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ay 283 「你孤獨嗎?」「誰不孤獨呢?」

Day 283 「你孤獨嗎?」「誰不孤獨呢?」

和電影生活在一起第283天

2017年9月11日星期一

片名:唐人街 Chinatown (1974),波蘭斯基

南京,家

一個月前看了一周的「黑色電影」,現在重新回到美國電影的單元,就立即想到仍然要從「黑色電影」出發。想起來很奇怪,美國電影只有在表現得憂心忡忡的時候,才能真正吸引住我。美國電影里的歡樂顯得過於天真,傷感又顯得過於膚淺。但他們的恐懼感和厭惡感,有時卻很能打動人。所以我把這個單元命名為「美國恐懼」,但它不是關於恐怖片類型的。這些美國電影里恐懼或厭惡的對象是:權力、性、暴力、金錢、或神秘的幻覺。

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好萊塢時期的波蘭斯基。波蘭斯基以下的經歷眾所周知:他在洛杉磯首先拍攝了《羅斯瑪麗的嬰兒》(魔鬼聖嬰)大獲成功,之後因懷孕的妻子和好友被曼森家族殘忍殺害,而回到歐洲拍攝了基調陰暗的《麥克白》,接著就拍攝了回溯「黑色電影」的《唐人街》,然而上映不久又被指控性侵未成年少女而永久地逃離了好萊塢。

由羅伯特·湯創作的《唐人街》劇本被譽為教科書式的,我印象當中麥基老師的《故事》當中有整章講解。我看到豆瓣上還是有不少人質疑故事的流暢性,也有人指出漏洞。我忘了自己是在錄像帶還是VCD時代首次看這部電影,也有劇情方面的困惑。個人覺得一部分可能來自字幕翻譯不嚴謹而導致誤解,另外羅伯特·湯擅長編造「錢德勒式的」錯綜複雜的情節。故事像一個迷宮,把複雜的商業陰謀和駭人聽聞的性關係攪在一起,但沒有給出任何出口。

我記得第一次看完《唐人街》之後,被結尾那種徹底的絕望給震住了,很久說不出話來。影片本身的色彩明艷,加州的陽光直射,建築物和街道都非常敞亮。但越是這樣,心裡就越得到一種黑暗瀰漫的感受。波蘭斯基在自傳里說,洛杉磯的每條街道都讓他聯想起那場悲劇。這種陰鬱的心情,滲透進懷舊的氛圍,構成了影片整體基調。今天重看時,才注意到一個細節:片頭使用了派拉蒙1940年代的老標誌,到結尾才出現1970年代的新標誌。

《黑色電影》的作者納雷摩爾說「《唐人街》很多場景予人靜寂和可怕的感覺」,這些場景絲毫沒有我們慣常所見的驚悚效果,相反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又讓我們得到某種詭異的、讓人不寒而慄的印象。納雷摩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

「……(唐人街)怪異的氣氛甚至延展至幾乎不經意間登場的細枝末節中:花瓶或草地上狀似葬禮用的鮮花;兩個厄運纏身的女子身後牆上的黑色航船圖;床單上的圖案,我一時間一位是血跡;不協調地放在黑暗起居室里的一件女孩夏裝和寬邊草帽。在電影后面的一個鏡頭裡,吉蒂斯俯身看到池塘底部一個發光的物體。銀幕的角落裡有什麼東西攪動了一下——那是一條金魚的微紅色鰭,在那一瞬間,它看上去像一個怪物。」

這部電影的原始情節來自1908年的加州奧恩河谷案,編劇羅伯特·湯將這樁案件搬到了1930年代。波蘭斯基的影片則圍繞這樁社會新聞,從普通的婚外情私調查開始,逐漸導向上流社會的亂倫醜聞。波蘭斯基在劇本創作中堅持了兩點:傑克·尼科爾森扮演的私人偵探必須和費·唐納薇的富家女僱主上床;以及最後費·唐納薇必須死掉,而她的父親劫持了父女兩人所生的女兒,讓人感到悲慘醜惡的事還將永遠延續。

「算了吧,傑克,這是唐人街。」這是尼科爾森得到的最後勸告。在邪惡的強大權勢面前,警察和圍觀群眾、良心和正義,都只能認輸了事。這部結尾黑暗、劇情繁雜的影片為何會吸引很多美國人開車到電影院里去觀看,主要切合當時的國情——越戰和水門事件。美國的評論說「唐人街」是一個隱喻,「就是這個國家完全不是她表面看上去的那樣。」

在電影里,一位地方檢察官曾經對尼科爾森說:「你可能以為自己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但其實你並不知道」。

首部「黑色電影」《馬爾他之鷹》的導演約翰·休斯頓出演了《唐人街》里的重要人物——邪惡而強大的父親,千萬富翁、想要買下未來的野心家、誘姦女兒的野獸。這位強悍的導演演技也真是精彩。

我讀《波蘭斯基傳》時看到一則八卦:當時尼科爾森正在和休斯頓的女兒安吉利卡·休斯頓(後來曾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約會。安吉利卡前來探班的那天,正好在拍尼科爾森和約翰·休斯頓的對手戲。約翰·休斯頓的台詞是:「吉蒂斯先生,你是不是和我女兒上床了?」尼科爾森沒有搭話。「嗨,得了吧,這事兒你用不著想一下才記起來吧。」

另外,波蘭斯基電影里的陰冷,也滲透出一種生命的孤獨感。《羅斯瑪麗的嬰兒》也是如此,羅斯瑪麗的恐懼源自於女性孕育期的憂慮和不安,來自於丈夫的疏離,也來自於現代都市人的孤獨。羅傑·艾伯特給《唐人街》寫影評,第一句話就說影片中,有人問身為私家偵探的主人公:「你孤獨嗎?」他反問說:「誰不孤獨呢?」

就像《唐人街》末尾的結局一樣,孤獨最終是來自一種「無能為力」。

其它「和電影生活在一起」的波蘭斯基16年12月30日(周五)麥克白The Tragedy of Macbeth (1971) 羅曼·波蘭斯基17年2月4日(初八)苦月亮(Bitter Moon,1992)17年6月4日(周日)苔絲(1979),哈代,波蘭斯基

第41周 「美國恐懼」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波蘭斯基

熱天午後 Dog Day Afternoon(1975),西德尼·呂美特

閃靈 The Shining(1980),庫布里克

錄影帶謀殺案 Videodrome? (1983),柯南伯格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喬納森·戴米

本能 Basic Instinct? (1992),保羅·范霍文

冰血暴 Fargo(1996)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Tags:《唐人街》(1974),#VCD365,Chinatown (1974),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羅伯特·湯 Robert Towne,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衛西諦

電影文化工作者,專欄作家,影評人。先後在《看電影》、《紐約時報中文網》、《生活月刊》等數十家刊物撰寫專欄。歷任多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中國獨立影像展、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多個影展獎項的選片與評委。第49屆金馬獎評審。出版有十部電影書籍。2015年,獨立出版個人攝影集《Way Away:66號公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影網 的精彩文章:

蔡明亮談VR:如何在虛擬實境中一展長鏡頭美學?
Day 278 有時電影就得出發無聲的怒吼
女性與電視喜劇:私生活即(電視)喜劇
女性、紀錄片和實驗電影:女性敘事者們
揭開大衛·林奇電影噩夢之源——《橡皮頭》(1977)

TAG:迷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