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師姜平:帶你解讀風光攝影

攝影師姜平:帶你解讀風光攝影

新媒體管家

怎樣理解風光攝影構圖

在我們的周圍美的視覺要素到處都有,占我們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們大多數人對它熟視無睹。在風光攝影中,無論是平淡無奇還是雄偉壯麗,它都包含著無限量的視覺美點。有時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縱即逝,有時候它藏在極普通的外表下,貌不驚人,難以辨認。事實上,這隱藏著的視覺美點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東西。

從自然景觀中發現具有美感的線條、色調、形狀和質感,把它們納入取景器中,以攝影家完全自我的方式加以處理,隨後製成照片,讓觀眾對這些視覺美點也能一目了然,這就是構圖的全部內容。

構圖是一個思維過程,它從自然存在的混亂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構圖是一個組織過程,它把大量散亂的構圖要素組成一個可以理解的整體;構圖是對這些要素的反應過程,也是想方設法組織這些要素的過程,目的是讓這些要素向人們傳達攝影家已經體會到的興奮、崇敬、畏懼、驚異和同情。構圖所表現出來的氣氛有時是平靜的,有時是有力的或堅定的,有時也可以是活躍的。自然界本身會向攝影家展示出所要表達的情緒。

通過構圖,攝影家澄清了他要表達的信息,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他發現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有人把繪畫的構圖和攝影的構圖相比較,得出攝影的構圖是減法的結論,是對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煉。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無論是加法還是減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構圖再現自然給我們的感受,並用相機將這種感受傳達給觀賞者。

風光攝影的空間劃分

在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取景器中,將自然景物合理地分布其間,這就是風光攝影的空間劃分。自然的空間安排,其內容不外乎大地景物和天空之間、地面上的景物與景物之間的比例關係。比如,在畫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還是天少地多,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主觀來決定。一般性的空間劃分規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佔面積就應大些。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風光攝影的主體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觀,天空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種陪襯,因此當天空部分沒有我們需要的創作要素時,就應將其從構圖中徹底剪掉;如果天空作為畫面主體,我們也應該在畫面上保留部分大地的景物。沒有大地的襯托,天空的表現力會大打折扣。

拍攝地面為主的風景時,也要考慮景物與景物之間的空間距離感。利用鏡頭的焦距、空氣透視關係和放射性線條,最大限度地在畫面中展現自然景觀的立體空間效果,讓觀賞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光攝影主體的位置

風光攝影創作無論表現什麼內容,什麼對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是主題思想的主要表現者。主體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三個或若干個。主體景物的地位在畫面中也應優於其他景物,處於明顯的地位。但並非是主體都必須安排在畫面中央,那樣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學要求。關於主體在畫面中擺放的位置,人們常用的方法是把畫面劃成一個「井」字,把主體擺在井字任何一個十字交叉點上。這種處理主體的方法是值得參考的。具體擺放位置,我們也要因景而異,因情而異,既要注意美學規律,也要敢於突破創新。

風光攝影的陪體

陪體是指確定了主體之後的其他景物。 陪體在畫面中屬第二位的,但對畫面中突出主體的作用極為重要。它主要起襯托主體、協助主體完成表達作者情感的任務;此外,還要在可能的情況下,裝飾美化畫面,統一色調,表現氣氛和表現深度空間,掩蓋某些不足。因而,陪體的選擇不應和主體同一顏色、同一影調、同一形狀,而應有所區別。主體和陪體的關係,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風光攝影的景深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結成比較清晰的影像,這個結像清晰的景物範圍的縱長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說,我們拍攝一張風景照片時,從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遠清晰的景物之間的距離,就是景深的範圍。 大多數風光攝影要求景深範圍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讓畫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長短,拍攝的距離。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長。 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長。 拍攝的距離越近,景深越短;拍攝的距離越遠,景深越長。 綜上所述,在拍攝自然風光時,為了最大程度地獲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範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鏡頭(廣角鏡頭),採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攝較遠距離的景物(大約兩米以外)。以上三種方法同時使用,可確保照片的最大清晰範圍。

