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撫順關與熊廷弼一

撫順關與熊廷弼一

近百年以來的民間傳說中,以薛仁貴故事和老罕王出世起兵故事最為東北人所傳頌。其中,撫順是薛仁貴故事中「寒江關」(又稱「鎖陽城」「鎖陽關」)的所在地,又最為人們所認可。宣統三年(1911)編纂的《撫順縣誌略》曾把撫順城以北的明代會元堡遺址,誤認為是唐代薛仁貴徵西故事中的「寒江城」,成書於1925年的《東北名勝古迹軼聞》則稱「撫順城,古稱鎖陽關」。可見撫順曾是兵家必爭之地,幾為人所共識。

但說撫順就是「寒江關」「鎖陽關」的所在地,肯定是不確切的。古代撫順是曾經設置過雄關,但它不叫也不是唐代的「寒江關」「鎖陽關」,它真正的名字,就叫撫順關,是明朝時期設置的,它的位置,不在撫順城附近,而是在撫順城以東15公里的關嶺地區,它的原地名,叫黑沙台。

眾所周知,撫順是當年明王朝遼東防禦體系的一個的重要關口,也是建州女真通往京師的門戶。始修於正統八年(1443),成書於弘治元年(1488)的《遼東志》,是一部明代官修的遼東志書,首次提到「撫順關,在撫順城東三十里;撫順馬市,在撫順城東三十里,建州諸夷人於此交易買賣」。

其後嘉靖四十四年(1565),巡按御史李輔重修《遼東志》,易其名為《全遼志》,沿襲了前人的說法。又據《明憲宗實錄》記載:天順八年(1464)四月,「敕遼東鎮守總兵官遇有建州等衛女直(即女真)到邊,頒令從撫順關入,仍於撫順城往來交易」。由此可知,撫順關的設立時間,應該在1443年至1464年之間。

撫順關的具體地理位置,也曾經是一個有所爭論的問題。1938年日本人渡邊三三寫過一本《撫順史話》的小冊子,稱「前甸站東的台地上有南北走向的邊牆,還有在搭連東四千米處有關口村,這兩個地方都是當年撫順關址。」從20世紀80年代起,撫順市的歷史考古工作者根據考古調查的實際結果,結合明代的《九邊圖》,以及《遼東志》《全遼志》中所附輿圖的標註,加上文獻記載明清之際出撫順關走行渾河北岸的記錄,將撫順關定位於關嶺,使歷史研究中的這個疑團得到了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學101 的精彩文章:

TAG:新學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