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就是中國人的聖經

《易經》就是中國人的聖經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取自於易經。《易經》是一本通過揭示變化規律,指導世人趨吉避凶的書,乃中華文化之源、哲學之根。不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於此,所有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經》的規律就已經包涵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中的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華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簡單點講,《易經》就是中國人的聖經。

《周易》是周文王研究《易經》所得。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歷史我們就不講了,大家可以去查參考文獻,我們再來講講「易」文化與道教的關係。道教一直把《周易》當作基礎的經典而廣為應用。《周易》從內容到形式都為道教所吸收,它滲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體系、方術儀式、政治倫理等各個方面。有意思的是,共同推崇易經的道、儒兩家,竟互不相容。實在講,是儒家公開反對道家。至於道家,講求虛無、寧靜、無為、不爭。因此在漫長的中國歷史舞台上被儒家搶盡了風頭,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地位。歷代高人隱士的典故及事迹,只能零星散見於史籍中。古代專制體制的國家就是這樣非黑即白,永遠是在推崇一方的同時打壓另一方。自從統治階層利用儒家思想統治人心、治理天下之後,真正的道家幾乎完全隱遁避世,一些以術行道的道士們也就漸漸的處於主流社會的邊緣了。

從基本信仰方面來看,以《易》解「道」的現象貫穿於道教的產生、發展、衰落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其內容涉及了「道」的性狀,道的自身運動,「道」與「一」的關係,「道」化生天地萬物等一系列問題。在他們看來,「道」就是「易」,「易」就是「道」,《老子》的「道」的體系與《周易》的「道」的體系是完全一致的,「易」與「道」最終都成為主宰一切的神。歷史上有兩位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道家人物,那就是三千年前商周之際的國師姜子牙及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

民間有句俗話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就是這位在昆崙山學了數十年道術的姜太公當年在陝西渭水河畔「釣」天下的故事。而三國時的軍師孔明,在後來更是成了智慧的化身。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道家人物還有不少,在此暫不一一述說。

這些神通廣大的道家人物,大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有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本事。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精通預測。

那麼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跟道教有關呢?道教是我國正統第一大教,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跟道教有關。比如說,擇日。擇日起源於道教思想中的趨吉避凶,在老君爺的《道德經》中有:「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中國人凡有大事,必擇日。就拿零八年的奧運會來說開幕式的那天是八月八號晚上八點。

節氣也是源於道教,送灶王,拜天公,財神節,鬼節,元宵節,寒衣節,除夕夜,這些節日有的全然是道教節日有的是在道教的影響下在節日之中有了許許多多的道教元素,這些都是道教的先輩們入世濟人的成果。

思想。魯迅的弟弟周作人說:「「平常講中國宗教的人,總說有儒釋道三教,其實儒教的綱常早已崩壞,佛教也只剩了輪迴因果幾件和道教同化了的信仰還流行民間,支配國民思想的已經完全是道教的勢力了。照事實看來,中國人的確都是道教徒。」道教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人生哲學,激勵國人刻苦磨練、知行合一,為求道得道而努力探索、不懈奮鬥;道教貴生樂生、逍遙洒脫的精神,塑造了國人熱愛生活、求真務實的品性;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剛的思維方式,造就了國人內斂、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陰陽協調、天人合一的思想,決定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方式;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準則,形成了寬容謙讓、包容開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華文明經久不衰。

「仁義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最高準則,道教既奉行「尊道貴德」,又提倡「忠孝仁義」,把道德踐履作為修仙條件,積極推廣傳播各種勸善書,對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道教大力宣揚始祖軒轅黃帝,使得海內外華人都尊黃帝為祖宗,形成了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和戰勝一切困難的民族凝聚力。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比如說中醫中藥、中國傳統建築、文學文化、民俗節日等等。

最後回答一下有個緣主問的問題:易經是不是偽科學?

首先,易經不屬於現代文化中科學體系範疇,不能說是不是偽科學。正經的易學研究人員根本不會說自己是科學。既然不自稱是科學,那麼偽科學就無從談起。再者,科學這詞是西方舶來的,哲學定義大致是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體系,以數學的方式可以重複驗證的方式方法。咱先說重要的數學基礎,學易,並且達到用易狀態的人,都知道,易經不能用數學方式表述或者說證明。

易經是建立在中國古代樸素的氣陰陽五行基礎之上的學術體系。易本身就是日月交替變化的意思。

文王演易,最早可以例證易經在周朝易經基本完備,科學這詞是近現代形成的。好比用現代的大學生去大明朝考八股文,那是不現實的,假設也考不了。兩個評判事物的標準不能混為一談。再舉個例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覺得這句話科學嗎?這是哲學,不是科學範疇,如何來考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科學嗎?誰能用科學來給我們解釋呢?

最後再說一下,這個世界上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甚多,太多無法解釋的東西存在,量子力學因此而產生。不過現在的科學都是一步步在印證著玄學的腳步在走,例如靈體,靈魂,超意識,時空突破,神通,能量場,玄學正在被一步步的冠以科學的名義,因為玄學的角度是如此高不可攀!是古人感應天地所得出的真理,科學看不破,所以才否定,而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又一步步的肯定著玄學。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易會 的精彩文章:

TAG:聯易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