風光攝影的空氣透視

空氣透視是指遠處物體細節模糊不清的一種現象。攝影者與景物之間的距離越大,該景物的光線需要穿透的空氣層就越厚,遠處的景物好象是沉浸在一片蒙濛霧氣之中,空氣透視會讓遠處的景物變得模糊不清。但正是這種近處清晰遠處模糊的視覺現象,給我們的照片提供了深度空間感,攝影家也正是利用了這種視覺現象,拍出了具有立體空間效果的風景圖片。

在自然界中,除了拍攝距離的遠近影響空氣透視效果外,天氣的變化在一定程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晴朗有風的天氣下,空氣透視度好,拍出的風景清晰度就高;有霧的天氣空氣透視度差,拍出的風景空間清晰度有限。因此,掌握了空氣透視度與拍攝的基本關係後,我們可以在任何天氣情況下自由選擇拍攝場景,即空氣透視度好時,可以拍攝大場景及遠景的照片;空氣透視度差時,則拍些小景和近景的照片。

測光是曝光的基礎

拍攝者將相機取景器對準景物完成構圖後,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就是測光。

現代相機和專業測光表的設計原理是以18%的反光率為標準制定測量基礎的,也就是標準灰色板的反光率。但在自然界的萬千景物中,不同物質的顏色、感光和受光方向均不同,所以,當我們面對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景物時,如何測量被攝物體的反光率數值,就成為正確曝光的關鍵。

面對不同的景物和光線的不同照射方向,使用的測光方法也有所不同。當我們想知道被攝物的反光率數值時,應該使用反射式測光方法;如果我們想了解太陽光或者天空光的照射強度時,應該使用入射式測光方法。無論使用哪種測光方法,都是曝光數值的相對依據,這個數值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正確的曝光數值應該是根據天氣、季節、光照的面積以及測光的基準點等諸多因素加以綜合分析後得到的數據。

以反射式測光為例,測光點的範圍有時是被攝體本身,有時則是頭頂的天空。比如需要以天空光的亮度為測光點,這種方式大多用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這一段時間大地上的景物沒有陽光的直接照射,其反射的光線強度不能被測光表準確把握,而天空部分則在太陽的照射範圍內,可以有效地反應光線的強度,這時,我們測量的方嚮應該是天空,而不是景物。 使用入射式測光還是反射式測光,在實際創作活動中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陰天時,天空的散射光線比較柔和,光照平均,使用入射式測光方法比較方便準確。如果光照比較強,無論是在逆光、順光、側光還是區域光的情況下進行拍攝,採用反射式測光方法比較好,因為反射式測光可以準確地測量出物體高光部分和陰暗部分的光比反差數值,為我們準確地計算出正確的曝光數據提供可靠的依據。

曝光是風光攝影的關鍵

利用相機的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讓一定數量的光線通過鏡頭折射到感光材料上,這個過程就是曝光。

曝光數值的多少,決定拍攝畫面的影像效果。曝光過度會使拍攝的影像色調偏淡,曝光不足會使影像的色調變暗。只有正確地曝光,景物的色彩才能被真實地還原,物體的層次和質感也才能被充分地表現出來。

在實際拍攝中,我們不但要學會測光的方式方法,還要了解掌握曝光的補償與修正。

在拍攝高調、低調照片時,都需要對曝光數值進行修正。所謂高調照片就是調子明朗的照片,畫面的大部分被淺白色調所佔據,圖像僅為中間色調組成的清淡影像。希望得到高調照片,一般要在測得的曝光數值基礎上再加大一級曝光。所謂低調照片,是指畫面的大部分為深色基調,僅有少量中間色調和強光部分。拍攝低調照片時,一般要比測得的曝光數值減少一級曝光。

這就是「白加黑減」的曝光原理在拍攝中的實際運用。除了畫面的基調需要上述原理外,拍攝對象色彩的深淺同樣也適用於這個原理。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準確曝光,曝光的多少完全取決於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欲表達的效果。下面的知識我們必須了解:在曝光寬容度允許的範圍內,曝光欠半級或一級時,景物的高光部分的色彩更加飽滿,反之,則高光部分的色彩就會淡化。

