘迫,急需用錢的時候,就會想到了它。因為它已經不派什麼用場了,放在家裡還不如送到廢品收購站里去賣些錢,聊補「不時之需」。以前在收購站的角落裡常常可以看見它的身影。四、最後到了文化大革命,那些殘存無幾的爐子已經是寥若星辰了。此時僥倖留下來的爐子的命運也同樣是不幸的,它不但倍受冷遇,還要「蒙羞含屈」。一方面是爐子的主人既要為爐蓋上面鏨刻的帶有封建色彩的文飾而擔驚受怕;另一方面,更會要因為擁有它而會造成別人說他家出生富貴、成分高,因為用得起手爐的人無疑會是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因此銅手爐的命運真可算得上是悲慘而多舛,如今真正能夠保留下來的數量也是極其有限的。政治的原因外加愚昧和貧困是中國古董文物的悲劇,象這樣「暴殄天物」的事情在我們的國度里難道還見得少嗎?

收藏銅手爐的樂趣主要是在於手爐本身的藝術感染力。爐蓋上鏨刻的紋飾更是吸引人、打動人的關鍵所在。紋飾是一種文化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匠心別出,設計出諸多的花色品種,從而提升了物件的藝術品位。唐、宋、元代的銅手爐究竟是什麼樣子?資料少有記載,無法考證。明代製作的手爐以水紅銅居多,爐體顯得十分大氣,內部經工匠千錘百鍊,尤其是折彎處,留下許多明顯的長條狀的錘擊痕迹。看不出任何接焊的痕迹。爐蓋上的紋飾古拙而簡約,粗曠中蘊涵著一種厚重的古典美;清代手爐早期沿襲明代風格,亦以紅銅為主,兼用黃銅,風格和明代的基本接近。但爐蓋及爐身的紋飾開始變得繁縟,好象只有過分的刻畫和雕鑿方能顯現出擁有者的富有和高貴。到了晚清民國初年,隨著民族工業的崛起,手爐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手爐的質地由紅銅、黃銅演變為以白銅為主,白銅具有很強的耐熔能力,適合用作手爐。

科學的進步,使手爐的製造工藝變得簡單,爐蓋和爐底能夠看見明顯的填錫接縫。爐蓋上鏨鑿的紋飾的題材顯得千篇一律,無非是寓意吉祥,什麼「五蝠捧壽」、「喜鵲登梅」、「喜上眉梢」、花卉、壽桃之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漢口的制爐名家姚春和所制的銅器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被大會評為一等獎,享譽全世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已經淡忘了這段歷史,更多的人則是不了解這段歷史。然而,這正是中國人的東西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凡刻有「姚春和」名款的手爐,那便是「名品中的名品」,尤其值得關注,其收藏價值更是不可低估的。

目前在古玩市場上偶爾還能見到數量不多的民國小手爐,往往都是銅銹班駁,甚至是周身漆黑,已經被氧化得面目全非了。其表面品相雖然不堪入目,但絕大多數無疑卻是真品。更是在當今老物件日漸枯竭的古玩市場中難得可見的真東西。這類手爐因不起眼,價格亦不高,其實完全可以值得收藏。至於除去爐身的銹跡和污濁,只要處理方法得當,是完全能恢復其本來面目的,並且也不會破壞爐子上原有的「包漿」。本人精於此道,這亦是長期的經驗積累反覆琢磨所得,因此,不管舊手爐再難看,只要是完整的,我從不錯過,志在必得。經我之手,就能使它恢復如初。

其實,對於銅手爐的辨偽和斷代並不複雜,關鍵在於平時經驗的不斷積累。首先是如何進行斷代。銅手爐的質地和製造工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各個朝代的用料大致都具有一定的規律,在上篇幅均已概括,勿庸累敘。至於如何辨偽,則是收藏的關鍵所在。現在在古玩市場經常可以看見的一些銅手爐贗品,小巧玲瓏,紅銅質地,多為鑄銅,手感也重,有的還刻有「張鳴歧」的名款,十分討人喜愛,但卻是假貨無疑。還有一種銅手爐,打的也是「張鳴歧」的名款,爐身還鏨刻有圖案,經過作舊,極能迷惑人,但卻也是贗品,且在市場上所見的數量還相當可觀,這類贗品極具欺騙性和「殺傷力」,其模擬程度足可使不少眼力不夠的藏家上當受騙!

一件真正使用過的老物件,它必然會留下使用過的痕迹。一種自然的使用痕迹會附著在它的表面,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自然「包漿」。當然對於作偽者,他們也會煞費苦心地去人為製造「包漿」,無非是煙熏火烤,刻意附著,然而畢竟是通過短期的作假手段硬行添加上去的,這和純粹長期使用,自然形成的完全不一樣,自然包漿即使你想驅除都是比較困難的,年復一年,日積月累。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只要細心觀察是不難分辨的。再則,凡是使用過的爐子,爐內必然還附著一些爐垢等附著物,這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但卻是一種明顯的識別標記;因為不與人手接觸的緣故,並且受高溫熏烤,長期閑置的結果爐子內壁必然會生成綠銹,這就更能說明它是一件舊器。爐子的外壁可以妥善處理,驅除污垢,但必須保留包漿。爐內的銹跡無須驅除,予以保留,作為一種見證,更可以使其他人得到真品的真切感受。

普通銅手爐的收藏價值目前似乎還沒有顯現出什麼太大的優勢。但是,凡明代、清早期的,尤其是大家製作的,價格優勢早已凸顯。早在1999年,一件明代24.5厘米長的銅手爐,市場參考價就已達到40000元。而一直被大家所忽視的近代銅手爐的身價也在隨著市場的變化在潛移默化。和收藏瓷器一樣,人們收藏理念同樣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原來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現在就有可能成為搶手之物。對於瓷器,原來是非明清的官窯器就沒有收藏價值,而事實上社會中那有那麼多從宮廷流出的官窯瓷器?到後來,明代的民窯器、清三代的民窯也成為一般收藏家們普遍看好的稀罕之物了;到了現如今,就連民國的民用彩瓷收藏品亦已嚴重匱乏了,於是就出現了現今古玩市場上「新加坡(新、假、破)」泛濫的混亂局面。這時,很多的收藏家和愛好者都因為值得收藏的資源已經枯竭,感到收藏的前景迷茫,一團漆黑。似乎收藏之路已經走到盡頭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此時你獨具慧眼,另闢奚徑,在這個時候能看準晚清、民國銅手爐的收藏,那麼或許你就能絕處逢生,感覺到是意外地找到另一片美麗的藍天!此舉不乏是現時期古玩收藏的一條最佳途徑,更可以成為一種長線的投資方式,不但保值,還可以升值,日後必有回報。再說,收藏玩的就是個心境。即使不升值,只要是真品,同樣能夠感受到器物所承載的中國古文化歷史的信息。

在欣賞和把玩的過程中,你可以賞心悅目地仔細逐個觀賞和精讀這些可愛的爐子,品味它們不同的藝術風格,從中得到文化的陶冶,身心得到充實和愉悅!

我記得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前面沒有路的本身就是一條路」!這樣一來,難道這不就「峰迴路轉」了嗎?但願我的建議能夠給你啟迪,這種預見不久一定會得到驗證!

版權聲明:本文由雅昌藝術網論壇授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各朝代皇帝的順序,太全了,收了給孩子漲知識!
松岡美術館的瓷器實力,大飽眼福!
憑這「七宗最」,藍珀就是當之無愧的琥珀之王!
粗獷豪放的元代玉器
絕美的邛窯高溫唐三彩,極度養眼!

TAG:古玩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