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紡織業的美學特性:利用「植物纖維」來發展

中國紡織業的美學特性:利用「植物纖維」來發展

中國利用植物纖維,特別是苧麻和大麻的歷史很早,在新石器時期的植物纖維土陶器上已有麻布的印紋。

植物纖維(plantfibre)是廣泛分布在種子植物中的一種厚壁組織。它的細胞細長,兩端尖銳,具有較厚的次生壁,壁上常有單紋孔,成熟時一般沒有活的原生質體。植物纖維在植物體中主要起機械支持作用。植物纖維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極為密切,除了日常生活必需的紡織用品以外,繩索、包裝、編織、紙張、塑料以及炸藥等,也都需要植物纖維作原料。

纖維是紡織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有與紡織生產相關的部分—纏紗,染色,編織,圖飾—都以纖維起始,並取決於纖維的類型和質量。

YTI - Textile fragment with a leaf

在大都會博物館,三個針對不同纖維(植物纖維、動物纖維和合成纖維)的系列裝置將向我們展示紡織的秘密。

YTI - Fragment

第一個系列裝置將揭示一些重要植物纖維的技術改造過程,像是亞麻,大麻,苧麻和棉花。上至古埃及王朝,下至當代,這些植物纖維被北非,歐洲,亞洲和美洲等世界不同文化地區所利用。

此裝置也將展示紡織部門是如何使用特別定製的顯微鏡,它可以識別和檢測織物的材質和結構。

纖維的近距離觀察會透露出大量信息—關於植物如何變為面料。從種植到紡織品轉化的整個過程中,纖維技術處理的所有因素和條件都會影響到成品的美學特性和功能質量。

YTI - Embroidered sampler

例如,亞麻,大麻,苧麻都是韌皮纖維,生長在植物的外皮組織下,根莖組織之上。這些在1-2米長度間的長纖維,端頭纏繞便可直接形成線軸。突出例子是棉花纖維,其他如木棉、楊柳等種子表面,也都有纖維。一些工業用的植物纖維長度與寬度的比較見表。

YTI - Buratto band

棉花是長在圓莢或豆莢種子間的單細胞纖維,是典型的短纖維,其長度在3/8-1/2英寸之間。紡紗時需要長纖維和短纖維捻在一起纏繞才可以成型。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古式紡織機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YTI - Textile fragment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YTI - Kyōgen overvest (kataginu) with Japanese lobster

YTI - Fragme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中世紀手抄本:古老的字體以人體為媒介創作塗鴉
考古學家對古希臘藝術的進行復原,看完雙眼已毀
《星際特工》熱映之際,讓我們再看一遍《第五元素》吧
孫大聖的祖先是印度猴神?曾滿嘴的黃段子,惹得鐵扇公主大怒
阿聯酋花費了24億迪拉姆,建了中東藝術界最耀眼的「盧浮宮」

TAG:YT藝術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