曝光的掌握需要不斷的經驗積累,有些現成的規律也要熟記。例如:拍攝雪景要增加1.5級曝光;拍攝區域光照射的風景,按照高光區域測光後,減少半級曝光;拍攝比較暗的景物,測光後增加一級曝光;拍攝逆光下的河流,對準河流中的高光區域測光後,減少一級曝光;拍攝日出、日落的太陽時,如果將不刺眼的鴨蛋黃般的太陽放入畫面,曝光數據是光圈F/16,速度1/15秒(100度的反轉片);陰雨天拍攝風景,按入射式測光所得到的數據進行拍攝,一般不需要增減曝光,景物的色彩還原真實且飽滿,等等。

利用順光拍攝風景

光線照射的方向與照相機拍攝方向一致的光線稱為順光。

由於順光式被攝物體正面受到均勻的照明,景物的陰影被投在背後,所以順光拍攝的畫面很少有陰影,正面往往比較明亮。畫面的層次主要依靠被攝物體自身的明度差異或色調關係來傳達。

順光拍攝的優點式畫面中影調柔和,能較好地傳達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時候,利用順光拍攝風景,如果前景部分處於陰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較明亮,則景物的空間立體效果會有所改變。另外,採用順光拍攝時,尤其是低照光線的順光很容易將拍攝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畫面中,這一點要注意避免。

利用側光拍攝風景

光線照射的方向與照相機拍攝方向成90度左右的光線稱為側光,受到側光照明的景物有明顯的明暗對比。這種光線能很好地表現被拍攝景物的行政、立體感、質感,光影結構鮮明、強烈。

由於側光照射,景物的背光面會留下影子的形態,影子的長短以及影子與景物本身會構成豐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利用側光進行拍攝也有不足之處,景物的受光面與非受光面存在較大的光比反差,這個差距往往會超過膠片所允許的寬容度範圍,顧此失彼,景物中的層次、質感會有些損失。

側光是拍攝風景時經常使用的光線之一。為了準確把握景物的光影效果,側光拍攝的曝光計算非常重要。具體地講,用點側光測得的數據和曝光補償都要考慮進去。一般的規律是:側光拍攝時,應以景物的高光部分進行點測光,並在此基礎上增加半級曝光。

光線的照射方向和相機的拍攝方向大致構成垂直關係的光線稱為頂光。這種光線一般在中午前後出現。

頂光實際上也屬於側光的範疇,只是光的投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景物的上方會比較明亮,下部會留下濃重的陰影。

在風光攝影中,頂光是較難利用的光線。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選擇適當的景物,利用頂光的照明特性,也能拍出理想的畫面。 由於頂光是從上向下照射景物的,雲層或自然景物本身的遮擋,會在地面上形成濃重的陰影,所以如何利用這些陰影也就成為拍攝的關鍵。地面上明與暗的存在,也正是反差的存在,明與暗的反差效果自然而然地給畫面增加了層次,這就是利用頂光拍攝風景的價值所在。

利用逆光拍攝風景

光線的照射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相對並且來自被攝體後方的光線稱逆光。逆光照射下的景物邊緣部分都被照明,由於受光面積較小,所以只形成清晰的輪廓光的效果,它是表達物體輪廓形態以及區別景物與景物之間界限的有效手段。

逆光攝影可以很好的地表現景物的立體感,同時能表達較強的空氣透視效果,使畫面的影調和層次非常豐富。逆光拍攝會造成前景的大面積陰影,它是構成畫面暗調效果的重要因素,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段。

逆光拍攝也是風光攝影中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利用逆光時的光影效果外,有時我們也會將逆光的光源——太陽放入畫面中,尤其在早晨或者傍晚,這時需要考慮光源的亮度,最佳拍攝時機是太陽並不明亮刺眼,色彩為鴨蛋黃色時,這時拍出的照片色調溫暖,色彩飽和,景物的反差並不強烈。如果逆光拍攝風景時,恰巧趕上天邊出現漂亮的彩霞,這樣的好機會千萬不要錯過。我們要表現的是天空中的彩霞,所以天空的面積一定要佔據畫面構成的主要部分,其他景物都應順從這一主題。

