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的真言實話集錦(上)

太極拳的真言實話集錦(上)

我在業餘時間裡痴迷研練傳統太極拳,拳齡不算很長,大約二十八年而已。除了林墨根、松緒金等三位恩師傳授拳技拳藝之外,我還請教過太極名家名師傅鍾文與傅聲遠、楊振鐸、鄭鈞(趙堡架太極傳人)、張志俊(陳式太極傳人)、趙幼斌、曹彥章(崔毅士的傳人)、孟憲民與丁水德(牛春明的傳人)、沈行佐與沈行佑(武匯川的傳人)、曹一民(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主席)、翟維傳(武式太極傳人)、劉習文(張虎臣的傳人)等人,海納百川嘛。多年來對拳藝極慮求精,搜尋探索,偶有些粗淺體會,積累了一些太極拳的真言實話。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見諒並誠摯歡迎指正。

1、學習太極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永無止境。須漸修方能頓悟。但一層功夫一層理,不到一定的境界,憑現有的體會去揣摩太極拳理論,必有隔閡。功夫不到,耳食為知,終屬虛妄。

2、太極拳學習主要是以傳統的言傳身教方式,所以,太極拳愛好者選擇老師學拳就極為重要。正所謂:老師(傳統稱呼為「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已。可見老師想不想、能不能把你領進門具有決定意義。在這裡要提醒太極拳愛好者,不要迷信哪一派的「正宗傳人」或「什麼大師」、「嫡傳弟子」等宣傳,太極拳是活著的文化與技藝,是不能像古董、金錢一樣繼承、傳遞的。所以說:選擇老師學拳首先是明師(明白拳理拳法的「明」和開明不保守的「明」),再是嚴師,加上名師當然更好。還要具體看看繼承人的武德、功夫、綜合修養如何。

3、書本圖譜形式的缺點是圖形靜止,無法表現拳術運勁及神態。視頻影像形式則沒有圖譜形式的缺點,老師向學生言傳身教,自學者似乎是在旁聽。其實,沒有老師在旁邊校正動作,是圖譜和影像形式自學時的共同缺點。再說,圖譜影像上的示範者,都是經過由簡單到複雜、由基本功到套路,由套路到對練,經過體悟身知的老師,圖譜影像等載體無法把這個過程反應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圖譜、影像只是供訓練有素者所用。非此類自學者,若以自己的理解按圖索驥,十之八九的結果是南轅北轍。如果一味地堅持自學,由此而形成錯誤練法。理論性學問可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只要理解了,就算掌握了。而太極拳則是身體力行的技藝,語言、文字、圖像都無法確切地記錄身體力行的感覺,這就決定了「複製學習」太極拳的長期性與複雜性是太極拳難以普及之處,也是中華古老文明寶貴之處。

4、練習太極拳要想具有技擊實戰能力,首先要出功夫,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選擇正確的練習方法。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練習方法呢?以我個人練習太極拳的經驗來說,太極拳的內容應包括:一是基本功的訓練;二是套路的練習;三是樁功的練習;四是輔助功法的練習;五是內功的修鍊;六是各種推手的練習;七是散手實戰訓練。

5、由於諸多原因,現在的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只知道楊式太極拳唯有慢練的傳統拳架,不知道還有快練的傳統拳架。「慢」好像是楊式太極拳的代名詞,以至忽視了慢的實質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如把太極拳練快,別人就不相信你練的是太極拳了」,客觀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為了「慢」而慢練,最終將喜歡技擊的太極拳練習者引入了「枉費功夫貽嘆息」的誤區。殊不知慢是為了給快打基礎,慢是練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正如拳諺的「慢如抽絲,疾如電摯」。只有在慢練的過程中,才能細心對照自己的動作是否合乎太極拳的要領要求,精神和體力亦容易協調統一。快架與慢架的區別不單是練拳速度,快架的動作結構與風格、整式作用與整勢打法要點等等都與慢架不同。

