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沒殺劉邦是明智的,這也是其一生政治決策中的閃光點
現在很多朋友都認為,項羽最後烏江自刎的結局,其實是他自己在鴻門宴上的心慈手軟造成的。當年要是能夠採納范增的建議,直接在宴上砍了劉邦,歷史或許就改寫了。
其實不然,項羽並非只是有勇無謀的莽夫,當時他若真的砍了劉邦的腦袋,或許不等烏江自刎,他早就四面楚歌了。所以說鴻門宴上項羽沒殺劉邦是明智的。
有朋友說了,你這是啥謬論?不要著急,我們慢慢分析來。
秦朝末年,苛捐雜稅嚴重,百姓民不聊生,紛紛舉起了起義的大旗。項梁、項羽叔侄也摻和了其中,推舉楚王孫熊心為懷王,恢復楚地,時下劉邦率眾來投。當時懷王召集了宋義、項羽、劉邦三人議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消滅秦軍主力,並威懾諸侯,再一同取道函谷關入關中;另一路則西進,經武關進入關中,取咸陽滅秦。
當時懷王還和宋義、劉邦等人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可以在關中稱王。也正是這個約定,成了後來鴻門宴的誘因。
談好條件之後,劉邦率領著西路軍就出發了,一路上靠著智取力奪,竟先項羽一步進入了關中。入主咸陽後的劉邦對手下來了個約法三章:妥善安置故吏,不搶秦宮女人,不殺降順將士,不貪府庫財寶。做完這一切之後,他更是完成了一個驚人之舉,老實地退軍霸上。
這是劉邦的一個高明之處,他知道自己現在還不是項羽的對手,所以要低調。也正是這份低調,讓項羽在鴻門宴上找不到殺自己的理由。
那麼此時另一路北上的大軍又是啥情況呢?
這路大軍的統帥是宋義,但他在途中耍起了小心眼,勒令軍隊止步不前,大有坐觀天下成敗,擁軍自立的意思。這下項羽可不幹了,他還等著殺入咸陽,搞個王噹噹呢。於是項羽和范增一合謀,就將其給做了,搶了其軍權,接著破釜沉舟,和秦軍展開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戰。
從此一戰成名,令各路諸侯畏懼不已。
戰勝秦軍之後,項羽率軍大步朝著關中挺近,但在途中他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坑殺了秦軍20多萬降軍將士。這和劉邦的禮賢下士,禮待降兵相比,無疑又差了很多。
眼瞅著劉邦搶了風頭,項羽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甘心的,於是一怒之下破關而入了。項羽擁兵四十萬,駐紮在了新豐鴻門。安頓好之後的項羽就開始分析當前的形勢,發現對他而言十分不樂觀。
此時的項羽雖說有大軍四十萬,但其中大多數都是諸侯的部隊,他們多是心存觀望,並沒有真心的歸附。此時項羽真正的部屬只有十幾萬,和劉邦差不多,他深知此時若和劉邦火拚,諸侯軍隊肯定樂於坐山觀虎鬥,沒有幾人會真正幫自己,所以就算項羽能勝,想必也是元氣大傷。
而且即便殺了劉邦,其部隊也不可能輕易就被收編,因為劉邦軍中有不少的秦人,而項羽剛坑殺了20萬秦人。並且項羽此前殺宋義,有范增和全軍將士的支持;坑秦軍,也有諸侯軍隊的相助。而現在項羽和劉邦的矛盾還沒完全公開來,他們都還是懷王手下的將軍,都是楚軍,此時項羽若真殺了劉邦,那麼諸侯會幫他嗎?想想也知道了。
項羽明白,當務之急並不是殺掉劉邦,而是利用自己的威勢一鼓作氣剷除對手,聚攏人心,創立霸業。所以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在鴻門宴前夕,項羽就放棄了修理劉邦的打算。
可見,項羽沒在鴻門宴上殺劉邦並非婦人之仁,反而恰是明智之舉。這次與劉邦的握手言和,為他日後成為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礎。
然而,接下來的項羽卻接二連三地犯錯,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後來沒及時除掉劉邦。
項羽稱霸後,能與其爭雄的只有劉邦和田榮兩人了。當時劉邦本已是項羽刀俎下的魚肉,完全可以很輕鬆就將其幹掉,但他偏偏封劉邦在漢中,天高皇帝遠,放虎歸山,再想殺劉邦就沒那麼容易了。後來項羽和田榮激戰之時,劉邦乘虛而入,殺進了中原。
此外項羽還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一是攻破咸陽後,獨佔寶物,並且還全部帶回了彭城,這就成為日後眾多諸侯偷襲彭城的一個誘因,劉邦答應他們,破城之後,寶物平分。
二是稱霸後亂封諸侯,如同兒戲一般,各國舊王族都被擠走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項羽的戰友和親信,這是後來大起戰端的直接原因。
所以說項羽自刎烏江的真正原因,並非是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而是其一生所犯的諸多錯誤導致的。
鴻門宴上沒殺掉劉邦恰恰是其政治決策中的閃光點,不然的話,有沒有後來的西楚霸王都很難說。
※都在說大唐盛世,可唐朝這位皇帝卻是中國腐敗的源頭,令人咋舌
※老天爺曾給過崇禎兩次機會,哪怕只抓住一次,他也不用弔死在煤山
※揭秘商鞅死亡的真相,又是一作死小能手,從這三點就可看出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不是和珅,而是這位大將軍,貪了三十多個億
※揭秘:公孫勝兩次脫離梁山的真正原因,絕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