逆光拍攝的缺點與側光拍攝的缺點大致相同,即畫面中部分景物的細節層次受到損失。逆光拍攝時將太陽放入畫面中,處理不好會出現「太陽光斑」,影像整個畫面效果。

利用散射光拍攝風景

光的散射是指光源發出的光線在到達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擋和干涉後產生的一種現象,在自然界中,太陽光在大氣層中遇到較厚的雲層時,由於雲層物質的遮擋,陽光在雲層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後透過雲層的光已成為散射的光線。

散射光與風光攝影關係十分密切。在實際創作中,我們經常能遇到看不見太陽的白天,這時的光線就是散射光。有人認為這種光線條件下無法派出視覺衝擊力很強烈的圖片。的確,在這種散射光下,自然景觀的光感效果不是很強烈,風景攝影的視覺美感和色彩衝擊力被淡化了。但恰是這種沒有明顯照射方向的散射光線,為我們拍攝柔和抒情基調的風光圖片營造了很好的氛圍。由於散射光比較柔和,景物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幾乎看不到陰影,被攝物體容易缺乏主體感,所以,攝影師對景物形態的選擇就顯得很關鍵。正如音樂中有鏗鏘有力的進行曲,也有舒緩平和的小夜曲,散射光帶給我們的是更加平和,更加真實的大自然。

利用區域光拍攝風景

區域光是指景物的某一區域被光線照亮。

這種光線也稱舞台光,因為舞台上是某一隻射燈只隨主角而運動照射,故得此名。

在自然界中,特別是在多雲的天氣條件下,經常能遇到這種光線。由於雲朵的阻擋,陽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區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並且隨著雲彩的不斷運動,區域性的光線也會不斷移動。

雷陣雨前的區域光效果最好。一般雷陣雨前的雲層較厚,風力較大,陽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區域光明暗反差很大,並且雲塊在風力的作用下運動速度比較快,這為我們拍攝到預想效果的圖片提供了許多機會。但機會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拍攝的難度,首先是拍攝的速度要快,要在區域光照射到預想的位置上時按下快門,這個時間段也許就幾秒鐘;其次,準確把握曝光數據是非常關鍵的,測光的範圍必須以高光部分(區域光照亮的位置)作為曝光依據,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償。

在風光攝影中,把握區域光的運動方向,預測畫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守株待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弱光拍攝風景

弱光是指夜晚的星光、月光、淡弱的天空光燈光線。

弱光的光源是多樣性的,且光線的照射強度很小,被攝景物的光比反差會比較小,色彩還原很差,景物的層次和質感都會因光線的微弱而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風光攝影創作中,弱光常常被人們忽視。

早拍朝霞,晚拍日落,中午找個地方去休息,這是大多數風光攝影愛好者的創作規律。遵循著這條不成文的規矩,攝影師起早貪黑地辛苦創作,雖然地方到過不少,但除了地域的差異外,創作手段和思維模式的單一,使拍攝的圖片出現了許多雷同的相似。而利用夜晚拍攝風景,不但延伸了我們的創作時間,而且自然景物在夜晚的形、色、態與白天的巨大差異,為我們的創作拓展了全新的視角。用弱光作為主光源拍攝的風景有很強的神秘感,對意境的表現十分有利。

在風光攝影中,利用弱光作為主光源進行拍攝,其難點在於曝光時間的準確把握。經驗不足者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掌握了夜與晝風光攝影的規律,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風光攝影全天候。

風光攝影藝術的四個高度

「如果把學習風光攝影比作跳高,至少有以下四個高度:

第一高度:技術的掌握

第二高度:技巧的運用

第三高度:攝影美的發現與創造

第四高度: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

「風光攝影藝術的四個高度之間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技術是基礎,技巧是手段,攝影美的創造是目的,而獨特風格的形成是攝影家藝術上成熟的標誌,是更高層次的攝影美的追求。沒有技術無所謂技巧,離開了技術、技巧,談不上攝影創作,沒有長期的大量的創作實踐,就沒有個人獨特風格的形成。」

姜平:著名攝影師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祖籍山東,生於北京。

(文章來自攝影作品欣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吳師自通 的精彩文章:

青春期少女最隱秘的心事,全被這個攝影師拍下來了
亞洲四大「邪術」之 簡易PS磨皮法
用好點構圖,你就是高高手!
購買老相機/老鏡頭你要注意啥?
教你十個不得不會的創意攝影!

TAG:攝影吳師自通 |