6、某名家說:「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松功修鍊」,這句話不錯。他指出:松功修鍊是從下往上練。亦有名師說松功修鍊是從上往下練。我師承所學的松功修鍊是實的部分身體從上往下放鬆而沉到腳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虛的部分身體從下往上放鬆而飄或提起來,如松而不飄或不提,亦不是真松。楊氏太極拳的下盤沉提勁,就是這種練法之一。

7、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膝蓋過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關節承載過多的身勢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勢重量下沉至腳底。如能松胯,則膝蓋鬆開自然受力。

8、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腰骨或腰肌過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9、有人說弓步的後腳稍許彎曲是對的練法,有人說弓步的後腳伸直是對的練法,其實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虛實狀態。對此我贊成太極名家董英傑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後腳,不用時為虛,可以稍許彎曲;用時為實,接對方之勁力卸落地面時後腳伸直,發勁時後腳蹬地由實變虛,亦可伸直。

10有人把肩關節練得很靈活,以為松肩墜肘練到位了。其實「松肩墜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肩關節」好松,肩胛骨難松。只有肩胛骨鬆開後,兩手臂才能相通,又利於氣沉丹田。

11、為什麼要松腰?松腰可以使重心下移,達到平衡穩定,這是它的主要作用。

12、為什麼要沉肘?因為要把全身的力量運到手上去,故而不但要松肩,還必須沉肘。

13、太極拳的松功是一種修鍊手段,「松」的目的不是實戰時軟塌塌、鬆懈懈、如一攤稀泥;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使它動蕩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柔彈力、穿透力、擊打力。這是太極拳初學者要明白的主要東西。

14、為什麼要含胸?含胸有兩種顯著的作用。第一是含胸可以使氣不上浮,為了能使氣向下沉,則必須含胸;第二是含胸動作對於兩腿的起落和進退,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

15、為什麼要拔背?為了避免脊柱鬆弛過度和產生低頭彎腰等現象,所以用拔背來控制。此外,拔背在技擊時,還起著發力的作用。

16、何謂腰胯帶領四肢?就是說四肢的一舉一動都受腰胯帶領;如果腰胯在這個勢完成運動後,上肢或下肢還有多餘的動作,那麼,說明腰胯與四肢的運動已脫節。

17有人用彎曲膝關節來降低下盤重心和身體高度的練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關節僵緊,不利於虛實變化,又容易損傷膝關節。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勢下沉,腳底受力(不是僵滯長時間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時間的受力),膝蓋不受力,才是松沉。

18、太極拳含有氣功的一些精華,但要知道太極拳不是氣功。氣不只是氣功說的體內之氣,太極拳要全身內外都化為神氣,執著在內怎能全身通透。有些人被神玄所蒙,著意追求大、小周天通的練功效果,這會影響拳藝的提高。還是「道法自然」好,多點體悟楊澄甫宗師的《太極拳說十要》才實在。

19、鼓隆肚腹不一定是氣沉丹田。練氣是先將空氣的氣沉入丹田,心與氣守于丹田,積之漸漸會有成果。當氣沉丹田時,氣要細、長、靜、慢,有如抽絲一般,不能強壓。呼吸應自然,是心將氣沉丹田。絕不能強求,先練丹田,再行氣到全身。

20、當練拳中出現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為筋骨強度還不夠,而不一定是方法錯。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準,更不要去追求疲勞。顫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擔心。前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細汗,出完細汗出香汗」。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進門。剛開始大汗淋漓的關是一定要過的。抖是調整內里的上乘法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十要解析——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陳小旺徒孫首戰遭KO 戰太極賽場陳家溝可有雪藏高手
太極養生最忌心浮 功夫純熟漸至妙境
肯姆戰太極復仇成功 泰拳高手學會多少太極技法
皇太極忽悠崇禎殺心腹大患,無名小卒沒『荊軻刺秦王』但報仇雪恨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